烏拉特龍屬
烏拉特龍(屬名:Wulatelong)是一屬基礎偷蛋龍科恐龍,化石來自中國北部內蒙古臨河區巴音滿達呼的烏蘭蘇海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晚期坎潘階。屬下包含單一物種:模式種戈壁烏拉特龍(Wulatelong gobiensis)。[1]
乌拉特龙属 化石时期:坎潘階, | |
---|---|
身體輪廓和已知部位的骨骼重建圖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 |
属: | †乌拉特龙属 Wulatelong Xu et al., 2013 |
模式種 | |
†戈壁烏拉特龍 Wulatelong gobiensis Xu et al., 2013 |
歷史
烏拉特龍的標本IVPP V 18409是一具來自單一個體、接近完整的骨骼,於2009年出土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的巴音滿達呼地區,這是一個盛產化石的地區,近年來發現了不少恐龍。烏拉特龍由徐星等人於2013年所敘述、命名,這篇論文的作者們之前也發表了其他同地區的恐龍,包含:臨河盜龍(2010)、臨河爪龍(2011)、臨河獵龍(2011)。屬名取自發現地的烏拉特後旗,並直接加上漢語拼音的「龍」;種名指的是戈壁沙漠。[1]
分類
烏拉特龍屬於偷蛋龍科,與斑嵴龍互成姊妹群。[2]以下偷蛋龍科演化樹取自冠盜龍(2017)的敘述論文:[3]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 |
| |||||||||||||||||||||||||||||||||||||||||||||||||||||||||||||||||||||||||||||||||||||||||||||||||||||||||||||||||||||
古生態學
烏拉特龍在巴彥滿達呼與許多恐龍物種共享棲地,包含角龍類的原角龍和巨嘴龍、甲龍科的繪龍、以及多種獸腳類:馳龍科的伶盜龍和臨河盜龍、偷蛋龍科的曲劍龍、阿瓦拉慈龍科的臨河爪龍、傷齒龍科的臨河獵龍。烏拉特龍的敘述論文中得出以下結論:巴音滿達呼動物群在結構上與德加多克塔動物群有所差異,可能是因為年代不同、或是環境因素所造成。[1]
參見
- 偷蛋龍類研究歷史
- 2013年古生物學研究
參考來源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烏拉特龍屬 |
- Xu Xing; Tan Qing-Wei; Wang Shuo; Corwin Sullivan; David W. E. Hone; Han Feng-Lu; Ma Qing-Yu; Tan Lin; Xiao Dong.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13, 51 (2): 85–101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9).
- Lamanna, M. C.; Sues, H. D.; Schachner, E. R.; Lyson, T. R. . PLoS ONE. 2014, 9 (3): e92022. PMC 3960162 . PMID 24647078. doi:10.1371/journal.pone.0092022.
- Lü, J.; Li, G.; Kundrát, M.; Lee, Y.-N.; Sun, Z.; Kobayashi, Y.; Shen, C.; Teng, F.; Liu, H. .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6393). Bibcode:2017NatSR...7.6393L. PMC 5532250 . PMID 28751667. doi:10.1038/s41598-017-05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