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1],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烏茲別克在1993年1月13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然而在1990年時就開始有歷史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7年,烏茲別克已有5處世界遺產,其中4處為文化遺產,1處為自然遺產,還有多達30處在預選名單內[2]。最先登錄的是伊欽·卡拉內城,該遺產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中[3]。近期登錄的世界遺產則是西部天山,該遺產於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中。另外,西部天山是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哈薩克共有的世界遺產[4]

2016年時,因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的中世紀建築遺址因城市發展而受到威脅,被列入危險名單[5]

定義

名稱世界遺產委員會官方正式名稱[6]
地理位置:各世界遺產在烏茲別克行政區劃的位置與地理坐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世界遺產編碼、入選年份及對應入選標準:標準(i)至(vi)是文化遺產,(vii)到(x)是自然遺產[7]
面積:公頃和英畝,如有緩衝區則一同算在內。若該值為0,表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沒有公布其數據。
入選年份: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入選年份。
簡介 :各世界遺產的簡介,包括入選理由與提名原因。
  * 星號為與其他國家共有景點
  † 列入危險名單

遺產名錄

名稱 圖片 地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 面積
公頃(英畝)
入選年份 簡介 來源
布哈拉歷史中心 Uzb布哈拉州
40°10′N 63°40′E
602bis;1993;ii、iv、vi 216(530) 1993年 布哈拉位於絲綢之路的途徑上,目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亞城市之中,該城完好地保存絕大多數中世紀建築物;其中著名的遺址為伊斯梅爾·本·艾哈邁德陵墓、10世紀建造的穆斯林式建築群,以及17世紀建造的建築遺址等。 [8]
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 Uzb卡什卡達里亞州
38°50′N 66°50′E
885;2000;iii、iv 240(590) 2000年 沙赫里薩布茲帖木兒的誕生地,在15至16世紀的帖木兒帝國統治時期達到顛峰,城中目前包含許多重要意義的古蹟,這些遺址見證該城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2016年時,因該遺址受到城市發展威脅,被列入危險名單內。 [5][9]
伊欽·卡拉內城 Uzb花拉子模州
41°20′N 61°0′E
543;1990;iii、iv、v 37.5(93) 1990年 伊欽·卡拉內城是一座位於希瓦綠洲的古老內城,該城由10(33英尺)高的城牆保護著,並且是通往伊朗商貿路線上的最後一個驛站。其中著名的遺址有德尤馬清真寺(Djuma Mosque),以及19世紀初由阿拉·庫里可汗(Alla Kulli Khan)修建的2座宮殿群。 [10]
撒馬爾罕-文化交匯之地 Uzb撒馬爾罕州
39°50′N 66°15′E
603rev;2001;i、ii、iv 1,123(2,770) 2001年 撒馬爾罕古城位於中國與中東的絲綢之路交界處上,是多種文化的交匯之地。該城建立於公元前7世紀,在14至15世紀時曾是帖木兒帝國的首都。城中擁有眾多著名的古代建築,例如列吉斯坦伊斯蘭神學院、比比·哈內姆清真寺帖木兒陵墓遺址、兀魯伯天文台等。 [11]
西部天山* Kaz塔什干州
 賈拉拉巴德州
 南哈薩克斯坦州
41°10′N 69°45′E
1490;2016;x 2016年 天山山脈橫跨中國與中亞國家,山脈西段的海拔高度從700(2,300英尺)4,503(14,774英尺)不等。這裡不但在地貌景觀上多樣性,在生態系上也極其豐富。目前天山山脈共分成2組世界遺產,位於中國境內的為「新疆天山」;由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組成的則為「西部天山」,總共有13處景點,其中2處位於烏茲別克境內。 [12]

地理位置

預選名單

除已入選的世界遺產外,所有成員國也可以將國內的文物遺產項目提交至預選名單內,任何遺產在列入名錄前都必須先入選至預備名單裡[13]。截至2017年,烏茲別克共有30處歷史遺跡在預選名單內,以下為這30處遺跡列表[2]

名稱 地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 提交年份 來源
謝赫·穆赫塔爾·瓦里陵墓群 花拉子模州 798;i、ii、iii 1996年 [14]
可汗班迪水壩 吉扎克州 809;i、ii、iii 1996年 [15]
阿克·阿斯塔納-巴巴陵墓 蘇爾漢河州 810;i、ii、iii 1996年 [16]
坎卡 塔什干州 5286;ii、iii、iv、vi 20088年 [17]
沙魯基亞 塔什干州 5287;ii、iii、iv、vi 2008年 [18]
阿卜杜可汗·班迪水壩 吉扎克州 5288;iv 2008年 [19]
紮敏山脈 吉扎克州 5289;viii、ix、x 2008年 [20]
阿拉伯之父陵墓 撒馬爾罕州 5290;ii 2008年 [21]
浩罕歷史中心 費爾干納州 5291;ii 2008年 [22]
Shokhimardon 費爾干納州 5292;ix、x 2008年 [23]
阿希基特 納曼干州 810;i、ii、iii、iv 2008年 [24]
帕普古城 納曼干州 5294;i、iii、iv 2008年 [25]
吉萨尔山脉 卡什卡達里亞州 5295;vii、viii、x 2008年 [26]
安集延 安集延州 5294;iii、iv、v 2008年 [27]
希潘托什岩畫群 卡什卡達里亞州 5297;ii、iii 2008年 [28]
泰爾梅茲古城 蘇爾漢河州 5298;i、ii、iii、iv、v、vi、ix 2008年 [29]
紮勞索伊岩畫群 蘇爾漢河州 5299;i、ii、iii 2008年 [30]
柏伊森 蘇爾漢河州 5300;iv、v、vii、ix 2008年 [31]
波伊肯特 布哈拉州 5301;ii、iii、iv、vi 2008年 [32]
瓦拉赫沙 布哈拉州 5302;iv、v 2008年 [33]
查席馬-阿育伯陵墓 布哈拉州 5304;ii 2008年 [34]
楚-巴克陵城 布哈拉州 5305;iv 2008年 [35]
伯哈烏丁建築群 布哈拉州 5306;iv 2008年 [36]
薩拉梅希塞 納沃伊州 5307;vi、ix 2008年 [37]
拉巴蒂·馬立可驛站 納沃伊州 5308;i、ii、iii、iv、v 2008年 [38]
米爾-薩伊德·巴克羅姆陵墓 納沃伊州 5309;iii 2008年 [39]
哈扎拉斯普 花拉子模州 5310;i、ii、iii、iv、v 2008年 [40]
花剌子模的古老沙漠城堡 花拉子模州 5311;i、ii、iii、iv、v、vi 2008年 [41]
沃布肯特叫拜樓 布哈拉州 5312;i、ii、iii 2008年 [42]
烏茲別克的絲綢之路遺址 蘇爾漢河州費爾干納州塔什干州
納曼干州安集延州布哈拉州
納沃伊州花拉子模州
5500;ii、iii、iv、v、vi 2008年 [43]

參見

參考來源

  1. . UNESCO. [2010-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2. . UNESCO. [8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9).
  3. . UNESCO. [8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4. . UNESCO. 2016-07-17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5. . UNESCO. 2016-07-13 [201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6. . UNESCO.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2).
  7. . UNESCO.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8. . UNESCO. [20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9. . UNESCO. [20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7).
  10. . UNESCO. [20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11. . UNESCO. [20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12. . UNESCO. [8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13. . UNESCO. [201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14.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15.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16.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17.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18.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19.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20.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21.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22.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23.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24.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5.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26.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27.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28.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29.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30.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31.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32.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33.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34.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35.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36.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37.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38.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39.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40.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41.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42.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43. . UNESCO.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