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藜第紅樓

燃藜第紅樓,是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的陽台殖民樣式洋樓,1910年落成,今列桃園市定古蹟

燃藜第紅樓
概要
類型陽台殖民樣式
所屬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行政区桃園市
地址中壢區五權里正大街32號
竣工日1910年

建築

燃藜第紅樓位於中壢交流道附近[1],地址是中壢區正大街32號[2],屬於五權里[3],地號1468號跨1467號[4]。建地為方形且規模不大[5],外觀為桃園少見保存良好的陽台殖民樣式建築[5]。二樓東、南兩面設有裝飾瓶狀欄杆與磚拱圈的陽台、及仿多力克式陽台柱[5]

建物名取自漢朝劉向燃藜傳說[1],相傳是中壢保正劉坤之子劉家城在1910年所建造落成[6],當時劉姓家族因經營茶葉收入較豐而在三合院左旁興建此洋樓[7],產權屬於劉家的祭祀公業[2]。昭和五年(1930年),此樓作為德億煤礦的中壢辦公室[1]。1930年代中期增建院落庭院[6],在小橋落款著「昭和九年夏峻工」[1],後方設有一座防空洞[7]

1996年,業者范姜群季租下經營餐廳[8]。2001年9月12日到30日,桃園縣文化局將此樓、連同大平紅橋八德三元宮八德呂宅著存堂等共二十棟建物,作為中華民國各縣市歷史建築十景中桃園縣的票選名單[9]。後因此餐廳結束營業、原屋主劉興橋後代移民美國,今日的院落已缺乏維護[6]

保留

2023年2月16日,市長張善政從警方通知燃藜第紅樓將於18日進行拆除,指示文化局以此樓是「桃園市有形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指定登錄前第二期普查計畫」為由,在17日公告為本市暫定古蹟[10]。3月1日邀集文資委員會勘後,12月7日辦理文化資產價值評估會勘,終於12月29日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上決議與一旁的燃藜第列為市定古蹟[4]

參考

  1. 張三. . 大紀元時報. 2005-05-23 [2023-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中文(臺灣)).
  2. 成漢. . 民生報. 2003-10-11 (中文(臺灣)).
  3. 曾增勳. . 聯合報. 2000-05-28 (中文(臺灣)).
  4. 謝武雄. . 自由時報. 2024-01-18 [202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中文(臺灣)).
  5. 陳大鵬. . 民生報. 2001-09-21 (中文(臺灣)).
  6. 楊宗灝. . 中國時報. 2013-02-20 [2023-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中文(臺灣)).
  7. 羅平. . 中國時報. 1997-03-21 (中文(臺灣)).
  8. 曹秀雲. . 中國時報. 2005-08-15 (中文(臺灣)).
  9. 黃文杰. . 中國時報. 2001-09-05 (中文(臺灣)).
  10. 謝武雄. . 自由時報. 2023-02-18 [202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燃藜第紅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