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胸佛法僧
(學名:,),是佛法僧科佛法僧屬下的鳥類。[2]牠們分佈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索馬利亞至南非一片連續性的地區,棲息在稀疏的森林、開闊草原和灌木地上,並主要以節肢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3]:372[4][5]
燕尾佛法僧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
科: | 佛法僧科 Coraciidae |
属: | 佛法僧属 Coracias |
种: | 燕尾佛法僧 C. caudatus |
二名法 | |
Coracias caudatus | |
亚种 | |
| |
分布範圍 | |
異名 | |
|
特徵包括尾巴上有兩條長而分叉的黑色飄帶,而身體有藍色、紫色等繽紛色彩,喉嚨和胸部呈紫色,背部為褐色,頭頂則有白色斑塊跟橄欖綠色頭冠和後頸。[3]:372[4]目前有兩個亞種,差別在胸前是藍色或紫色的。[4]期時會有強烈的領域性,相當好鬥以保護領地。[3]:372通常在樹洞中以數根草築巢,每窩通常會產下2—4顆白色的蛋,雙親一同育雛,在22—24天後孵化,35天時離巢。[3]:372[4]牠們會做出特有的翻滾行為,在飛行時會做出上升、翻滾、下降的動作,並可能與求偶、宣示領域或社交有關。[3]:372[4]其聲音沙啞而不悅耳。[5]
牠們是肯亞的非正式國鳥,因為其分佈範圍廣大、沒有明顯的威脅且數量較為穩定,因此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無危物種。[1][6][7]
物種發現與分類
卡爾·林奈在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統》第十版中,引用了1760年马蒂兰·雅克·布里松出版的書中資料命名一種被布里松描述為「Le Rollier d'Angola」的鳥類為Coracias caudata,並為其建立了一個新屬Coracias,即佛法僧屬,首次在安哥拉被記錄。[8][9]
屬名Coracias是源自古希臘文的(羅馬轉寫:korakías),衍生自(羅馬轉寫:korax,指「烏鴉」)。[10][11]亞里士多德將佛法僧描述為一種與烏鴉相似且嘴巴呈紅色的鳥,但其有可能指的是鴉屬或山鴉屬鳥類。[12][13][14]:117種小名caudatus及caudata 皆在拉丁文是「有尾巴」的意思,指其具有尾巴的特徵。[14]:94但因Coracias為陽性名詞,而caudata為陰性,根據《國際動物命名規約》需性屬一致(即種名需與屬名的名詞性別需要一致),因此caudata被caudatus替代。[3]:372[15]
形態描述
體長28—38公分;體重87—135公克;喙平均寬9公釐、長12.6公釐;翼展50至58厘米;翼長平均長16.1公分;跗骨平均長22.5公釐;尾長平均12.1公分、額外的尾部飄帶可長達9公分。[4][5][16][17]壽命估計有10年。[17]
指名亞種有白色的額頭、眉毛和下巴;眼周黑色,帶有光澤的橄欖綠色頭冠和後頸;頰部呈粉橙色;喙為褐黑色;眼睛虹膜為深褐色;耳羽、喉部下半和胸部呈淺紫色並帶有密集的白色斑紋。[3]:372[4]背部褐色,腹部呈淡藍色,臀部深藍色;腿和腳為黃綠色。[3]:372[4]翅膀呈深藍色,包括次級覆羽,其他覆羽呈較淡的藍色,主覆羽和飛羽基部呈明亮的蔚藍色。[4][3]:372尾巴中央呈藍灰或暗藍綠色,偏外側尾羽呈蔚藍色並帶有黑色尖端,而最外側的尾羽拉長形成黑色的飄帶。[3]:372[4]這種長飄帶的存在可能是用於增加辨認度或停棲時平衡用,而非用作求偶用途。[3]:346
北部亞種的頭肩的羽毛則較偏藍綠色;喉部的粉紫色區域並不延伸至耳朵附近,喉部下半和胸部呈綠色或蔚藍色而非淡紫色;在胸腹之間可能會有一塊紫色區域。[18][4]雌雄外觀相似,但雄鳥體型稍大於雌鳥。[3]:372[4]
幼鳥比成鳥暗淡得多,沒有明顯的眉斑,額頭和眉毛呈淡褐色,臉頰和胸部帶有寬廣的白色條紋,喉部和胸部為淡灰粉色,並帶數根紫色羽毛,背部呈橄欖褐色調,沒有尾部飄帶。[4][19]燕尾佛法僧的幼鳥與拍尾佛法僧另一亞種的幼鳥相當類似,但後者覆羽為灰藍色而非紅棕色。[3]:372
此物種與藍頭佛法僧及拍尾佛法僧相似。藍頭佛法僧的棲息區與燕尾佛法僧在圖爾卡納湖附近的盆地重疊,並同樣擁有尾部的漂帶;但其頭冠更綠,頰部呈橙色,喉部為粉紅色。[3]:372[4]而拍尾佛法僧則有較為扁平的尾部飄帶,且其喉、胸為藍色,但部分在馬拉威的拍尾佛法僧胸部可能為粉紅色,此時需要以其較暗的覆羽及深藍色的初級飛羽辨認。[4]曾在衣索比亞出現過藍頭佛法僧和燕尾佛法僧的混種。[3]:343
棲息地與分佈
燕尾佛法僧常見於開闊的灌木地、草原、林地和耕地上,分佈於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烏干達東南部、肯亞和坦尚尼亞、尚比亞、馬拉威、辛巴威、南非納塔爾省跟川斯瓦省北部、桑給巴爾島、奔巴島、剛果民主共和國、蒲隆地、波札那、盧旺達、納米比亞東北部等地,最高可至海拔3000公尺。[4][19]牠們最常見於肯亞東部,在一條250公里的公路上可以記錄到16隻個體,相當於每平方公里4隻。[4]也有報導指出牠們會做為過境鳥出現在葉門、阿曼、厄利垂亞。[3]:372[5]
主要棲息在較稀疏的相思樹林、純粹的草原、樹叢繁茂的草原、樹木較少的森林、河畔的林地上,或在耕地跟有尤加利樹和其他外來樹種的種植園中也會出現,並利用任何高架的圍欄、電線或是在大型草食哺乳動物上方停棲。牠們棲息的地方較不與人類居住區有所接觸。[3]:372[20]並偏好在粗枝或穩定的物體上休息。[3]:348
習性
燕尾佛法僧的指名亞種通常不遷徙,但在繁殖後會行一定程度上的擴散並移動相當遠的距離。而北部亞種視地區而有不同的遷徙方向:在索馬利亞西北部繁殖的個體,會在冬季時大舉遷徙到索馬利亞南部過冬,但也有一些個體選擇在北部過冬;而在索馬利亞南部繁殖的個體則再向南遷徙至肯亞,並可能會在12—3月之間跟指名亞種在塔納河及東察沃國家公園等地混居。[4]
牠們同其他同屬成員有一個名為翻滾的特殊行為,用於社交、吸引配偶或驅離入侵者跟競爭對手。通常牠們會飛到10—12公尺的高空後,會快速的向下俯衝加速,接近地面,再快速左右滾動四五次,然後再次合上翅膀向上飛起並減速下降,翻轉約270度的圈,然後再飛到高空並重複這個過程多次,並尖叫。[3]:351[4]
該物種出現在許多國家公園中,例如阿瓦什國家公園、姆布羅湖國家公園、內羅畢國家公園、東察沃國家公園和西察沃國家公園、魯武武國家公園、利翁代國家公園、喬貝國家公園和埃托沙國家公園。[3]:372
食性
以節肢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包括蝗蟲、蚱蜢、蟋蟀、甲蟲、蛾類、蝴蝶、螞蟻、蜘蛛、蠍子、馬陸、蝸牛、青蛙、小型爬行動物如蜥蜴和鳥類,且也會食用部分有毒動物如Phymateus viridipes和毛蟲。[3]:372[4]
牠們會在高架的地點上停棲觀察,捕食時會俯衝到地面上的獵物旁並咬住,視情況決定是否要帶回棲地後,再整隻吞下或肢解後吞食。[3]:372 若有火災燒到灌木,牠們會移動到附近地點以捕食那些正在逃離火災現場的昆蟲,若逃離路途上有道路,則那些行動緩慢的蛇及蜥蜴在路上則更容易呈為其目標。[3]:372[21]
繁殖
燕尾佛法僧可能是一夫一妻制的,並且群體間並不一起築巢。[22]繁殖時間依不同地區有所差異:索馬利亞為4—6月、東非地區為3—11月、尚比亞8—11月,辛巴威和南非是8—12月。[3]:372牠們有強烈的領域性,為保衛領域而相當好鬥及喧鬧。[3]:372
牠們的巢穴是由幾根雜草組成的平面,超過2.5—5公尺高的死亡猴麵包樹屬、椰子樹、木麻黃屬或欖仁屬樹木的洞穴內,並也曾發現在白蟻窩的側面或利用人工巢箱。[3]:372[4]每窩2—4顆白色的蛋,長30—34公釐、寬24.5—28.5公釐。[5]雌雄會交替孵卵,在22—24天後孵化。[3]:372
剛出生的雛鳥覆有白色或灰色的絨毛,並在5天大時長滿羽毛,在19天大時完全長出灰褐色的幼鳥羽毛。[3]:372[5]在圈養環境下,幼鳥在35天時會離巢,此時雙親會再餵養幼鳥約10天左右並獨立。[3]:372
威脅與保護狀況
燕尾佛法僧的數量未有實際評估,但在2021年的一次研究中評估約有277萬隻個體。[6][23]
雖然未傳出有面臨任何重大威脅,但仍可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導致宜居棲地減少或者被非法貿易的威脅。[6][17][24]牠們擁有極其廣闊的分布範圍,因此不符合易危物種的標準,並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劃分為無危物種。[6][1]
參考資料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694086A93437931. [2023-06-20].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82874A92966607.en .
-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 [2023-05-12]. doi:10.14344/IOC.ML.13.1 (英语).
-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Sargatal, Jordi. 6.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2001 [2023-06-21]. ISBN 978-84-87334-30-6 (英语).
- Fry, Kathie; Fry, C. Hilary; Harris, Alan. 1. Christopher Helm. 1992. ISBN 0-7136-8028-8 (英语).
- Fry, Hilary; Kirwan, Guy M.; Boesman, Peter F. D. . Birds of the World. 2021 [2023-06-21]. doi:10.2173/bow.librol2.01.1 (英语).
- Ekstrom, J.; Butchart, S. . BirdLife Data Zone.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英语).
- . animalia.bio.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英语).
- Linnaeus, Carl. 1 10. Holmiae (Stockholm): Laurentii Salvii. 1758: 107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拉丁语).
- Brisson, Mathurin-Jacques; Martinet, François Nicolas. . Ad Ripam Augustinorum, apud Cl. Joannem-Baptistam Bauche, bibliopolam, ad Insigne S. Genovesae, & S. Joannis in Deserto. 1760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拉丁语及法语).
- Villers, André Jean François Marie Brochant de; Brongniart, Alexandre; Turpin, Pierre Jean François. . Levrault. 1818: 349 (法语).
- Craig, J. . 1854: 407 (英语).
- Camus, A. G. . Chez la veuve Desaint. 1783: 225 (法语).
- . nlp.perseus.tufts.edu.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 Jobling, James A. .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1-4081-2501-4 (英语).
- 于名振. (PDF) 第四版.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2000 [2023-06-21]. ISBN 957-8596-69-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9) (中文(臺灣)).
- Tobias, Joseph A.; Sheard, Catherine; Pigot, Alex L.; Devenish, Adam J. M.; Yang, Jingyi; et al. . Ecology Letters. 2022-03, 25 (3): 581–597 [2023-06-13]. doi:10.1111/ele.138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英语).
- . www.sa-venues.com. [2023-06-21] (英语).
- 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 Sclater, P.L.; Saunders, Howard , 编. . 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 by Academic Press. 1885: 399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英语).
- Stevenson, Terry; Fanshawe, John; Small, Brian; Gale, John. 1. Helm. 2020-11. ISBN 978-1472984319 (英语).
- Mikula, Peter; Hadrava, Jiří; Albrecht, Tomáš; Tryjanowski, Piotr. . PeerJ. 2018-03-19, 6: e4520 [2023-06-21]. doi:10.7717/peerj.4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2) (英语).
- Pienaar, U. de V. . Koedoe. 1968-05-26, 11 (1): 169–174 [2023-06-21]. ISSN 2071-0771. doi:10.4102/koedoe.v11i1.759 (英语).
- Keith, Stuart; Urban, Emil K.; Fry, C. Hilary. . Academic Press. 1988: 347. ISBN 0-12-137303-7 (英语).
- Callaghan, Corey T.; Nakagawa, Shinichi; Cornwell, William K.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05-25, 118 (21) [2023-06-21]. doi:10.1073/pnas.202317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英语).
- 姜唯. . 環境資訊中心 (2015-12-01).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燕尾佛法僧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燕尾佛法僧
- Xeno-canto上的燕尾佛法僧聲音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兩隻燕尾佛法僧間的交流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燕尾佛法僧的翻滾行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