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南花园巷何园(寄啸山庄)内的东南部,别称双槐园,是一座规模较小的中式古典园林。由于与何园毗邻,后人将片石山房小园与何园打通。

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的外观
别称 双槐园
时代
建筑类型 中式古典园林
地理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城南花园巷、何园南侧
保护状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的一部分

历史沿革

片石山房为清朝吴氏的宅第[1][註 1]。关于片石山房最早最原始的记载,出自笔记《花间笑语》的第五卷[1]

光绪九年(1883年),何园的宅主买下了吴氏的片石山房旧址,并将它扩入了何园之中[3][4]。中华民国时期,何园败落,后裔卖出何园,只保留了片石山房以东的地区,并开辟了直接通往花园巷的门[5]。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山房“后为一媒婆所得,以开面馆,兼为卖戏之所,改造大厅房,仿佛京师前门外戏园式样,俗不可耐矣”[6]

保护与修复

1989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片石山房[5]

[7]

资料与蓝本

《履园丛话》、《江都县续志》、《扬州府志》等史料都有对片石山房的记载[5][7]。此外,当代的何芷之孙何适齐在92岁(1984年)时写下来“记扬州园林片石山房”一文[5][7]。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推断:

  • 修复前的片石山房所在地与史书记载的所在地相符,即城南花园巷、寄啸山庄东南部。
  • 片石山房是园名,

结构与手法评析

片石山房的中心是“山水”,“山水”的结合又以山为主[8]。山水、草木和建筑相互交错,联成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与造景,在扬州园林中开“以叠石取胜”之先河[8]

相关分析

片石山房的假山相传为清初画家石涛所叠[3][5],采用了下屋上峰的处理手法[9]。扬州石涛所叠的假山,共万石园和片石山房两处[2]。前者史料记载很多,但已于乾隆年间废毁[2];而现在的片石山房是否为石涛的“人间孤本”,尚待定论,不过同意“人间孤本”之说的文献相对较多,属于主流意见[10]

陈从周《扬州片石山房——石涛叠石作品》于1962年发表,认为片石山房就是石涛所作[11]。这一说法取得了许多学者的认同[10]。丁曲认为,从假山的堆叠手法和钱泳《履园丛话》来看,片石山房确实是“人间孤本”[2]。陶济论文《石涛与扬州片石山房》[8]、孙传余书籍《园亭掠影:扬州名园》等同样赞同“人间孤本”之说[12]。然而,怀疑的声音也陆续提出[10]。2001年,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撰文《“片石山房”是石涛手笔么》[10][13];2007年曹汛发表万字长篇《石涛叠山“人间孤品”,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14]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0]。张家骥在《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种却认为山房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易主改造、修葺、重建不知几许”,因此“何以能妄断为石涛叠山的‘人间孤本’”[15]。《学林漫录》同样不认同“人间孤本”之说[1]。徐良和李金宇的论文则驳回了不认同的说法[10]

注释

  1. 《学林漫录》第14卷认为为乾隆年间吴之黼[1],但丁曲等的观点与之相左[2]

参考文献

  1.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14.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194. ISBN 9787101020946.
  2. 丁曲.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 (1): 131-132 [2017-08-04]. ISSN 1007-7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3. 张理晖.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07-01. ISBN 9787501991235.
  4. 吳心海. . 秀威出版. 2013-07-01: 36 [2017-08-06]. ISBN 9789863261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臺灣)).
  5.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 39.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97、363 [2017-08-04]. ISBN 97878064336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6. 钱泳. . . 清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7. 吴肇钊. . 《2008中国民间建筑与园林营造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扬州: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2008: 5911-5927.
  8. 陶济. . 《风景名胜》. 1994, (1): 28-29 [2017-08-05]. ISSN 1003-5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9. . 中国网.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1).
  10. 徐亮、李金宇. . 《中国园林》. 2014, (8): 116-119 [2017-08-04]. ISSN 1000-6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11. 陈从周. . 《文物》. 1962, (2): 19-20 [2017-08-04]. ISSN 0511-47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12. . 扬州: 廣陵书社. 2005.
  13. 韦明铧. . .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12-01: 9787810378628. ISBN 9787810378628.
  14. 曹汛. . 《建筑师》. 2007, (4): 94-102. ISSN 1001-6740.
  15. 张家骥.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 80. ISBN 7-5440-0578-X.

延伸阅读

  • 徐亮、李金宇. . 中国园林. 2014, (8): 116-119 [2017-08-04]. ISSN 1000-6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