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獅式戰鬥機
獅式戰鬥機( 希伯來語 :לביא,“獅”)是以色列以色列航太工业研發的戰機,於20世紀80年代完成。
獅式戰鬥機 לביא | |
---|---|
獅式原型機側面 | |
概觀 | |
類型 | 戰鬥機 |
代號 | Lavi |
乘員 | 1人 |
首飛 | 1986年12月31日 |
服役 | 取消 |
設計 | 以色列航太公司 |
生產 | 取消 |
產量 | 2架 |
單位造價 | 32億美金(平攤研發費) |
現況 | 實驗機 |
主要用戶 | 以色列 |
技术数据(Lavi) | |
長度 | 14.57公尺 |
翼展 | 8.78公尺 |
高度 | 4.78公尺 |
翼面積 | 33.0 平方公尺 |
空重 | 7,031公斤 |
負載重量 | 9,991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 | 19,277公斤 |
發動機 | 1具普惠PW1120後燃式渦輪扇 |
推力 | 每具推力91.5千牛頓 |
性能數據(Lavi) | |
最大速度 | 1,965 km/h |
爬升率 | 254 m/s |
實用升限 | 15,240 m |
作戰半徑 | 3,700 km |
翼負荷 | 303.2 kg/m² |
推重比 | 0.94 |
武器装备(Lavi) | |
機炮 | 1 × 30毫米DEFA機砲 |
火箭 | 美軍各式火箭荚艙 |
飛彈 | 美軍各式巡航導彈 各式地/空攻擊飛彈 |
炸彈 | 各式自由落體/導引炸彈 |
本項目耗資數十億美元,以色列政府甚至還融資以完成該戰機研發生產,其過低的成本效益也造成一些政治壓力,最終導致無法在國際市場與美國戰鬥機出口競爭而取消量產。 只有兩個獅式原型機仍然存在,陳列在以色列空軍(IAF)博物館和IAI公司本-古里安國際機場的設施門前。
歷程
獅式戰鬥機項目開始於1980年2月 ,當以色列政府授權一個列表的技術規範於未來戰鬥機要IAI開發滿足此一需求的研發案。1982年10月本專案展開,當時已經決定選擇普惠發動機。其中一個獅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它的新功能設備,特別是其座艙,預計完全使用主動式電腦飛行儀表。借其運作讓飛行員處理戰術方面的戰鬥,而不必擔心監測和控制的各飛行子系統。航電設備方面獅式被認為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其中包括自我分析設備,使維護更加容易。
該機採用了三角翼佈局,與可操縱的前端鴨翼。雖然此配置能提供優良的可操作性但是也表現出自然的不穩定飛行。作為補償,獅式是配備了先進的數位線控飛行系統,允許在飛機上利用這個特殊的機翼設計同時消除其弊端。獅式是第一架這種配置類型的戰鬥機,之後這種設計才在許多其他戰鬥機變得越來越普遍。
1986年12月31日,第一個原型的獅式首飛,於13:21起飛,並在空中停留26分鐘,在此期間,測試了發動機和控制系統。
大約三個月後,第二架獅式原型升空。 它配備攻擊機水準的強大雷達和較高的有效載荷量。 在它的首飛,發動機系統,飛行控制,電氣系統,液壓系統和空調進行了測試。 第二架原型機有一定的改善,在機首有一個探嘴連結機腹的燃料箱,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和增添一些首架沒有的航空電子系統。
IAI公司已生產出三架原型時,以色列政府決定取消該項目,因為預算問題和各經濟政治壓力。 總成本開發和生產共耗費64億美元,1983年(折合2009年$141億美元),其中約40%的資金來自美國,60%以色列。 該項目被取消,部分是因為美國不準備繼續融資該飛機以保護美軍出口市場上的F-16C /D和 F/A-18C/D訂單。以色列政府無法單獨支撐該項目,只好於1987年8月30日取消研發。 兩年後,項目取消,但是IAI公司已完成建設的第三個原型,後來作為一個技術演示(TD)和飛行測試平台,展示IAI公司的航電產品。直到90年代中期後被用作地面測試平台。
在整個項目的過程中,利庫德集團部長卡察夫阿倫斯,自己是一個空軍老兵,同時也是獅式的主要倡導者。但是軍方並沒有全力支持他。一個反對的論點是,自主研發獅式相比買F-16或其他類似飛機的成本較高,而以色列最好選擇是用同樣經費購買較大數量的美國飛機。一些社區福利組織則批評以色列的戰機自主研發路是一個無底洞,並減少健康和教育的開支。
雖然獅式項目被取消,但是其發展過程是一個重要的機會,推動了以色列航空工業的發展,而且許多飛機子系統和組件的發展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繼續延續至今,很多在國際武器市場作為獨立的系統或戰機升級套件出售,擴展了以色列的出口。儘管專案取消,投資在其專案有顯著的成果和技術知識的積累,以色列1988年首次發射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也是得利於航空電子系統的相關知識建立,參與獅式專案的1500名工程師後來進入業界發展,促進了90年代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經濟繁榮。
原型機
IAI公司獅式專案1987年8月30日被取消時,共建造了五個機體。 原型機一號和二號完成了,而3-5號不完整。後來部分1號機和2號機拆下組件完成了3號機作為為民營企業技術展示機。 2號機的殘存組件被放進以色列空軍在Hatzerim空軍基地的靜態展示博物館,其餘的1、4、5號機被銷毀。
怀疑与J-10的關聯
2007年J-10設計師宋文驄否認與獅式有任何關聯,宣稱J-10計劃來自相似的殲-9,該專案早在60年代立项,早於以色列獅式專案。但2008年據一些西方媒體如詹氏資訊集團消息來源指稱中國解放軍拿到獅式發展過程中的資料技術研發了J-10 ,協助中國建造J-10的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研究所工程師聲稱從中國同事那裏聽說過。[1][2][3]
大部分怀疑来自J-10与狮式战机在部分气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主要是鸭翼布局但是就是否有參考則未有定論,根據中国早期的歼-9计划中,也就早已存在这一气动布局,并且也无法考证中国借鉴了来自以色列的航电系统。由於美國在高層次上參與獅式專案分享技術以及資金,如果這些指控被證明屬實,所以以色列出售獅式技術援助,會等於疑似包含部分美國技術的出口,幫助解放軍生產J-10。此種關係導致以色列基於美國壓力被迫取消出售費爾康空中預警機給中國。[4]
參考
-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AV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Col James DeLoughry, USAF,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 "Israel Aircraft Industries (IAI) Lav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Ruud Deurenberg, Jewish Virtual Library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以色列獅式戰鬥機 |
- Hewson, Robert. "Chinese J-10 'benefited from the Lavi proje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ane's, 19 May 2008.
- Buzzy Gordon, "China-Israel Business Ties Deepen," Jerusalem Post, July 26, 2000.
- .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