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傑古厝與古墓
王世傑古厝與古墓是位於中華民國金門縣金沙鎮浦山里浦邊聚落的歷史建築,為金門縣縣定古蹟。[1]
王世傑古厝與古墓 | |
---|---|
位置 |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沙鎮浦山里浦邊39、40號 |
建成时间 | 明永曆年間 |
類型 | 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
詳細登錄資料 |
歷史
王世傑是明末金門籍墾首,永曆十五年(1661年)出生於此金門浦邊,永曆十七年(1663年)舉家遷至同安,永曆二十八年(1674年)前往台灣,永曆三十五年(1681年)征討北路番亂,王世傑運糧有功,獲准在竹塹一帶拓墾,王世傑遂招募金門同鄉入墾,並捐資在金門建厝以吸引族人,還在竹塹設立公田用以作為祭祖之費,王世傑去世後遺體亦歸葬厝邊。[2][3][4]
建築
王世傑古厝為二落大厝加雙突歸,以出磚入石的山牆為特色,正面以大展步出簷,側面以石條出挑,後落的角板突出背墻,以天井分隔前後兩廳以及前後落,牆壁是編竹夾泥牆,由於民間認為老菅蓁煮水可讓小孩退燒,古宅外牆的菅蓁經常被人挖取,王氏在台後裔遂積極申請登記為歷史建築,古厝在2006年被金門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後在2007年與古墓一起公告為縣定古蹟。[2][5]
參考來源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 施添福、陳國川、高銘澤. 張鴻銘 , 编.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4-09: 220. ISBN 978-986-04-1907-8 (中文(臺灣)).
- 《臺灣通史·列傳三·王世傑》:「世傑泉州同安人,來臺為賈。既得墾田之令,集泉人百數十人至,斬茅為屋,先墾竹塹社地,就番田而耕之,引水以溉,歲乃大稔。其地即今縣治之東門大街以至暗仔街也。已又墾西門大街至外棘腳,治田數百甲。來者日眾。縣治一帶,皆為鋤耰所及矣。世傑以力田起家,又與番約互市,歲餽牛酒。竹番自創後,力微眾寡,不敢抗,而墾務乃日進。康熙五十餘年,始墾海濱之地:曰大小南勢,曰上下羊寮,曰虎仔山,曰油車港,曰南莊,凡二十有四社,為田數千甲,歲入穀數萬石。既又墾迤南之地:曰樹林頭,曰後湖莊,曰八卦厝,曰南雅,曰金門厝,曰姜寮,曰北莊,凡十有三社。儼然一方之雄矣。當是時,新竹尚未設治,諸羅政令僅及半線。大肚、吞霄諸處,山川奧鬱,水土苦惡。南崁、淡水,窮年陰霧,罕晴霽。鄭氏以投罪人。康熙四十有九年,始設淡水防兵,及期生還,歲不能三之一,巡哨未有至者。而世傑獨苦心孤詣,蒙苫蓋,暴霜露,胼手胝足,與佃農共甘苦。故來者日眾,而富巨萬矣。族人王列自泉來,世傑命種苧而給其資,用以織褐,故新竹產苧特盛,即今之苧仔園也。世傑既死,其子不睦,拆產以居。乾隆初,又與鄭氏搆訟,案懸府署,累年不決,家乃中落。」
- 張建騰. . 金門日報. 2006-10-22 [2022-02-05].
- 顏立水. . 金門日報. 2007-01-14 [2022-02-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