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綱 (洪武)
生平
王纲乐于山林而厌俗事,与刘伯温交好。洪武四年(1371年)被刘伯温引荐至京师,时年七十,犹如少壮,与明太祖谈论治国之道,受任命为兵部郎中。某年广东潮州民变,王纲受命为广东参议,负责监督兵饷。王纲感叹一生将尽于国事,于是告别家眷,偕同其子王彦达乘船前往潮州,很快将民变平息。[1]
王纲父子返途经过增城时,被海盗曹真拦截,曹真欲谋求王纲为统帅,王纲不从,试图对曹真好言相劝。曹真不为王纲所劝,终日前往拜请王纲,王纲终对其责骂不休,及后被曹真所杀害。其子王彦达时年十六岁,对曹真痛骂不已,曹真原欲将王彦达一并杀害,后感悟“父忠子孝,杀之不祥。”于是留下粮食后不顾而去,彦达逃过一死后,用羊革包裹父亲的尸体返回故乡。[2]
御史郭纯将这件事上禀朝廷,太祖听闻后,诏告之以立庙堂。王彦达受父荫谋得官位,因感念丧父之痛,终生不入仕途。[3] 嘉靖七年(1528年),王阳明任总督两广军务,为纪念王纲父子,于增城南门外天妃庙为王纲父子改立“忠孝祠”,以兴民风;[4] 同年十月,王阳明前往祭祖时,在湛甘泉住处题下《谒忠孝祖祠文》[5]、《题甘泉居》和《书泉翁壁》,述及思祖之情。[6] 嘉靖三十二年(1554年),忠孝祠在湛甘泉的促成下重修,以祀王阳明之先庙。[7]
参考来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明史/卷289 |
- 《明史·卷289·列传第177》:王綱,字性常,余姚人。有文武才。善劉基,常語曰:「老夫樂山林,異時得誌,勿以世緣累我。」洪武四年以基薦征至京師,年七十,齒髮神色如少壯。太祖異之,策以治道,擢兵部郎。潮民弗靖,除廣東參議,督兵餉,嘆曰:「吾命盡此矣。」以書訣家人,攜子彥達行,單舸往諭,潮民叩首服罪。
- 《明史·卷289·列传第177》:還抵增城,遇海寇曹真,截舟羅拜,願得為帥。綱諭以禍福,不從,則奮罵。賊舁之去,為壇坐綱,日拜請。綱罵不絕聲,遂遇害。彥達年十六,罵賊求死,欲並殺之。其猶曰:「父忠子孝,殺之不詳。」與之食,不顧,令綴羊革裹父屍而出。
- 《明史·卷289·列传第177》:御史郭純以聞,詔立廟死所。彥達以蔭得官,痛父,終身不仕。
- 《王文成全书·卷18·批增城县改立忠孝祠申》:据增城县申称,参得广东参议王纲,字性常,洪武年间因靖潮寇,父子贞忠大孝,合应崇祀于城南门外天妃庙,改立忠孝祠。看得表扬忠孝,树之风声,以兴起民俗。
-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版《增城县志·卷28》
- 王守仁《书泉翁壁》: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
- 湛若水《重修增江忠孝祠记》:维岁嘉靖癸丑,修增城忠孝祠成,甘泉子记之。……此忠孝祠,以祀新建伯王阳明公七世祖曰性常之忠,六世祖曰彦达之孝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