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USS Bennington CV-2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二號艦。它是美軍第二艘以班寧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班寧頓之戰

班寧頓
USS Bennington CV-20
班寧頓號正在海上試航。攝於1944年。
概觀
艦種航空母艦
艦級艾塞克斯級(12號艦)
製造廠布魯克林造船廠
動工1942年12月15日
下水1944年2月26日
服役1944年8月6日
1952年11月13日
退役1946年11月8日
1970年1月15日
結局1994年1月12日出售拆解
除籍1989年9月20日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一般:27,500噸
作戰:33,400噸
滿載排水量36,380噸
全長整體:872呎
水線:820呎
全寬整體:147呎6吋
水線:93呎
吃水戰時:近26呎
滿載:近27.5呎
鍋爐8座鍋爐
4座1,250千瓦蒸汽輪機
2座250千瓦柴油輪機
4軸
功率150,000軸馬力
試航:154,054軸馬力
最高速度33節
試航:32.93節
續航距離20,000海哩/15節
服役:15,440海哩/15節
乘員268名軍官
2,363名水兵
武器裝備4門2聯裝5吋/38火炮
4門單管5吋/38火炮
8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砲
46挺20毫米機炮
裝甲機庫:2.5吋
防護甲板:1.5吋
裝甲帶: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揮塔:1-1.5吋
舵機:2.5吋
艦載機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其它3座升降台
2座彈射器
模版參考來源:[1]

班寧頓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班寧頓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20)。改建後班寧頓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班寧頓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1959年,班寧頓號再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20,繼續在太平洋服役。北部灣事件後,美國開始全面參與越戰;班寧頓號亦曾作多次越戰巡航,但未有派飛機到陸上作戰,僅為艦隊提供反潛警備。在役晚年,班寧頓號亦參與了早期的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

班寧頓號在1970年退役,然後停放多年,最後於1989年除籍,並在1994年出售到印度拆解。

建造與早年服役

班寧頓號在1942年12月15日於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2月26日下水,於8月6日服役。9月25日,班寧頓號離開紐約,前往諾福克海軍基地檢修,在次日抵達;稍後第82航空團派駐艦上。10月1日,班寧頓號到切薩皮克灣作飛行及防空炮射擊演習,於12日返回諾福克。16日,班寧頓號前往千里達帕里亞灣試航,在11月8日返航,並預備前往太平洋。[2]

12月13日,班寧頓號離開紐約,在21日橫渡巴拿馬運河,於29日抵達聖地牙哥,並搭載額外飛機、乘客及軍資。1945年1月1日,班寧頓號離開聖地牙哥,在8日抵達珍珠港。卸載軍資後班寧頓號在夏威夷近海訓練。[3]

1月29日,班寧頓號與薩拉托加號蘭道夫號碉堡山號貝勞森林號離開珍珠港,一同前往戰區,並在2月7日於烏利西環礁稍作停留。[3][2]

第二次世界大戰

沖繩島、硫磺島與日本

1944年10月20日,班寧頓號正在海上試航,一架TBM剛由班寧頓號起飛。四日後雷伊泰灣海戰爆發,班寧頓號未有趕及參戰。

2月10日,班寧頓號等離開烏利西,於15日與第58特遣艦隊會合。此時第五艦隊由斯普魯恩斯指揮,而第58特遣艦隊則由密茲契指揮。班寧頓號編入克拉克(Joseph J. Clark)少將指揮的第一分隊,同行艦有有旗艦大黃蜂號胡蜂號及貝勞森林號。[4]此時艦隊正往北前進,準備空襲東京

2月16日,艦隊先派五波戰機,掃蕩東京灣一帶的機場。第三分隊的戰機率先抵達東京上空,又攻擊了港口設施;而第二分隊雖遭遇近百架日機攔截,但擊落近40架。[5]班寧頓號的第一分隊亦攻擊了東京及橫須賀一帶,並於陸地80哩外巡航,為最接近日本本土的航艦分隊。[2]中午密茲契派轟炸機空襲東京大田區等地的工廠;傍晚則派夜間戰鬥機攻擊機場。17日艦隊前往硫磺島,預備支援即將登陸的美軍。第四分隊於當日攻擊了父島及母島;第二及第三分隊則到硫磺島以西。18日各分隊再次空襲父島,然後分散部署:第一、第四及第五分隊往南補油,而第二及第三分隊待命,預備支援登陸美軍;美軍戰艦則連日炮擊岸上設施。[6]

2月19日,美國陸戰隊開始登陸硫磺島,硫磺島戰役爆發。其時班寧頓號等尚在外海補油,並作防空演習。20日起,班寧頓號等開始派飛機支援登陸部隊,偶爾亦轟炸艦炮不可及之日軍據點。由於艦載機的凝固汽油彈大多未有爆炸,故效果不佳。日機整日斷續侵擾艦隊,但多次攻擊均告失敗。[7]21日第二及第三分隊空襲父島及母島;由第一及第四分隊專責支援灘頭部隊;第五分隊亦加入日間戰鬥。不過薩拉托加號甫進入執勤海域,即遇襲受創,被迫撤返美國維修,自此未再參與戰鬥;俾斯麥海號更被自殺飛機擊沉,企業號因此要獨自擔任夜戰航空母艦,並連續174小時派出及回收飛機,直至3月2日。23日艦隊到外海補給,然後改道北上,再次空襲日本本土。[8]

2月25日早上,艦隊派機隊空襲東京,卻因天氣惡劣,幾乎無功而返。下午密茲契中止所有飛行作業,欲改於次日空襲名古屋,然而海面天氣進一步惡化,翻起大浪,使艦隊無法及時進入攻擊範圍。26日早上,密茲契取消攻擊,命艦隊於次日補油,然後攻擊沖繩島;第四分隊則在補油後到烏利西休整。3月1日,班寧頓號等空襲沖繩島,並作詳細攝影偵察。當晚艦隊撤回烏利西休整,於4日抵達。[9]

3月14日,艦隊離開烏利西,前往支援沖繩戰役,並先空襲九州,削弱該處的日軍空中力量。此時艦隊編制再稍有調動,但第一分隊整體不變。[10]

3月18日上午,艦隊開始派出機隊,空襲九州各地機場,但宇垣纏在美軍攻擊前,已派出僅餘的飛機升空,正前往攻擊第四分隊,故美軍收獲不大。企業號先於早上被日軍炸彈擊中,但未有引爆;無畏號成功攔截自殺攻擊,艦體輕微受損;下午約克鎮號被炸彈擊中,艦體爆炸,在搶修後繼續作戰。

同日,美軍偵察了神戶吳市,發現日軍於港內的大批軍艦,故密茲契於19日命艦隊空襲瀨戶內海。由於第二分隊只有富蘭克林號一艘大型航空母艦,故胡蜂號在當日調往第二分隊,以增強實力。當日美軍擊傷了大和號日向號榛名號生駒號葛城號龍鳳號天城號鳳翔號海鷹號利根號大淀號等艦。但美軍亦遭日機反擊,胡蜂號被炸彈擊中爆炸,造成多人死傷,在搶修後繼續作戰;而富蘭克林號則身中兩枚炸彈,起火爆炸,一度失速,更幾近沉沒。最終富蘭克林號在多艘艦隻協助下,緩緩撤走;而企業號及部分第四分隊軍艦調往第二分隊,以掩護其撤退。[11]班寧頓號與大黃蜂號亦多次遭到日機攻擊,但兩艦的防空炮互相掩護,全部攻擊均未有命中。[12]

3月20日艦隊往南撤退,但繼續派飛機轟炸九州南部機場;下午第二分隊再遭遇自殺飛機攻擊,一艘驅逐艦受損,而企業號的甲板則被友軍防空炮擊中。21日第一分隊遭到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襲擊,但將之悉數擊落。傍晚胡蜂號轉到第二分隊,而聖哈辛托號則加入第一分隊。各艦於22日到外海補油,而企業號、胡蜂號及富蘭克林號等艦則分別撤返烏利西及美國修理;第二分隊要到4月才重返戰場。[13]23日起,艦隊開始日復日空襲沖繩島,偶而亦空襲硫磺島,各分隊則輪流在海上補油。4月1日,美軍開始登陸沖繩島,艦隊繼續提供空中支援。[14]5日企業號返回,並加入第四分隊;6日日軍派出355架自殺飛機及341架轟炸機,攻擊美軍登陸區的艦隻,並擊傷多艘;而美軍艦隊則勉強守住攻擊。當日艦隊估計己方擊落249架日機。[15]晚上美軍潛艇發現大和號及其他軍艦離開豐後水道,密茲契召集所有航空母艦北進迎擊。[16]

坊之岬海戰

4月7日上午8時23分,艾塞克斯號的偵察機發現大和號。[17]斯普魯恩斯曾打算命戰艦迎擊,但為免登陸部隊遇襲,將任務交給航空母艦。9時15分密茲契先派16架戰機再作偵察,並命第一及第三分隊預備攻擊。此時第四分隊仍忙於掩護沖繩,要到45分才進入作戰距離。[17]10時起各艦開始派飛機前往攻擊,並持續至下午2時。[18]中午12時32分,班寧頓號的飛機率先攻擊大和號,並有兩枚炸彈擊中大和號的主桅。稍後大和號接連中彈,快速向左舷傾側,最終在2時23分爆炸沈沒;日軍亦損失了矢矧號濱風號磯風號朝霜號霞號,另外冬月號涼月號雪風號初霜號亦受損。美軍整日亦受自殺飛機侵擾;漢考克號於中午被一枚炸彈及飛機擊中,引發大火,到下午才恢復飛行作業。[19]

沖繩戰役

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戰爆發,美軍共派出386架次飛機前往攻擊。班寧頓號的飛機率先攻擊了大和號,但由於攻擊機隊過多,美軍難以確認戰果誰屬。最終大和號身中多枚炸彈及魚雷沉沒。

4月8日艦隊返回南方,支援沖繩作戰。同日蘭道夫號與艦隊會合,戴維森重建第二分隊,並以企業號為旗艦,同行艦尚有獨立號;9日漢考克號及卡伯特號則撤返烏利西修理。[20]由於日軍俘虜稱將在11日發動大規模自殺飛機攻擊,密茲契加緊戰機警備。11日日軍一如所料,在下午1時30分起大舉進攻;密蘇里號先於2時43分被一架自殺飛機擊中,受損不大;企業號於2時10分亦被自殺飛機擊中,爆炸起火,使甲板飛行作業停止48小時,再次撤返烏利西修理;艾塞克斯號在下午亦險被擊中。整日日軍共派出近185架自殺飛機。[21]12日日軍集中空襲沖繩島的登陸艦隊,擊傷多艘美軍艦隻;同日羅斯福去世。[22]

美軍艦隊繼續支援沖繩美軍,並連日與日軍飛機空戰。4月15及16日,艦隊空襲了九州的機場,而日軍再派自殺飛機反擊;16日下午無畏號被自殺飛機擊中,艦體大火,於次日撤返烏利西修理;第二分隊於同日再次解散,蘭道夫號及獨立號則加入第三分隊。此後艦隊幾乎每日在沖繩外海與日軍自殺飛機交戰。24日香格里拉號加入第四分隊;而班寧頓號的第一分隊則於27日撤返烏利西休整,在30日抵達。[23][20][24]

5月9日,班寧頓號的第一分隊離開烏利西,前往會合艦隊,並在12日派飛行支援沖繩作戰。13日班寧頓號等與艦隊會合,並與大黃蜂號派出六波飛機,攻擊鹿屋市熊本市等地的機場、發電廠及工廠。稍後班寧頓號等回到南方,繼續支援沖繩作戰。[25]14日企業號再被自殺飛機攻擊重創,於16日撤返美國修理,而密茲契則被迫再次更改艦隊旗艦,暫時設於蘭道夫號,最終於18日設於香格里拉號。[26]20日,班寧頓號在高速航行時撞死一條鯨魚,鯨魚屍身被艦艏穿插,使艦體水阻增加,無法跟上同行艦隊。最終班寧頓號要在海面停航,並派潛水員以小型炸藥鬆開鯨屍,才恢復航行。[27]22日,班寧頓號與大黃蜂號擊沉了一艘運輸艦,並擊傷兩艘驅潛艇[28]由於長期執勤,艦隊上下亟需休整,第三分隊於29日前往雷伊泰休整,於6月1日抵達;而海爾賽與麥凱恩於28日再次接替斯普魯恩斯及密茲契,分別指揮美軍艦隊及快速航空母艦,艦隊再次易名為第三艦隊。[29]

颱風康妮

1945年6月12日,班寧頓號返抵雷伊泰修理。早前6月5日,班寧頓號與大黃蜂號的第一分隊,遭到颱風康妮正面吹襲,使兩艦的飛行甲板嚴重受損。

6月2日及3日,班寧頓號的第一分隊繼續支援沖繩作戰,而第四分隊則空襲了九州機場。此時颱風康妮(Typhoon Connie)正在關島以北,並向北移動,但關島天文台已連續數日未能追蹤其動向,故此艦隊只能推算風暴行蹤。4日早上,海爾賽命第一分隊延遲原定補油,向東加速航行,以迴避颱風。由於整日天氣明朗,海爾賽命第一分隊與恢復補油;而第四分隊則在晚上10時與油船會合。[30]

6月5日凌晨,海爾賽終於得悉颱風確實位置,正穩定向東北移動;但海爾賽在1時30分命艦隊向西北加速前進,橫越颱風路徑,以趕往颱風西北面的安全半圓。2時30分,海面風浪加劇,麥凱恩在3時命艦隊轉為向北航行。由於第四分隊位處較北,再加上颱風直徑細小,故此不久便避過颱風。[30]

但在第四分隊以南15哩的第一分隊,便遭颱風正面吹襲。2時40分,大黃蜂號的雷達偵察到颱風風眼;3時36分,分隊有驅逐艦開始無法保持航線,並有引擎失靈,克拉克被迫減慢分隊航速,直到4時19分才再次加速。此時颱風中心已迫近分隊;克拉克即時要求麥凱恩准許第一分隊自由運動,轉為向東南航行,但麥凱恩要到40分才批准第一分隊離隊。[31]

清晨5時,大黃蜂號的氣壓計開始下降,而陣風則上升至每十分鐘90節。分隊在轉向東南期間,班寧頓號及大黃蜂號因巨浪已難以掌舵;而馬多克斯號更一度翻滾至60度,直到6時分隊才成功轉向。此時風速已上升至每十分鐘70節;而陣風更上升至每十分鐘100節。6時40分,匹茲堡號的艦艏斷裂。此時分隊已無法避開颱風,克拉克下令分隊各艦即時停止引擎,隨水漂流,以減輕艦體損傷。7時分隊通過風眼,在中午12時40分重開引擎,向南迴避。此時風速不斷下降,分隊最終在下午3時22分轉向北方,前往會合艦隊。[31]

最終幾乎所有第一分隊艦隻均有受損。班寧頓號及大黃蜂號的前部甲板有25呎崩塌,並各有一個彈射器損毀;貝勞森林號的一段艦員通道被大浪捲走,且有多架飛機受損;聖哈辛托號的艦體則大量入水。[32]

6月6日,兩支分隊再次會合,並繼續支援沖繩作戰。10日第一及第四分隊撤返雷伊泰維修休整,於13日抵達;[29][33]而美軍於22日基本佔據了沖繩島。

日本本土

7月1日,第三艦隊離港出發,往空襲日本本土。班寧頓號擔任史伯格(Thomas L. Sprague)少將指揮的第一分隊旗艦,同行艦有列星頓號、漢考克號、貝勞森林號及聖哈辛托號。[34]8日艦隊在沖繩外海會合,然後於10日空襲東京。攻擊後艦隊前往東北,欲於13日攻擊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一帶,但因當日天氣惡劣延誤。

7月14日及15日,天氣好轉,艦隊大舉出擊,以轟炸B-29攻擊距離外的目標;相比沖繩作戰,日軍的反抗輕微,只有少量飛機有升空作戰,且均被擊落。艦隊空襲了室蘭市函館等地,擊沉橘號,並擊傷柳號,且擊沉或擊傷數十艘運輸艦及汽車渡輪,阻止日軍運煤南下;而美軍及英軍戰艦則在同日炮擊沿岸的大型工廠。16日艦隊到外海補油,並與英國航空母艦(編入美軍第37特遣艦隊)會合。17至18日,艦隊再次空襲東京灣。首日天氣欠佳,空襲幾乎無效;次日天氣稍為好轉,艦隊隨即出擊,並集中攻擊長門號;最終長門號為約克鎮號重傷,一度認為已經擊沉。空襲後艦隊前往日本西南,於21日至22日補油。[35]

7月24日、25日及28日,英美航空母艦艦隊前往轟炸瀨戶內海及吳市,集中攻擊日軍殘存軍艦,單在24日艦隊的出擊數便高達1,747架次,並擊沉伊勢號、日向號、榛名號、利根號、天城號青葉號、大淀號、磐手號出雲號;擊傷葛城號、龍鳳號、海鷹號北上號[36]

7月31日艦隊出海迴避颱風,於8月初在海上補給。此時尼米茲截獲情報,指日軍正於本州以北集結自殺飛機及部隊,欲突破美軍防線,降落到馬里亞納的B-29基地,命艦隊即時前往攻擊;正當艦隊航行之際,小男孩原子彈於8月6日在廣島上空爆炸。8日艦隊本州北部的機場;同日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9日美軍在長崎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彈;而艦隊則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襲本州,摧毀超過251架轟炸機,擊傷另外141架,使日軍最後反擊破滅。11日艦隊到外海補油;此時日本開始考慮投降條款。12日艦隊迴避颱風,再於13日至15日空襲東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投降,艦隊即時中止當日的第二波空襲,但繼續攔截接近艦隊的日機。[37]

稍後班寧頓號留在日本近岸執勤,搜索陸上美軍戰俘營,並空投補給。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簽署和約,班寧頓號與其他航空母艦派飛機飛越密蘇里號示威。10日至15日,班寧頓號在東京灣休整,然後與列星頓號及貝勞森林號到西太平洋執勤,並先後到塞班島及埃尼威托克,協助美軍接管日佔領土。10月13日,班寧頓號返抵橫須賀休整,並在21日啟程返國,在11月7日返抵三藩市。接著班寧頓號進入長灘海軍基地維修。[2][38]

1946年1月2日,班寧頓號前往珍珠港,以測試F8F新式戰鬥機,在3月13日返抵聖地牙哥。接著班寧頓號搭載多架PBY水上飛機,經巴拿馬運河,前往諾福克,並預備退役。[2][38]

戰後退役、改建及大西洋艦隊

1955年7月,一架飛機在班寧頓號的斜角飛行甲板降落。此時班寧頓號安裝了實驗性的助降瞄準鏡,設於甲板的左方;而右方則照舊有軍官發放降落信號。

1946年11月18日,班寧頓號在諾福克軍港退役,並加入封存艦隊。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海軍經費復增,故可將班寧頓號編入現代化改建之列。

1950年10月30日,班寧頓號進入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SCB-27A改建。期間1952年10月1日,班寧頓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20。11月13日,班寧頓號再次服役,並在30日離開船廠,在近岸試航。[39]

1953年2月19日,班寧頓號前往加勒比海試航,沿途訓練飛行員,並途經太子港。4月27日,班寧頓號的一個鍋爐突然爆炸,造成11人死七人受傷,但艦體受損輕微。班寧頓號繼續試航,在5月7日返抵諾福克,在稍後到訪紐約。[39]

7月28日,班寧頓號搭載美國海軍學院學員,前往哈利法克斯,並沿途考核,在8月15日返抵諾福克。[2]

9月16日,班寧頓號離開昆錫點海軍基地,與胡蜂號前往冰島西北海域,並在19日與北約多國的海軍進行代號海員行動(Operation mariner)的大規模演習。演習在10月4日結束後,班寧頓號前往地中海,並先後到訪巴勒莫卡利亞里伊斯坦堡克里特島蘇達灣雅典熱那亞康城馬賽那不勒斯拉斯佩齊亞巴塞羅那里斯本等地,在1954年2月16日離開直布羅陀,於23日返抵昆錫點。[40][39]

返國後班寧頓號開始考核海軍飛行員。5月26日早上,班寧頓號正預備起降飛機時,班寧頓號一個彈射器突然爆炸,並引發多次後續爆炸,造成103人死亡,201人受傷。班寧頓號被迫中止考核,返回昆錫點卸載傷員,在6月12日進入布魯克林造船廠維修。稍後海軍命班寧頓號順道作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改建在1955年3月19日完成。[2][39]

改建後班寧頓號到關塔那摩灣訓練,在7月15日返抵諾福克。接著班寧頓號到紐約搭載軍資,然後到海上測試助降瞄準鏡(Mirror landing aid system),在9月4日返抵梅港。[41]

太平洋艦隊

9月8日,班寧頓號離開梅港,前往加入太平洋艦隊。班寧頓號先後途經西班牙港、蒙特維多瓦爾帕萊索合恩角,在10月20日抵達聖地牙哥。接著班寧頓號隨即預備到西太平洋巡航。31日,班寧頓號前往珍珠港,在11月4日抵達,並在近岸訓練。9日班寧頓號前往橫須賀,並在稍後到日本海及沖繩附近訓練演習,於12月21日進入香港休假。[41]

12月27日,班寧頓號離開香港,並在1956年1月初與奇爾沙治號於南中國海演習,在1月3日抵達馬尼拉休整。10日至13日,班寧頓號再次到南中國海演習,然後與漢考克號一同到台灣海峽戒備,直到21日。稍後班寧頓號分別在日本、沖繩及菲律賓等地訓練,在4月6日才啟程返國,於16日返抵聖地牙哥。[42]

返國後班寧頓號在近岸訓練。10月12日,班寧頓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在17日抵達珍珠港,在近海訓練。11月5日,班寧頓號先前往橫須賀,再於20日前往菲律賓。25日起,班寧頓號與艾塞克斯號一同到南中國海演習,於12月7日進入橫須賀休整。接著班寧頓號到蘇比克灣再作演習,然後到香港作聖誕休假。[42]1957年初,班寧頓號繼續在西太平洋演練,在4月底前往澳洲悉尼,並在5月7日參與當地儀式,紀念珊瑚海海戰15周年。[2]

5月7日清晨,十名悉尼大學學生打扮成海盜,並帶上玩具燧發手槍,由艦側繩梯登艦。當時艦上只有極少水兵站崗,而發現「海盜」的美軍亦未有認真處理,甚至告知「海盜」艦橋位置。稍後「海盜」分成兩組,一組人到船員住艙,遊說船員捐款予當地一間慈善組織,遠西兒童之家(Far West Children's Homes Appeal);而另一組則「佔領」了艦橋,並以全船廣播宣佈「班寧頓號已被悉尼大學海盜佔據!」(The U.S.S. Bennington has been captured by Sydney University pirates!),要求船員捐款當作「贖金」。「海盜」同時啟動了備戰狀態、核武攻擊及化學武器攻擊警報。[43]

艦員隨即從熟睡中驚醒,趕往站崗;而艦橋的「海盜」則準備到軍官住艙。不久艦上陸戰隊員迅即奪回艦橋,並再以全船廣播「中止上次命令!」(Belay that last order!),「海盜」則分別在艦橋及走廊被截住。此後班寧頓號的保安加強,而海軍未有控告或懲罰大學生。此行「海盜」共籌得1,800美金。[43]5月8日,班寧頓號離開悉尼,途經珍珠港,在22日返抵美國。[39]

1958年8月21日,班寧頓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兩日後金門炮戰爆發,班寧頓號趕往台灣海峽,並在10月12日起與其他美軍航空母艦一同警備。10月19日,班寧頓號在海上遭遇颱風,右舷的外部升降台在海上脫落,幸而無人受傷。班寧頓號雖繼續在中國東海巡航,但縮短執勤時間,在11月2日到橫須賀作初步維修,然後繼續執勤。稍後普吉灣海軍基地建造了新的升降台,班寧頓號便在12月3日啟程返國,於1959年1月12日返抵美國,並到三藩市海軍船廠維修,安裝新的升降台。[2][39]

反潛航母

1966年5月18日,XC-142垂直起降飛機在班寧頓號降落。這是美國航空母艦首次有垂直起降飛機升降。

班寧頓號進入船廠後,海軍順道將之改變用途為反潛航母,並隨即進行相關改建。1959年6月30日,班寧頓號正式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20。稍後班寧頓號到近海試航,然後留在近岸訓練。[2][39]

1960年10月1日,班寧頓號前往西太平洋巡航。不久老撾內戰惡化;12月31日,班寧頓號、列星頓號及珊瑚海號一同趕往南中國海,並在越南外海戒備,直到1961年1月6日。接著班寧頓號在日本海、沖繩及菲律賓等地執勤,在5月2日返抵聖地牙哥。[2][39]

1962年1月7日,班寧頓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並在日本及菲律賓等地執勤。5月開始,班寧頓號在海上考核飛行員,在7月25日返抵聖地牙哥。9月14日,班寧頓號進入普吉灣海軍船塢,進行現代化改建計畫(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 II),以延長服役壽命,並換上新式聲納。改建在1963年3月31日完成。[2][39]

改建後班寧頓號留在近海試航訓練。5月1日,班寧頓號將母港轉到長灘。8月5日,以班寧頓號為首的20艘海軍艦隻,前往西雅圖,參與當地一年一度的海洋節(Seafair)。接著班寧頓號前往阿拉斯加,先後到訪朱諾科迪亞克島,於30日返抵長灘。[2]

1964年2月19日,班寧頓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到橫須賀、岩國及佐世保等地訓練。稍後班寧頓號先後到訪香港及蘇比克灣,然後繼續在日本及菲律賓等地訓練,在7月底啟程返國。8月2日,北部灣事件發生,但班寧頓號未有到越南巡航,而是繼續返國,於11日返抵長灘。[44]12月尤里卡(Eureka)發生水災,班寧頓號前往當地救援。[2]

越戰

1967年11月9日,班寧頓號正在回收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這也是農神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升空。

1965年初,班寧頓號留在加州近岸演習,在3月22日前往西太平洋,作首次越戰巡航。但班寧頓號未有即時到越南外海,而是到日本訓練,直到7月28日才開始在越南執勤。由於班寧頓號為反潛航母,故此未有參與任何陸上攻擊任務。執勤期間,班寧頓號曾到訪曼谷、香港及蘇比克灣,在9月11日離開越南,並在10月7日返抵長灘。11月15日,班寧頓號進入長灘船廠維修。[2][39]

1966年4月,班寧頓號維修完畢,留在近岸執勤訓練。5月6日,班寧頓號在聖地牙哥近海演練,並在18日試飛XC-142垂直起降飛機。11月4日,班寧頓號離開長灘,作第二次越戰巡航,並在12月21日開始在越南外海洋基站執勤。班寧頓號仍舊以反潛追蹤為首要任務,同時派飛機到海上搜救飛行員,並斷續到香港及蘇比克灣休整。1967年4月21日,班寧頓號離開越南,再次到訪悉尼,以紀念珊瑚海海戰24周年。30日班寧頓號抵達悉尼,在5月7日參與紀念儀式,在次日離開悉尼,啟程返國。23日班寧頓號返抵長灘,然後留在近岸訓練。[45][46][39]

10月10日,班寧頓號前往珍珠港,並在海上持續訓練,預備回收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11月9日,農神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升空,而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則在同日濺落,由班寧頓號回收。11日班寧頓號在珍珠港卸載太空艙,然後返回長灘,在近岸考核海軍飛行員。[46][39]

1968年4月30日,班寧頓號前往西太平洋,作最後一次越戰巡航。班寧頓號先到日本訓練演習,到6月25日才開始在洋基站執勤。一如以往,班寧頓號未有參與陸上戰事,僅作反潛追蹤及搜救,並先後到新加坡、香港及蘇比克灣等地休假。10月27日,班寧頓號離開日本,在11月9日返抵長灘,並在14日進入船廠維修。[47]

1969年4月30日,班寧頓號完成維修,此後一直留在近岸訓練,並考核海軍飛行員。9月19日,海軍命班寧頓號預備退役,而班寧頓號則在10月10日前往普吉灣,在13日抵達。[48]

結局與榮譽

1970年1月15日,班寧頓號退役,並加入後備艦隊。此後班寧頓號一直在普吉灣封存,直到1989年9月20日,冷戰即將結束之際,班寧頓號才從海軍名冊上除籍。1994年1月12日,海軍以二十萬(200,000)美金將班寧頓號出售拆解,並在9月13日用拖船將班寧頓號拖離普吉灣,到華盛頓州的安吉利斯港(Port Angeles)拆解;但拆船公司此時向海軍提出反建議,將購艦金額提高至六百萬(6,000,000)美金,條件是班寧頓號要拖行到印度古吉拉特邦阿蘭港(Alang)拆解。海軍最終接納拆船公司的反建議。12月7日,班寧頓號由拖船拖離美國,在1995年5月17日抵達印度拆解。[2][49]

班寧頓號兩次獲頒海軍部隊嘉許獎,並在二戰獲得三枚戰鬥之星;在越戰則獲得四枚。全部榮譽見下表:[50]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海軍部隊嘉許獎
兩次
中國服役獎章
(延長)
美國戰役獎章 太平洋戰爭獎章
三枚戰鬥之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海軍佔領服役獎章
(「亞洲(Asia)」橫扣)
國防部服役獎章
兩枚
武裝部隊遠征獎章
兩枚
越南服役獎章
四枚戰鬥之星
棕櫚葉越南英勇十字部隊嘉許 越南共和國戰役獎章

相關條目

註釋

  1. Friedman 1983,第394頁艾塞克斯艦級配置。由於各艘艾塞克斯級服役期間曾多次改建或改變用途,數據僅以設計及建造時為準。
  2.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3. Morison 1988,第21頁第二分隊由戴維森(Ralph E. Davison)少將指揮,有旗艦列星頓號漢考克號聖哈辛托號;第三分隊由薛曼(Frederick C. Sherman)少將指揮,有旗艦艾塞克斯號、碉堡山號(第58特遣艦隊旗艦)及科本斯號;第四分隊由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將指揮,有旗艦約克鎮號、蘭道夫號、蘭利號卡伯特號。第五分隊(夜戰航空母艦)由賈納(Matthias B. Gardner)少將指揮,有旗艦企業號及薩拉托加號。第五分隊於2月21日因薩拉托加號受創而一度解散,但最終在23日重組,直至3月12日企業號返抵烏利西為止。
  4. Morison 1988,第22頁
  5. Morison 1988,第24-25頁
  6. Morison 1988,第44-45頁
  7. Morison 1988,第52-57頁
  8. Morison 1988,第57-59頁
  9. 第58特遣艦隊行動-冰山行動-至1945年4月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第二分隊旗艦改為富蘭克林號,同行艦有蘭道夫號聖哈辛托號;卡伯特號加入了第三分隊;列星頓號在3月初隨艦隊到烏利西後,返回美國普吉灣維修;而蘭道夫號在3月11日於港內被自殺飛機攻擊受創,要到4月7日才啟程往會合艦隊;第四分隊有旗艦約克鎮號、企業號、無畏號、蘭利號及獨立號。由於第二及第四分隊屢屢受創,使艦隻在作戰期間有多次轉移,編制並不持續完整。
  10. Morison 1988,第94-97頁
  11. 大黃蜂號服役報告:1945年3月19日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年07月17日,
  12. Morison 1988,第97-100頁詳細調動內容,可以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之航海日誌互證。
  13. Morison 1988,第101-102頁
  14. Morison 1988,第196-197頁日軍飛機數量出自日方數據,而美軍僅可估計擊落數量。
  15. Morison 1988,第200, 203頁
  16. Morison 1988,第203頁
  17. Morison 1988,第205頁
  18. Morison 1988,第205-209頁由於攻擊機隊甚多,美軍飛機無法妥善協調攻擊,引起頗多混亂,故此難以確認何者成功命中大和號,亦無法確定大和號共命中多少炸彈及魚雷;美軍亦誤認矢矧號為同級艦阿賀野號;而矢矧號最終身中12枚炸彈及七枚魚雷方告沉沒。整日美軍的攻擊機隊共有386架,第一分隊佔113架;第三分隊167架;第四分隊106架。
  19. . [2009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6日).
  20. Morison 1988,第209-211頁
  21. Morison 1988,第221-230頁
  22. Morison 1988,第248-249頁
  23. 大黃蜂號服役報告:1945年4月30日 存檔,存档日期2009年06月8日,.
  24. 大黃蜂號服役日記:1945年5月11日至13日 存檔,存档日期2009年06月8日,.
  25. Morison 1988,第262-264頁
  26.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27. 大黃蜂號服役日記:1945年5月22日至25日 存檔,存档日期2009年06月8日,.
  28. . [2009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6日).
  29. Morison 1988,第298-300頁
  30. Morison 1988,第300-303頁
  31. Morison 1988,第305-306頁
  32. Morison 1988,第307頁
  33. 第38特遣艦隊行動-日本本土空襲-1945年7月至8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第三分隊由波根指揮,有旗艦蘭道夫號、艾塞克斯號、提康德羅加號蒙特利號巴丹號;第四分隊由拉德福指揮,有旗艦約克鎮號、艦隊旗艦香格里拉號、好人理查號、科本斯號及獨立號。胡蜂號於26日加入艦隊,加入第四分隊。
  34. Morison 1988,第310-316, 330頁
  35. Morison 1988,第331頁
  36. Morison 1988,第332-335頁
  37.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38.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39. 班寧頓號老兵組織:1953年地中海巡航日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班寧頓號老兵組織:1954年地中海巡航日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0.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1.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2. 悉尼海盜一事可見:, 時代雜誌, 1957-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班寧頓號老兵組織:悉尼-老兵回憶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班寧頓號老兵組織:悉尼-老兵回憶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3.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4.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5.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6.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7.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8.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49. .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參考書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 Friedman, Norman,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14,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