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麥爾

理查·麥爾英語:1934年10月12日),美國建築師抽象藝術家。1984年50歲時獲頒普立茲克建築獎,擅長運用幾何與白色於建築設計中。他創作的方式是以方法論與空間邏輯設計為主。

Richard Meier
理查·麥爾
理查·麥爾,2009年4月攝於紐約市
出生 (1934-10-12) 1934年10月12日
 美國 紐澤西州 紐華克
国籍 美國
母校康乃爾大學
职业建筑师
奖项普立茲克建築獎(1984)
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97)
网站www.richardmeier.com
建筑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
海牙市政廳與中央圖書館
洛杉磯蓋提中心

早年

理查·麥爾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紐華克,為家中長子,父親原是土木工程師,後轉業成酒類批發商。麥爾成長於楓木鎮,後來就讀當地的哥倫比亞中學,1957年取得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學位,畢業後到以色列、希臘、德國、法國、丹麥、芬蘭和義大利等地旅行,旅行過程也嘗試接觸諸如柯比意等建築師[1]

職業生涯

麥爾於1959年曾在紐約市的SOM建築設計事務所短暫工作過,隨後進入建築師布若伊的事務所歷練三年。1963年自行開業,執業的早期常與史特拉等藝術家合作,偏好以白色和幾何元素設計建築,被認為是白派建築的“紐約五人”之一,其中的埃森曼與麥爾是表兄弟。很多麥爾的作品都奠基於二十世紀中期的建築師之上,尤其以柯比意早期風格為著。他擴展了柯比意許多作品中的想法,例如薩伏瓦別墅瑞士館。他的作品中也可看到其他建築師如密斯的影響,在一些案子也可看見萊特巴拉岡的痕跡。

除了新和諧圖書館(1979)和崇高藝術博物館(1983)之外,麥爾早期受到贊許的還有他多樣的住宅設計案。雖然多年來他已經是廣受肯定的建築師,但直到1997年開幕的洛杉磯蓋提中心這個巨大建築群設計案才將他的盛名推向主流。其它著名的建築案:在博物館方面有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1995)與比佛利山莊的電視廣播博物館(1996);市政廳方面有荷蘭海牙市政廳(1995)與聖荷西市政廳(2007);商業建築包括捷克布拉格城市塔(2008);集合住宅諸如曼哈頓佩里街173與176號大廈(2002) 和以色列臺拉維夫麥爾-羅斯施爾德大樓(2015)。

時至今日,理查·麥爾合夥人建築師事務所在紐約市和洛杉磯都設有辦公室,業務遍及中國、法國、德國和以色列等國。2014年,麥爾為馬納當代文化中心中的一個博物館揭幕,此佔地15,000平方英呎的博物館取代了之前位於長島市的一個較小的場所,讓他多數畢生作品可以容納於同一屋簷之下,這個新場館首次展示了他的雕塑、拼貼藝術和建築圖,而且計畫會有一個研究型圖書館。

METOO事件 : 受到五名美國女性指控,她們在 80 年代遭受了建築師的不當行為。在所謂的受害者中,據稱有四人在前往建築師的家後遭到毆打。 最年輕的普利茲克獎獲得者(1984 年 50 歲)宣布他將離開他的建築公司 Richard Meier & Partners(2018年)。

蓋提中心/美國 加州 洛杉磯

建築作品

電視廣播博物館/美國 加州 比佛利山
崇高藝術博物館/美國 喬治亞州 亞特蘭大
現代藝術博物館/西班牙 巴塞隆納
新和諧圖書館/美國 印第安那州
蓋提中心/美國 加州 洛杉磯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理查·麥爾

参考来源

  1. http://www.pranaygupte.com/article.php?index=4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unch at The Four Seasons with: Richard Meier
  2. "Glass Half Empty: Richard Meier’s Brooklyn Tow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5, 2009
  3.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4.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7).
  5.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6.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7. http://www.richardmeier.com/www/#/practice/press/releases/archive/0/678/0/ 存檔,存档日期2010-09-25.
  8.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9.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10.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11.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