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应

瑞应1621年九月—1629年八月)为中国明朝彝族起事者奢崇明的年号,前后共9年。[1][2][3][4][5][6]

瑞应
1621年九月-1629年八月
政权大梁
君主奢崇明
历时9年
瑞應在明朝時期的位置。

《崇禎長編》作「改元應順,建號大梁」。[7]

公元纪年对照表

瑞应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
公元 1621年1622年1623年1624年1625年1626年1627年1628年1629年
干支 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參看

注釋

  1.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218頁。
  2. 《明史·熹宗紀》卷26:「〔天啟元年九月〕乙卯,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莊烈帝紀》:「〔崇禎二年〕秋八月甲子,總兵官侯良柱、兵備副使劉可訓擊斬奢崇明、安邦彥於紅土川,水西賊平。」
  3. 《明熹宗實錄》卷14:「〔天啟元年九月乙卯〕四川永寧司宣撫奢崇明叛,戕巡撫徐可求等,遂據重慶。初,崇明與其子奢寅久懷逆志,因調兵援遼,遣其婿樊龍部黨張彤等領兵至重慶,久駐不發,而巡撫徐可求為調兵科道明時舉等所挾,移鎮重慶。是日,於教場內點發各兵,而樊、張二惡以增行糧為名,乘機作亂,殺撫臣及道府各官,孫好右、駱日升、李繼周、章文炳、洪世科、熊嗣先、王三宅、段高選等總兵,黃守魁別將萬全、王登爵皆遇害。明時舉李達逃竄得脫。分兵攻合江、納溪,破瀘州及富內、資簡,遂攻成都,偽號大梁。」
  4. 《崇禎長編》卷26:「〔崇禎二年九月辛卯〕雲南道御史毛羽健疏言,永寧監軍道臣劉可訓、總兵侯良柱從孤城中,以永兵萬三千人破安酋十萬之師,親斬偽梁國王奢崇明、偽大元帥安邦彥等於陣前。」
  5. 李兆洛《紀元編》卷上:「奢崇明〈永寧宣撫〉,瑞應〈見徐如珂《平渝事略》〉。」
  6. 四川《江津縣志》(民國十二年重修本)卷三:「天啟元年秋九月,藺酋奢崇明……遂據重慶,號大梁,僭元瑞應。」
  7. 《崇禎長編》卷三天啟七年十一月:「辛酉十月,適有藺酋之變,樊龍發難重慶,奢寅圍困成都,墮名城,殺巡撫,改元應順,建號大梁,刻丞相六部都督之印。」

參考資料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李兆洛《紀元編》
  • 四川《江津县志》(民国12年重修本)卷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