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地區
歷史
瑞竹地區漢人活動的歷史最早可溯至清康熙三十三年漢人入墾,在此之前本區域為原住民活動地區。本區在行政區劃上為鯉魚頭堡,先後屬諸羅縣、雲林縣、台中縣、嘉義縣、斗六廳、南投廳、臺中州、臺中縣、南投縣。雖經數次不同行政區劃,本區仍與竹山、斗六二地關係最為密切。
地理
水系
本區是清水溪流域的一部分,清水溪是主要溪流,支流有倒踏坑、雷公坑、番婆夾坑、芊蓁崙溪、烏巢坑、加走寮溪、山坪頂乾坑、黃圮林坑、大灣坑、過溪坑、鯉魚尾坑、過溪、田子溪,等數條支流匯入清水溪。
鯉魚尾巖
重興巖又稱鯉魚尾巖,原稱「新興巖」是道光年間建造的觀音佛祖廟,另有祀奉道教眾神,是本區共同信仰中心[2]
產業
區域內除河谷兩旁為水田耕作,在日治時期曾設有「樟腦局林圯埔支局」以為腦業經營,在樟腦業沒落後,竹業成為本區主要產業,瑞竹地區是竹林事件爆發處,而後成立的「瑞竹林業生產合作社」成為本區發展建設影響之一員。
注釋
- 《瑞竹地區的領導系統與權力結構》定義為田子里的「外田子」部分
- 莊英章,《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
參考來源
- 《瑞竹地區的領導系統與權力結構》,紀俊臣,民國六十六年八月一日
- 《竹山鎮志》
- 《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莊英章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