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蝙蝠洞
生態
此洞位在臺2線75K處[1][2]。昔日瑞芳多天然山區,因林相完整、蚊蠅多,吸引摺翅蝠在此大量聚集,將此洞作生殖育幼用的繁殖洞,為東亞最多摺翅蝠之處[3]。
有遷移度冬習性的摺翅蝠,從四月起母蝠起進駐洞內,於七、八月生出幼蝠,九月以後母蝠帶著幼蝠飛離此洞,部分可能遷至台灣南部過冬[2][3]。如一處在旗山山區[4]渠道的摺翅蝠冬眠洞,學會選擇不公布地點,以防干擾。[5]絕大多數仍不確定度冬的地點。
西濱公路完工前即有蝙蝠,當時卻沒有正式研究,數字不可考;西濱公路完工通車,夏季傍晚蝙蝠出巢的壯觀景象吸引無數觀蝠人潮,因而瑞芳蝙蝠洞開始成為著名景點。然好景不常,而約末在80年代據當地民眾表示有人拿沖天炮往蝙蝠洞內炸,蝙蝠一夕之間全數離開,空洞時間達十餘年年之後數量又緩慢恢復。2005年,瑞芳鎮公所委託台灣蝙蝠學會調查,蝙蝠數量高達約五十萬隻,但2007年數量再次遞減,只剩最盛期一半。2014年,調查約廿萬隻左右。[3]
2010年開始,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與瑞芳區公所進行合作,每年夏季辦理蝙蝠活動,藉由賞蝠活動推動蝙蝠保育。
其數量驟減原因包括氣候變遷、棲息地破壞、草地農藥施肥、員山子分洪道炸山讓蝙蝠洞內疑有大面積坍塌,造成棲息空間縮小[3]。除疾駛車輛造成幼小的褶翅蝠被氣流打落死亡外,還有被瓜棚阻攔飛行路線[2],是因為外地民眾在洞口前開闢成菜園,更被亂丟垃圾[5]。甚至有電信業者在這裡架設基地台[lower-alpha 1][7]
2019年由公路局總局基隆公務段與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合作,將台2線7傍晚6至8時5K降段於蝙蝠棲息育幼時進行限速,希冀檢少蝙蝠傷亡。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和台電、中油等單位合作,修整蝙蝠洞公園、增建賞蝠平台,吸引民眾到訪,當地不僅賞蝠視野佳,更是觀海休憩地點[8]。政府和當地海濱里里民合作保育和觀光,除設立小心蝙蝠的提醒駕駛人告示外,沿途有蝙蝠壁畫,鐵路也變身為蝙蝠橋,希望藉此複製猴硐經驗,帶動此地觀光[9]。公園採全天開放,內設停車場與涼亭,附近有海濱車站遺跡[1]。
2015年報導時,瑞芳區公所於蝙蝠活躍季節的七月份會在每星期六、日下午五點半時至七點半時,也就是蝙蝠傍晚出洞覓食之時,定點定時排定志工導覽解說,並規定賞蝠原則,嚴禁干擾蝙蝠活動[10]。2016年瑞芳區長陳奇正表示擬規畫將蝙蝠洞公園打造為主題公園,以蝙蝠的「蝠」字為發想,有五「蝠」臨門、「蝠」如東海、鐘聲幸「蝠」、幸「蝠」一生、「蝠」星高照,作為五大主題的公園[11]。
參考資料
- .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臺灣)).
- 吳政峰. . 《中國時報》. 2009-06-22 (中文(臺灣)).
- 張芮瑜. . 《聯合報》. 2015-07-09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中文(臺灣)).
- 張瑞楨. . 《自由時報》. 2005-12-17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中文(臺灣)).
- 張瑞楨. . 《自由時報》. 2006-08-27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臺灣)).
- 林志成. . 《中國時報》. 2011-03-29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中文(臺灣)).
- 楊舜欽、彭志華. . 華視新聞. 2007-12-18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臺灣)).
- 林金池. . 《中國時報》. 2015-07-23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0) (中文(臺灣)).
- . 東森新聞. 2015-09-09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中文(臺灣)).
- 陳郁薇. . 《聯合報》. 2015-07-03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中文(臺灣)).
- 陳郁薇. . 《聯合報》. 2015-05-10 [2016-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