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歐賽車7

瑪利歐賽車7(日语:,英语:,)是一款由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Retro Studios合作開發並由任天堂在發售于任天堂3DS平台上的賽車遊戲

瑪利歐賽車7
    《瑪利歐賽車7》日版封面
    类型競速
    平台任天堂3DS
    开发商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第一小組
    Retro Studios
    发行商任天堂
    制作人绀野秀树 编辑维基数据
    设计师绀野秀树(賽車人)
    系列瑪利歐賽車系列
    模式單人遊戲多人遊戲
    发行日
    • 日本:2011年12月1日
    • 欧洲:2011年12月2日
    • 澳洲:2011年12月3日
    • 北美:2011年12月4日
    • 臺港:2012年9月28日
    • 中国大陆:2012年12月7日

    本作是《瑪利歐賽車》系列在任天堂遊戲機上推出的第7款作品,也是系列首次推出官方繁体中文版。本作于2011年12月1日在日本地区发售,12月2日在欧洲地区发售,12月4日在北美地区发售,2012年9月28日在香港及台湾发售。建议售价为349港币和1,499新台币,2012年12月在中国大陆随iQue 3DS XL捆绑发售。

    遊戲概要

    在《瑪利歐賽車7》裡,隨著賽道的類型玩家可以到空中和水底進行更廣大的賽車競賽了,在空中展開滑翔翼滑翔、在水底使用螺旋槳推進等等,為遊戲添加更新鮮又更能享受裸眼3D功能的遊戲設計

    以前在瑪利歐賽車系列裡掉進水中就會判定為滑出賽道,這作是第一款能夠潛進水底行駛的瑪利歐賽車系列。玩家可以自由組裝賽車的「車架」「輪胎」「滑翔翼」三種部位,自定義出自己喜歡的賽車並參加競賽。還有切換到第一人稱做出如同《瑪利歐賽車Wii》一樣的方式,以傾斜3DS主機控制左右來模擬方向盤操作的「駕駛視點模式」等新的系統。而且,網路通訊可以和國內外的玩家進行最多8人的連線對戰了,除此之外也有擴充許多其他通訊上的要素。另外,從《瑪利歐賽車 Advance》以來這作又重新開始在賽道中放置金幣,同時也繼承了《瑪利歐賽車Wii》的跳躍特技(按R鍵才可以使出跳躍特技),本作取消了半管的U池技巧。

    在瑪利歐賽車系列裡一直擔當起跑發號員和救助支援的球蓋姆、以及金屬瑪利歐也決定以可操縱的新賽車手登場了。[1]

    遊戲模式

    大獎賽(グランプリ,Grand Prix)
    在8種獎盃賽競賽並爭奪名次的模式。
    時間競速(タイムアタック,Time Trial)
    以最快紀錄為目標,在選擇的賽道中單人行駛的模式。也可以和將行駛路線記錄下來並重新呈現的「鬼魂」一起競賽。
    氣球對戰(ふうせんバトル,Balloon Battle)
    在限制時間內使用道具互相割破對手的氣球,以割破的氣球數量來爭奪名次的模式。
    金幣對戰(コインバトル,Coin Runner)
    在限制時間內收集場地上的金幣,以收集到的金幣數量來爭奪名次的模式。
    多人遊玩(みんなで,Multiplayer Mode)
    可以和身邊的人進行最多8人連線對戰的模式。需要1個以上的《瑪利歐賽車7》遊戲卡和與遊玩人數同等分的3DS主機,沒有遊戲卡的玩家只能使用害羞小子。

    連線通訊遊玩

    網路對戰
    除了隨機對戰和好友對戰以外,還可以和最近擦身到的人一起在網路上進行對戰。最多可以8人同時對戰,打開3D影像也能以流暢的每秒60幀呈現。
    群體
    玩家可以自由開創並決定群體的對戰規則和條件,1個玩家最多可以開創8個群體。參加群體的成員可以8個人一組一起對戰。玩家可以透過好友的群體編號參加群體,或是從不知不覺通訊接收到的「推薦的群體」裡選擇想參加的群體。
    瑪利歐賽車頻道
    這作的瑪利歐賽車頻道負責收集擦身通訊和不知不覺通訊的資料。
    瞬間交錯通訊
    透過瞬間交錯通訊可以與瞬間交錯的對手交換Mii、玩家名稱、鬼魂、參加中的群體等情報。對手的Mii可能也會來參加大獎賽模式,參加的Mii會反映出該玩家的習慣和最常使用的零件組合等等。如果對手的Mii持有著自己沒有的零件時,在競賽中勝利的話也可以獲得零件。
    悄悄通訊
    透過悄悄通訊可以接收到數十多人的鬼魂,並能和其中與自己最快紀錄相近的鬼魂一起行駛。值得一提的是這作最多可以與7個鬼魂一起行駛了。

    周邊商品

    瑪利歐賽車7方向盤 for 任天堂3DS

    日本周邊機器廠商HORI決定在遊戲發售的同時推出專用方向盤,售價1280日幣,是任天堂官方許可商品。 搭配遊戲的「駕駛視點模式」裝在3DS主機上,良好的外型設計可以在遊玩時握出更實際的手感和安定的操作。 裝在3DS上的時候也能正常使用 L / R 鍵。

    游戏更新

    《瑪利歐賽車7》发售后的短时间内被人发现:在烏富島1、烏富島2以及GBA 庫巴城堡1这三条赛道上存在“超级近道”的缺陷,在联网对战时利用此缺陷会导致游戏平衡性的严重缺失。虽然任天堂在2012年1月时曾表示近期没有修复此缺陷的计划;[2]不过在2012年4月21日播出的任天堂Direct Vol.4里,任天堂社长岩田聪表示将在下一次3DS的系统更新中加入修复游戏BUG的功能,并公布首批提供此服务的游戏名单,《瑪利歐賽車7》赫然在目。[3]5月15日,任天堂率先在eShop中放出本作的更新补丁,玩家若不更新此补丁将无法进行联机游戏。[4]该补丁将保存在3DS的SD卡中(更换SD卡后,将需重新下载),更新后游戏版本显示为Ver 1.1。

    媒体评价與銷售

    媒体评价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84.96%[5]
    Metacritic85[6]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电脑与电子游戏9.4/10[7]
    Eurogamer8/10[8]
    IGN9/10[9]
    任天堂世界报道8.5/10[10]
    Fami通37 of 40[11]
    Destructoid5/10[12]
    Giant Bomb3/5[13]

    《马力欧卡丁车7》依旧延续系列正统续作的优秀口碑。在Metacritic上对本作的60份评价中,《马力欧卡丁车车7》获得了85(满分100)的总评价;而在GameRankings上,根据45份评价,本作也获得84.96(满分100)的总评分。[5][6]著名游戏媒体IGN给《马力欧卡丁车7》给出了9分(满分10分)的高分,低于掌机前作《马力欧卡丁车DS》的9.5分,[14]不过高于系列前作《马力欧卡丁车Wii》的8.5分;[15]IGN在评价中称赞本作在多人游戏,特别是网络社区功能以及可自定义的游戏规则,但是IGN也抱怨了本作可操作角色由前作《马力欧卡丁车Wii》的26名缩减到了17名。[9]

    銷售

    在2022年11月8日公開的(截止至2022年9月)任天堂銷售數據中,《瑪利歐賽車 7》在全球已售出1,897萬份,為任天堂3DS上最暢銷的遊戲。[16]

    參考

    1. 來自日本官網資料
    2. . ComputerVideoGames. 2012-01-17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3. . TGBUS. 2012-04-21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4. . Nintendo World Report. May 15, 2012 [May 1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5. . GameRankings. [201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6. . Metacritic.com. [201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7. . ComputerAndVideoGames.com. 2011-11-25 [201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6).
    8. Parkin, Simon. . Eurogamer.net. 2011-11-25 [201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9. Drake, Audrey. . 2011-11-29 [201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2).
    10. Ronaghan, Neal. . Nintendo World Report. 2011-11-29 [201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11. . 太平洋游戏网. [201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 Destructoid.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13. . Giant Bomb. 2011-11-29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8).
    14. . IGN. 2005-11-11 [200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5. . IGN. 2008-04-20 [200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16. 主要タイトル販売実績-Nintendo 3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任天堂.[2020-05-0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