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复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英語:,又譯為全国產業復興法)是美国国会于1933年製訂的劳工法案消费者保护法案,授权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订立行业法规,以营造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并稳定物价,从而刺激大萧条后的经济复苏[1],1933年6月16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2][3][4]。该法案授权成立公共工程管理局,以规划全国公共工程建设,以此降低失业率、提高购买力[5]国家复兴管理局(NRA)亦依此成立,负责指导订立行业公平竞争法规[6][7][2]。国家复兴管理局在1933年广受赞誉,但自1934年开始陷入争议,部分企业对其看法逐渐恶化。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此法案违宪,法案就此失效[2][8][6]

全国工业复兴法
美国国徽
其他簡稱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
缩写(通俗)NIRA
立法机构第73屆美国国会
生效日期1933年6月16日
引用文献
公法美國聯邦公法第73–67號
法律汇编48 Stat. 195
立法历程
  • 众议院提案:H.R. 5755罗伯特·道顿DNC), 1933年5月17日
  • 委员会审核:筹款委员会财政委员会
  • 众议院通过:1933年5月26日(329-80
  • 参议院通过:1933年6月9日(61-26
  • 協商委员会報告:1933年6月10日 众议院同意通过: 1933年6月10日(批准) 参议院同意通过:1933年6月13日(48-42
  • 总统签署生效: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6月16日
美国最高法院案例
  • 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案(1935)
  • 谢克特家禽集团诉美国案(1935)

该法案是罗斯福新政立法计划的一部分。該法案试图结束公司间残酷的竞争,迫使产业拿出行规,在特定行業对所有公司建立业务规则,如最低价格、无竞争协议与生产限制等等。产业领袖需进行行规谈判,而谈判得出的行规得由当时的管理局官员批准,且必須以提高工资作為得到批准的必需条件。该法案鼓励联盟,中止反托拉斯法。法案第7条第1款规定劳工享有同企业主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一度在两院皆引起争议(参议院尤甚[2][9]),不过最终都获准通过[2][3][4]。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起草了大量具争议性的行业法规[10][11],导致罗斯福及其新政失去大量支持[6]

无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还是当今,《全国工业复兴法》都被史学界视为一次政策失误[2][12][13]。其失败的内因众说纷纭,一些说法包括该法案助长垄断,妨害经济[10];法案缺乏商界支持[14];法案的执行工作运转不佳等[14][15]。法案鼓励劳工结成工会组织,导致严重的劳工动乱[16]。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及隐患,《全国工业复兴法》都难以有效解决,迫使国会于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17],继续试图调整劳资关系。

参考资料

  1. 美國聯邦公法第73–67號,48 Stat. 195,1933年6月16日頒佈, codified at 美國法典第15编 § 第703節)
  2. Schlesinger, The Age of Roosevelt: The Coming of the New Deal, (2003) pp. 87–176.
  3. Roosevelt, Franklin D. . Internet Archiv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Service: 246–247. June 16, 1933.
  4. McKenna, Franklin Roosevelt and the Great Constitutional War, 2002.
  5. Ellis W. Hawley, New Deal and the Problem of Monopoly: A Study in Economic Ambivalence (1971)
  6. Kennedy, Freedom from Fear, (2001) pp. 151–54.
  7. Himmelberg, The Origins of the 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1993.
  8. Roger Biles,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1991) pp. 78–95)
  9. Morris, The Blue Eagle At Work: Reclaiming Democratic Rights In The American Workplace, 2004.
  10. Eisner, Regulatory Politics in Transition, 2000.
  11. Best, Pride, Prejudice, and Politics: Roosevelt Versus Recovery, 1933–1938, 1991.
  12. Bellush, The Failure of the NRA, 1975.
  13. National Recovery Review Board,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report, May 21, 1934.
  14. Paulsen,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v. the 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1935,"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March 1989.
  15. Horwitz, The Irony of Regulatory Reform: The Deregulation of American Telecommunications, 1989.
  16. Dubofsky and Dulles, Labor in America: A History, 1999; Bernstein, The Turbulent Years: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Worker, 1933–1941, 1970; Rayback, A History of American Labor, 1974.
  17. Bernstein, The New Deal Collective Bargaining Policy, 1975; Vittoz, New Deal Labor Policy and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conomy, 1987; Gross, The Making of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1974; Tomlins, The State and the Unions, 1985; Fine, Automobile Under the Blue Eagle, 196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