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若鰺
甲若鰺,又稱鎧鰺,俗名為甘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個種。
甲若鰺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綱 Actinopteri |
目: | 形目 Siluriformes |
科: | 倒立鯰科 Mochokidae |
属: | 盘唇鲿属 Chiloglanis |
种: | 甲若鰺 C. armatus |
二名法 | |
Chiloglanis armatus Rüppell, 1830 | |
Approximate range of the longfin trevally | |
異名 | |
|
命名
甲若鰺最早由由德國博物學家EduardRüppell在1830年根據從紅海取得的標本進行科學描述,將其命名為Citula armata,[1]隨後Citula屬與Pseudocaranx屬同義,且其所有種類都被重新檢查並歸類在鰺科的其他屬中,該物種在重新檢查其解剖結構後被放置在Carangoides屬中。[2]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東非、南非、紅海、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印度、日本、中國沿岸及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幾內亞、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聖誕島、澳洲、諾魯、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色側扁,頭部及背部隆起,眼具脂肪性眼瞼,口具絨毛狀齒,[3]幼魚腹鰭、臀鰭白色,背鰭淺黑色,尾鰭黃色,成魚腹鰭、臀鰭、背鰭、尾鰭均變為深黑色,第二背鰭前方5枚鰭條延長的細絲比幼魚長,而且變為白色。稜鱗向前可達第二背鰭不延長的鰭條下方。第一背鰭有硬棘8枚,第二背鰭有硬棘1枚、軟條21至22枚;臀鰭有硬棘1枚、軟條17枚;稜鱗細小,數目在17至20枚之間。體色隨年齡成長有所變化,幼魚體背部銀藍色,胸鰭基部上方有6個黑色橫紋,成魚體色為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體長可達52公分。[4]
經濟利用
不常見,可做為食用魚,清蒸美味,大型魚尤佳。
参考文献
- Hosese, D.F.; Bray, D.J.; Paxton, J.R.; Alen, G.R. . Sydney: CSIRO. 2007: 1150. ISBN 978-0-643-09334-8.
- Williams, F.; Venkataramani, V.K. .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1980, 28 (3): 501–511.
- Carpenter, Kent E.; Volker H. Niem (编). (PDF). Rome: FAO. 2001: 2684. ISBN 92-5-104587-9.
- Lin, Pai-Lei; Shao, Kwang-Tsao. . Zoological Studies. 23 April 1999, 38 (1): 33–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