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一种利用溶液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终点的滴定方法[1]:37与传统的氧化还原滴定不同之处是无须指示剂,而是在溶液中插入两根电极,分别称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测量电位随滴定剂加入体积的变化来指示终点。指示电极与溶液组成半电池,测量滴定涉及电对的电极电势。参比电极则是一电位稳定的半电池,常用的有氯化银电极飽和甘汞電極等。

整个电池的电动势的计算式为Ecell = Eind - Eref + Esol。其中, Esol是滴定中参与反应离子的电极电势,Ecell是滴定过程中测得的电势差。以加入体积对电势差作图,得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电势突跃最大处。

历史

电位滴定法于1893年首次由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研究所的罗伯特·布伦德进行。选用氯化钾、溴化钾和碘化钾滴定硝酸亚汞。参比电极是汞/硝酸亚汞电极。电池的初始电位差为0,加入氯化钾后,会沉淀析出氯化亚汞,溶液中亚汞离子浓度降低,与参比电极间产生浓差电位。进一步加入氯化钾,电位差缓慢增加,直到发生突跃。他发现突跃点正是亚汞离子完全沉淀之时,意味着能通过测量电位差指示滴定终点。[2]

威廉·伯特在奥斯特瓦尔德研究所工作时设计了电位滴定的相关仪器。[3]他使用电位滴定来研究强酸、弱酸以及多元酸在滴定中的差异。他提出该法可应用于找不到合适化学指示剂时的酸碱滴定。[2]

终点判定

电位滴定的体积-电位曲线,及其一阶和二阶微商曲线。

与传统的滴定分析根据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同,电位滴定法根据滴定剂加入体积与电势的E-V曲线来判断终点。通常有以下几种判据:[1]:38

  • E-V曲线上的突跃;
  • 一阶微商曲线(曲线)的极值处;
  • 二阶微商曲线(曲线)等于零时的体积。

或者根据滴定数据计算二阶微商,找到符号相反对应的两个体积V_1和V_2,则终点体积可根据以下插值公式得到:

应用

电位滴定能用于各种种类的滴定,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应用自动电位滴定计,监测滴定过程中的pH或电位,实现在终点时自动停止。[1]:43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电位滴定测量啤酒中苦味物质异葎草酮浓度。其方法是首先使用异辛烷或石油醚定量萃取,然后用乙酸镍或乙酸铅溶液滴定。异葎草酮能与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电位差随之变化,并在滴定终点发生突跃。[4]

参考资料

  1. 方慧群; 于俊生、史坚.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ISBN 7-03-009902-8.
  2. Szabadváry, Ferenc. Histor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Series of Monograph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lsevier, 2013.
  3. Burns, D. Thorburn, et al. Important Figure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from Germany in Brief Biographi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Springer, 2014.
  4. Hudson, J. R., and A. H. Cooper. "CONDUCTOMETRIC ANALYSIS OF HOP BITTER SUBSTANCES."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66.4 (1960): 298-3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