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打街鐘樓
歷史
興建及使用
畢打街鐘樓建於1861年至1862年,樓高5層,共80英尺(24.4米),比當時周圍的建築為高,目的是報時及報火警,於夜間也具有導航的作用。該鐘樓由一名稱為 Rawlings 的人設計[2],但是因為籌款不足,設計中的部份細節需要省略。鐘樓得到德忌利士洋行東主德忌利士()捐款興建,是當時中環的地標之一,也被稱為大鐘樓()。
1863年1月1日午夜12時,畢打街鐘樓第一次響起,迎接元旦的來臨[3]。
其中鐘樓報火警的時候會以敲響次數分辨事發地區[4]:
圖片
- 1861年興建中的畢打街鐘樓
- 畢打街鐘樓頂部近觀
- 從必打步頭遠眺鐘樓
參考資料
- Haider Kikabhoy. . Zolima CityMag. 2019-04-10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英语).
- The Clock Tower, Hong K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John Thomson 1837-1921, (London,1873-1874)
- Eric Cavaliero. . 《英文虎報》. 1998年8月13日 [2007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2日).
- (專題短片). 無綫新聞. 2020-01-26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中文(香港)).
- 馬, 冠堯. . 香港: 三聯書店. 2016: 63. ISBN 9789620437472.
- .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 2009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4日).
- . 《成報》. 2005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3月11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