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山宮
彰邑彰山宮,舊稱番社王爺宮,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彰山的池府王爺廟,原為巴布薩族半線社廟宇。
彰邑彰山宮 | |
---|---|
基本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彰化縣彰化市華北里光華街101號 |
主神 | 池府千歲 |
建立时间 | 清朝乾隆卅五年(1770年) |
地圖 | |
沿革
《彰化縣志》記載彰山宮原稱「番社王爺宮」,是在乾隆卅五年(1770年)官方為了鎮撫半線社而建[1]。廟身曾在一場暴風雨摧毀,當地原住民募款修復,後來卻被漢人繼承,成了原漢合祀的宮廟,旁祀南鯤鯓代天府分靈的李、吳、朱、范四府千歲[2]。
蘆溝橋事變前,彰化市役所已感財政日漸困難,市議員為經與日本警察當局謀議後,即藉口包括此廟的彰化市寺廟財產原本都是地方人士及信徒捐獻,卻被廟祝或少數人員占為己有或中飽私囊,且滋生糾紛,造成社會不安,應收歸公家管理,並撥出經費充作地方教育、公益事業財源。市議會設立彰化市寺廟整理委員會,由日籍市長擔任主任委員,正式接管。戰後初期,省轄彰化市政府依據省府指示辦法,改組寺廟管理單位為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委員會,仍以市長擔任主任委員。1948年1月,內政部通知憲政時期應廢止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辦法,市政府遂引用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的《監督寺廟條例》規定,以彰化市代管的十五座寺廟及七個神明會已無信徒組織,應視同荒廢寺廟,改設彰化市寺廟管理委員會,報經省府核定繼續管理。[3]
由於彰山宮被市公所代管,信徒因此不能組織管理委員會,改為成立名為「彰山宮文化慈善事業協會」的組織。其協會理事長李龍洲回憶,1963年內政部曾函示,彰山宮原信徒要求發還時,政府查證當時確非荒廢寺廟,應依一般規定辦理,可是他們幾乎每年申請,每次都失敗。[1]
2000年,廟身重建[1]。
市長邱建富上任後,兌現其政見,2011年3月28日市府同意把彰山宮廟產返還給彰山宮文化慈善事業協會,相關公文呈報彰化縣政府審核、內政部核備,成了彰化市第一座還廟於民的申請案[1]。脫離市公所代管後,信徒成立管理委員會,開始以收入對所在彰山里發放老人重陽敬老金[4]。
參考
- 簡慧珍. . 《聯合報》. 2011-03-29 (中文(臺灣)).
- 吳敏菁. . 《中國時報》. 2010-10-23 [2020-06-01] (中文(臺灣)).
- 江健男. . 《聯合報》. 1992-05-12 (中文(臺灣)).
- 吳敏菁. . 《中國時報》. 2014-10-18 [2020-06-01] (中文(臺灣)).
- 林明佑. . 《台灣好報》. 林明佑 [202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