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路電視

閉路電視英語:,簡記為CCTV)是指在特定的區域進行視訊傳輸並只在固定迴路設備裡播放的电视系统。例如錄影機、大樓内的監視器等。這類播放模式就被稱作閉路電視。

一台位於倫敦希斯洛機場的閉路電視攝影機;鏡頭前設有雨刷,方便在雨天仍獲得較清晰影像
半球形的閉路電視
多角度拍攝的閉路電視系統
另一款以多角度拍攝的閉路電視系統
位於荷蘭鹿特丹中央車站的一個半球形閉路電視
PTZ(Pan–tilt–zoom)控制器

它與廣播電視不同,儘管也是點對點进行連接,但閉路電視的信號非公開傳輸。全球第一部閉路電視是於1942年在德國開始使用[1],用於觀察V-2火箭的發射。

另外,裝設於車輛上的閉路電視通常稱為行車記錄器,它們同樣點對點傳輸影像、而不會直接廣播。

依照傳輸訊號的類型,可分為數位(網路監控攝影機)及類比(類比監控攝影機)兩種。

名詞

依據《劍橋詞典》,「閉路電視」一詞指:「一種系統將電視攝影機所拍攝得來的信號、傳送到指定數目的屏幕上收看,並多數使用在商店等地方、以抗衡盜賊的不請自來。」[2]

在香港及澳門

「閉路電視」在香港澳門等地區,意為「封閉迴路的電視」,與廣播電視恰好相反。

在台灣

台灣通常稱為「監視器」[3][4]

在中國大陸

广义上的「闭路电视」在中国大陆通常称「监控探头」、「監控」或「監視器」;而中国所谓的狭义上的“闭路电视”则指的是「有线模拟电视

一般在中国海外的报道中,很多会将“闭路电视”简称为“CCTV”(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文缩写无关)。在中国以外的场合,提及“CCTV”,多数场合人们想到的是“闭路电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此外,由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受到的教育和认知中只认为“CCTV”表示中国中央电视台,因此大多数中国人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场合看到“CCTV”的字样时通常会产生误会。

用途

一般安裝的地方

閉路電視通常用於需要監測的領域,例如銀行賭場機場軍事基地校園警察局便利商店等公共場所。

監察

在商業領域,閉路電視系統可以從中央控制室、透過顯示器觀察其它不同區域的情況。有些地方(例如:發電廠)不適宜工作人員親自監控,則可以安裝閉路電視系統,透過連續的錄影或者按照指示只對特定事件進行監控。

「闭路电视」在各国的流行与应用

加拿大

SCRAM项目是霍尔顿地区警察局的一项警务工作,目的是帮助消费者了解在安装家庭安全系统时所面临的复杂的隐私和安全问题。SCRAM项目使社区成员能够通过一个在线表格自愿注册与识别他们的住宅视频监控设备[5],目前还没有扩展到商业企业。安全摄像头的登记和监控是一种基于社区范围内预防与调查犯罪的工具,获得了居民的支持。其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帮助预防犯罪——阻止犯罪分子进入该区域,防止犯罪发生,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并帮助破案。[5]

相片集

儲存影像方式

早期的閉路電視系統雖然與錄影系統同為模擬信號,不過於1950至60年代的錄影帶以Quadruplex為主,主要為電視台所採用;鑑於成本較廉宜的錄影系統仍未出現,因此難以長時間以動態方式錄影,頂多以靜態攝影通過顯示器翻拍、並製成照片。

直至1970年代,因家用錄影系統漸漸流行,令到錄影帶的成本開始下降,這時不少閉路電視系統開始使用錄影帶做為儲存媒體,使動態錄影方式變得可行;唯相關系統仍然昂貴,並非任何企業、機構等可以負擔,所以此方式並未立刻流行。

由於大部份錄影帶以模擬訊號為記錄方式,最長亦只能錄製10小時(以VHS為例子),但遠不及閉路電視所需要長時間錄製;為節省成本或按法例要求,有些機構、企業等會定期消除舊有影像、並重複使用同一盒錄影帶作錄製;唯重複此工序只會讓錄影帶的性能下降、造成畫質嚴重下降;而不斷更換錄影帶卻帶來成本高昂與不便。然而自1990年代後期起,不少大型機構、企業等已改用數碼訊號記錄閉路電視的影像、取代以往的模擬信號,並以單顆或多顆硬碟做為儲存媒體,省卻更換錄影帶及保存的不便;如果要求更高的錄影容量與反應速度,也可使用磁碟陣列卡來加強錄影儲存能力。

目前閉路電視業發展到一種新的形式,就是用数字视频录像机將由攝影機所拍攝得來的影像大量而清晰地錄影下來、保留多年,並且對保存的影像進行分析或其他用途。不過,日常物業管理保安影像只保留7天至30天,因為社會均有法例規管[6]

在過去不少罪案皆可以由閉路電視所得來的錄影協助破案,例如色魔高買打劫等。

爭議

閉路電視的數目日益增加,其技術規格、例如解析度影格速率、影像儲存裝置等均不斷地改良,因此不少公司、機構、家居等都樂意採用、並安裝於公共場所、私有地方、住所等,希望減低罪案發生、甚至協助破案。

唯随着在公共場所、甚至是私有地方等安裝的閉路電視數量不斷增加,這也導致了一些關於侵犯私隱而引發的訴訟,因此在安裝閉路電視前,須先對使用閉路電視的用途、得益、風險等方面作出評估,甚至考慮以達到同樣目的但對侵犯私隱風險較低的方案[6]

參考文獻

  1. Walter Dornberger: V-2, Ballantine Books 1954, ASIN: B000P6L1ES, page 14.
  2. . dictionary.cambridge.org.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a system that sends television signals to a limited number of screens and is often used in shops as protection against thieves
  3. 林玠汶; 沈明志; 曹勝彰. . 三立新聞網. 2018-12-15.
  4. . EBC 東森新聞. 2018-06-30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5. . Wayback Machine.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4).
  6.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PDF). 2010-07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3) (中文(繁體)).

参见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