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

盧秀燕(1961年8月31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生於基隆市安樂區,現任臺中市市長,曾任記者[1]立法委員[2][3]臺灣省議員等。

盧秀燕
臺中市政府官方網站肖像
臺中市第3任市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18年12月25日
副职
列表
秘书长黃崇典
前任林佳龍
多数票
列表
  • 第3屆:827,996(56.57%)
    第4屆:799,107(59.35%)
 中華民國第4-9屆立法委員
任期
1999年2月1日—2018年11月20日辭職
继任沈智慧
选区臺中市選舉區(第4-6屆)
臺中市第二選舉區
臺中市第五選舉區
(第7-9屆)
多数票
單一選區
  • 第7屆:95,873(57.08%)
    第8屆:129,822(57.86%)
    第9屆:108,446(51.52%)
 中華民國第10屆臺灣省議員
任期
1994年12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
选区臺中市選舉區
个人资料
出生 (1961-08-31) 1961年8月31日
臺灣基隆市安樂區
籍贯山東省诸城县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94年-)
配偶廖述嘉
儿女2
亲属盧秀芳(妹)
获奖電視新聞採訪獎第25屆金鐘獎
1990年 《華視晚間新聞-假愛心真歛財系列報導》
网站盧秀燕的Facebook專頁
学历
经历

盧秀燕的政治生涯正式開始於1994年,當時其於臺中市選區當選為末屆臺灣省議會議員。1999年至2018年,連任六屆立法委員。在2018年臺中市市長選舉中,擊敗當時競選連任的民主進步黨籍市長林佳龍,成為臺中縣市合併後第三任市長、首位女性市長及首位中國國民黨籍女性市長;2022年順利連任[4][5],成為縣市合併以來首位連任成功的市長,外號「媽媽市長」。[6]

家庭背景

盧秀燕出生在基隆市安樂區軍眷家庭,父親祖籍山東諸城,為韓戰後來台的「反共義士」,母親出身於臺灣新竹的本省家族,盧秀燕為家中長女[7][8][9]。盧秀燕與前省轄臺中市議員任務型國代廖述嘉[10]結婚,育有一子一女。盧秀燕之胞妹盧秀芳現為中天新聞主播兼主持人[11]

早年學經歷

盧秀燕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盧秀燕在華視曾以「假愛心真歛財系列報導」獲得第25屆金鐘獎電視新聞採訪獎,後來擔任華視晚間新聞氣象主播,打響知名度。三十多歲時被派駐到台中,任華視中部採訪主任,在友人介紹下認識丈夫前台中市議員廖述嘉,其父是曾擔任省議員的廖繼魯,是台中烏日大家族,盧秀燕日後從政也受到夫家的影響與支持。[12]

政治經歷

離開中華電視公司後,盧秀燕於1994年首次參選臺灣省議員便在台中市選區以第一高票當選,1998年底轉而參選立法委員也當選;但於2000年總統選舉表態支持連戰2008年立法委選舉同區有來自親民黨退黨參選、同屬泛藍陣營挑戰七連霸的沈智慧,以及民進黨尋求連任的謝明源壓逼下,在三位現任立委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仍以近十萬票連任立法委員,以全臺中第一高票當選連任;2012年更是取得近十三萬票,再度擊敗謝明源並蟬聯全市第一高票,2016年立委選舉獲得近十一萬票連任,成為中國國民黨全台獲得最高票的當選人。2018年參選臺中市市長,先是在黨內初選以0.6%的差距擊敗江啟臣,最後以20萬票之差距擊敗林佳龍順利當選。2022年競選連任,以27萬票的差距擊敗蔡其昌

第八屆立法委員期間(2012-2016)

2014年,時任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於2月宣告挑戰四連霸,被外界認為「做太久」,臺中市亦被揶揄為「胡志強市」以反諷胡志強再次競選連任的決定。此後,挑戰者、時任民進黨立委林佳龍之民調逐漸水漲船高,而胡則是選情持續低迷。當時,曾被傳出國民黨將改提名盧秀燕以代替民調持續落後的胡志強,但兩人均未證實,胡志強甚至表示此為「外太空來的消息」。2018年,盧秀燕宣布當選臺中市市長後,在廣播節目中證實當年的相關傳聞,但礙於當時胡志強本人仍不願放棄競選連任,最終並未「陣前換將」改為盧參戰,而是由胡志強連續第四屆繼續代表國民黨競選臺中市市長。

第九屆立法委員期間(2016-2018)

第九屆立法委員時期肖像

提出「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修正案」及「規費法修正案」。[13][14]

2017年接任第25屆立法院次級團體厚生會會長[15]

爭取教育部經費,促成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圍牆及人行道整修改善。[16]

領銜提案「反空污公投案」

2018年,盧秀燕發起公投第7案,題目為「你是否同意以『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文化大學經濟系柏雲昌教授認為,若每年都減少,恐怕6年後就會面臨缺電危機。[17]然而盧秀燕認為,要求降低火力發電的比例,目標一年降低1%,這是非常穩健而溫和的方式,已有多國共同宣示棄用火力發電,這是全球趨勢。[18]

2018年10月2日中選會宣布提交49萬份連署書中,屬於有偽造情勢達77,194人,連署人早於連署前死亡的“死人連署”則有11,849人。中選會宣布通過提案,但將針對偽造部分提告訴。[19]

2018年11月24日公投結果出爐,「反空汙公投案」過關。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回應,將指示經濟部審慎評估,提出具體作法。[20]

臺中市市長(2018年至今)

2018年臺中市市長選舉中在黨內初選險勝時任立委江啟臣而獲得國民黨提名[21],終以20萬餘票之差勝過民進黨籍競選連任的時任市長林佳龍,成為臺中縣市合併升格後首位女性市長,亦是國民黨內首位女性直轄市市長。

台中山手線計畫

2018年11月,盧秀燕在即將上任時表示,台中山手線計畫耗費千億(經可行性研究計畫總經費約新臺幣961億元,地方配合款274.46億元、中央政府補助532.78億元),但經濟效益低,「且台中市道路系統不錯、公車系統健全,應不需花大錢興建山手線。」[22]因而想暫停由林佳龍所規劃的台中山手線計畫。

2018年12月,總統蔡英文至台中參加座談,特別為此喊話,希望盧秀燕能支持此具前瞻性之計畫。[23]盧秀燕改口稱:「一起保障捷運、兩全其美。」盧秀燕趁勢要求台中山手線改由中央全額補助。盧秀燕表示原想暫緩執行山手線,認為「山手線排擠捷運預算」。惟盧秀燕此說忽略政府行政經費核定的意義及概念,洪慈庸表示,「捷運藍線與山手線兩個建設的預算計畫根本不同,也都各自納入前瞻計畫中。」[24]

要求中央全額補助

2020年4月,盧秀燕再次拋出台中山手線經費要做,「希望比照豐原到大慶站鐵路高架化,由中央全部買單」。蔡其昌對此表示,若只是台鐵雙軌高架,身為民代當然努力爭取,然而台中山手線除了既有軌道外,涉及「沒有鐵路的大甲外埔后里的這條線」,也就是涉及場站的開發,如同捷運一般,場站設立的位置、設立場站是否附帶商場開發等,蔡其昌認為:「這部分只有市府發動、市府規劃,才有辦法來完成。」[25]

台中火力發電廠擴建議題

中央政府無視經濟部警告規劃於2025年前讓燃煤機組除役,台電因此也規劃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简称中火)新增兩部燃氣機組,但卻卡在台中市府要求的都市設計審議程序而未能動工。[26]盧市府對此表示支持「增燃氣、減燃煤」,認為因為「政府一直對人民保證台灣不缺電」[27],進而堅持台電須先拆燃煤機組後,才同意新設燃氣機組。[28][29]長期觀測、分析台灣空氣汙染的學者、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對此批評盧秀燕表面支持改燃氣,但「明知電力不足,還要拆機組」,但卻無視此為中央政府能源政策造成的結果。[30][31]

2021年6月,內政部營建署認為法定程序並未要求中火燃氣機組須經過都市審議,只因盧秀燕簽核即要求增加額外程序,「已經超過法律授權的範圍」。因此,行政院發給中火特種建築執照,以利中火燃氣機組能在2025年上線,進而讓燃煤機組在2026年能除役。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2020年台中用電量達到330億度,已超過中火的279億度發電量」,盧市府先拆後建的政策將影響2.8至3%的供電,在考量兼顧供電穩定及空污問題,應讓燃氣機組能早日上線。[32]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宣布,可無需經過台中市審議,逕由行政院核發建照來興建中火燃氣機組,並允諾以1部燃氣機組汰換2部燃煤機組及1座煙囪,以同時達到穩定供電與減少空汙的雙重目標。對此盧秀燕表示並不反對興建燃氣機組,但是必須「先拆再建」,否則中火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33]

盧秀燕表示,中火於2019到2021年用煤量均超過1,200萬噸,台中市府強調「反煤不反氣、增氣應拆煤」兩原則,呼籲中央不只可拆掉4部燃煤機組,應順應減碳潮流,汰舊換新,早日改善中南部空气质量,而不是繼續「中電北送」。[34]

空污議題

2020年盧秀燕就職兩週年,針對市民最重視的空污議題,也是盧秀燕當選後第一優先執行的政見,市府制定「藍天白雲行動計畫」啟動24項策略[35],從要求中火減煤、燃煤工業鍋爐退場、電動公車倍增、汰換老舊機車到低碳無煙校園等,逐步改善空污;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數據,台中PM2.5平均排放濃度由2018年每立方公尺18.8微克,2019年降至17.7微克,2020年截至12月20日更降至15.4微克,創歷年新低,改善幅度近2成,接近國家空氣品質15微克標準。[36]

環保署數據顯示,台中市2015至2018年林佳龍在任時期,PM2.5平均21.3(微克/立方公尺),盧秀燕2018上任至2022年2月,PM2.5平均是16.7,減少約4.6微克;2022年1月份,全國PM2.5平均值18.3,雙北11.4、桃園13、台中16.3、台南25.9、高雄31.7。另外,2021年台中空品不良日數比率9.2%,也優於全國平均值9.7%。[37]

石虎保育

石虎保育上,卢秀燕上任後,依據台中市全區完整的石虎棲地調查報告與結論,檢討修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內容提送市議會,盼石虎保育工作法制化,達成保育目標。2020年7月,台中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在議會三讀通過,成為全國繼苗栗縣後第二個通過的城市。對工程開發都有規定石虎熱區,每三年一次的通盤檢討的相關規定,台中市也已經完成了2017年(民国106年)到2019年(民国108年)台中石虎族群普查計劃。台中市農業局表示,在常設「石虎保育委員會」及「石虎熱區」劃定及定期檢討,台中市版的規範更嚴格。[38][39]

爭議事件

暫緩山海環線(台中山手線)計畫

確定當選台中市長後,她在2018年11月28日謝票時向媒體表示,將修改林佳龍先前政策,暫緩台中山手線之興建,主要考量經濟效益不大,盧秀燕表示,「山手線要花費約1千億的經費,環整個台中市卻要耗費兩小時時間,民眾搭乘意願一定很低。」[40][41]

11月29日,盧秀燕向國民黨前市長林柏榕請益,盧秀燕對於反彈聲浪,特別澄清並非不蓋山手線,僅是暫緩。她表示「因為檢視財政預算後,認為蓋捷運效能比山手線高。」[42]

12月1日,總統蔡英文指示,山手線為中部重要軌道建設,盼能藉此帶動中部資源、人力整合,勸盧秀燕再好好想想,兩人見面時可更深入交換意見。盧秀燕回應,中央若能保障捷運預算,並給台中山手線一千億,「中央保證這樣的經費,當然我們欣然接受」。[43]

12月2日,時代力量籍立委洪慈庸在臉書發文要盧秀燕先搞清楚狀況,山手線是否會排擠捷運藍線預算。盧秀燕團隊發言人吳皇昇表示,尊重洪慈庸的發言。[44]

12月3日接受媒體專訪表示,對於喊出「暫緩山手線」是為了測試中央執政黨會不會兌現政見支票,而看到蔡英文總統支持,盧秀燕表示很開心,並希望進一步爭取中央能全額補助。

《臺中市議會第3屆第5次定期會施政報告》指出大臺中山海環線計畫(包含山線高架延伸烏日、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及甲后線),市府已於2020年(民国109年)5月21日將報告書函送交通部審議考量鐵路系統屬於中央的財產,產權及營運皆歸屬於中央,本府將積極向中央爭取比照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由中央全額負擔及興建。[45]

台中世界花博合約

2019年1月31日,蘋果日報報導,世界花博授權單位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二度致函盧秀燕市府團隊遲遲未就免費入園一事說明,加上林佳龍市府團隊原應在去年12月給付AIPH約1,250萬元台幣門票收入抽成拖欠迄今還未上繳,要求盧秀燕市府團隊在2月2號前完成匯款,否則將終止台中世界花博的主辦權。[46]

2019年3月4日,台中市政府與AIPH秘書長針對前後任市府所訂之票價政策、權利金以及契約內容在不犧牲台中市民權益的原則下進行協商,雙方最終達成共識。[47]

核准統促會辦宣揚九二共識遊行

2019年4月,臺中市政府核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台灣)辦理「宣揚九二共識遊行」而引發盧運用特權爭議,盧秀燕引用臺灣大法官釋字第445號核准統促會舉辦集會遊行[48]。盧秀燕因此遭前議員王浩宇質疑公然叛國[49]。對此臺中市新聞局表示,市府尊重言論自由和集會遊行自由,就算人民要申請台獨遊行,只要合於規定,市府也會核准協助維護交通秩序[50]

顏寬恒家族佔據國有地違建事件

2021年末到2022年初,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競選期間,國民黨候選人顏寬恒一再被質疑,其家族位於南屯公共設施保留地(私人土地,被規劃將來用於設置公共設施的基地)違建未拆除完畢,位在龍井、沙鹿交界的莊園豪宅也佔國有地蓋違建。台中市政府規劃的藍線捷運正英站附近又有多筆顏家土地,台中市長盧秀燕遭諷為「顏家秘書」。[51]

臺中市都發局經勘查確認違建後啟動相關作為,顏家在南屯區817地號公保地已拆除完畢,並依規定結案。沙鹿民宅則是已列入排拆,都發局強調,違建處理依建築法有一定處理程序及規定,將秉持一貫立場依法行政,已興建完成的違章建築物如有公安之虞,按《台中市違建拆除優先順序原則》[52]屬第三軌列管排拆案件將優先處理[53]。另爆出顏家沙鹿土地租給黃昏市場也有違建情況,承租人澄清,土地違建跟顏家無關,目前依法申請補照中[54]。至於龍井國有地違建部分都發局確認已全數拆除,封閉道路無使用行為[55]

降地價稅與遭控賣地圖利建商案

盧秀燕於2022年1月9日的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期間,遭部分親綠媒體指控涉及圖利建商及財團的疑點,市府為此召開記者會駁斥,強調絕無賣地圖利特定建商。時任新聞局長黃國瑋說明,2014年前市長胡志強已將北屯太原段列社宅預定地,前市長林佳龍2016年早已賣出一半土地,市長盧秀燕上任後,重新檢討需求,考量北屯已有4處社宅規劃及興建中,改到西屯興建國安段,去年4月開工,總戶數更多[56]

台中市在2020年調降土地公告地價稅達20%,遭到媒體人張雅琴砲轟幫財團降稅,又指盧把社會住宅用地賣給財團,就是特權、霸凌年輕人。台中市新聞局前局長卓冠廷也發文批評台中市長盧秀燕的社會住宅政策,指盧一邊大量取消社會住宅把土地賣給建商;另一邊又說自己推動社會住宅達標很棒。對此,盧秀燕嚴正澄清,她上任後力拚4年內興辦5,000戶社會住宅,目前已有5,508戶,已提前達標,預計2022年可達到近7,000戶;盧秀燕強調,除了興辦社會住宅,市府也推動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多管齊下解決市民居住需求,落實居住正義,用實際行動支持年輕人[57]

商用不動產業者CBRE世邦魏理仕於2021年8月發佈不動產投資市場年中回顧暨展望報告中顯示,截至8月29日為止,全台灣大型不動產總成交金額已逾新台幣2,557億元(商用不動產交易額計新台幣922億元,土地交易額計新台幣1,635億元)。在前十大土地交易案中,有4筆是由台中市政府釋出,共成交191億元,桃園總計177億元緊追台中之後[58]

台中市都發局長黃文彬也強調社宅規劃都是為了「顧及區域均衡,易地後社宅總戶數更多」[59]。根據相關賣地指控,黃文彬表示:「太原段原址總面積近7.6公頃,林佳龍任內已售出約一半,金額23億3,720萬元。盧秀燕市長上任後,2019年依土地徵收條例規定,公開標售剩餘土地,所得約38億168萬元全數撥入《台中市實施平均地權基金》,用於充實市政建設、補貼弱勢或其他社會福利。」[60]

選舉紀錄

年度 選舉屆數 選舉區 所屬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備註
1994 第十屆臺灣省議員選舉 臺中市選舉區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5,821 20.51%
1998 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 臺中市選舉區 41,898 11.47%
2001 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 42,463 9.82%
2004 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 50,944 12.79% [61]
2008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 臺中市第二選舉區 95,873 57.08% [62]
2012 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 臺中市第五選舉區 129,822 57.86% [63]
2016 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 108,446 51.52% [64]
2018 第三屆臺中市市長選舉 臺中市 827,996 56.57% [65]
2022 第四屆臺中市市長選舉 799,107 59.35% [66]

獲得獎項

年份 獲提名 獎項 結果
1990年 《華視晚間新聞-假愛心真歛財系列報導》-電視新聞採訪獎(華視 第25屆電視金鐘獎 獲獎

參考資料

  1. . 臺中市政府.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2. 盧金足、黃國峰. . 中國時報. 2015-11-23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3. (PDF).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5).
  4. 盧秀燕再發威 打破合併後台中市長不連任魔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2年11月26日
  5. . rwnews.tw.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中文(臺灣)).
  6. . 中央社. 2022-11-26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英语).
  7. . 亞洲週刊.
  8. 蔡淑媛. . 自由時報. 2012-01-16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9. 唐復年. . Newtalk新聞. 2023-07-05 [2024-04-02].
  10. . 國民大會.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11. 張怡文. . 中時電子報. 2018-08-09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2. 林思慧. .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3. . 中國時報.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4. . ETtoday新聞雲.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5. . TVBS.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16. . 中國時報. 2017-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7. . 蘋果日報. 201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18. . 民眾日報. 2018-08-06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19. . 自由時報. 201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20. . 蘋果日報.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21. 王家俊、陳郁仁. . 蘋果日報. 2018-02-21 [201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2).
  22. 蘇君薇. . www.businesstoday.com.tw. 2018-11-28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臺灣)).
  23. 中時新聞網. . 中時新聞網.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臺灣)).
  24. 自由時報電子報.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2-01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中文(臺灣)).
  25. 自由時報電子報.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04-27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臺灣)).
  26. . 台電公司.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27. 中火燃氣機組開工卡關 藍籲先除役老舊燃煤機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央通訊社,2021-04-28
  28. . www.cna.com.tw.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中文(臺灣)).
  29. .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繁體)).
  30. . 新頭殼 Newtalk. 2021-05-13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臺灣)).
  31. 自由時報電子報.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1-06-23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32.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2021-06-22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臺灣)).
  33. 胡智凱. . 信傳媒. 2021-06-24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34. 陳秋雲. . 聯合新聞網. 2022-02-21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35. 張軒哲. . 自由時報. 2021-01-19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36. 王秀禾. . 風傳媒. 2020-12-28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37. 陳秋雲、王惠瑛、徐如宜. . 聯合報. 2022-02-14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38. . 自由時報. 2019-05-15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39. . 公視. 2020-07-16 [2021-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40. 曾鈺閔. . [201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1. . 鏡報.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2. 黃玉燕. . 大紀元新聞網.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3. . 風傳媒. 2018-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4. . 中央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5. (PDF). [2021-04-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30).
  46. . 蘋果日報.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47. 柳榮俊. . 2019-03-04 [201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48. 【中華民國法律是唯一的標準】. 盧秀燕於Facebook. 2019-04-12 [2021-05-14]
  49. . 中央通訊社. 2019-04-14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50. . 新頭殼 Newtalk. 2019-04-11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臺灣)).
  51. 張瑞楨. . 自由時報. 2022-01-06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52. . lawsearch.taichung.gov.tw.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53. . 新頭殼 Newtalk. 2022-01-21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臺灣)).
  54. TVBS. . TVBS.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臺灣)).
  55. 自由時報電子報.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2-11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臺灣)).
  56. 陳秋雲. . 聯合新聞網. 2022-01-12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57. 王秀禾. . 風傳媒. 2021-11-02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58. 鄭國強. . 信傳媒. 2021-09-02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59. 曾雪蒨. . 蘋果日報. 2022-01-12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6.
  60. 崔慈悌 、盧金足. . 中時電子報. 2022-01-18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61.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62.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3.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4.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65.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6. .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盧秀燕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臺中市政府
前任:
林佳龍
臺中市市長
第三、四屆
2018年12月25日-
現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