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安
卢丽安(1968年—),高雄旗山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国文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3][4]。1997年赴中國大陸上海任教時就入籍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中華民國政府註銷其在臺灣之戶籍。
盧麗安 | |
---|---|
卢丽安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2022年10月)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女 |
出生 | 1968年(55—5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縣旗山鎮(今高雄市旗山區) |
国籍 | 中華民國(1968年-2017年)[1][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至今)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2015年-) |
居住地 | 中国上海市 |
生平
卢丽安出生於台湾高雄旗山,畢業於高雄女中。1986年9月,考入国立政治大学,1990年6月自国立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后更名为英国语文学系)毕业。1991年9月,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文学系攻读文学硕士,1992年12月毕业。1993年9月,进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系攻读文学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12月毕业。在英国学习期间,结识了在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位男同学,两人交往后“裸婚”。卢丽安的丈夫是“上海籍台胞”[3][4]。
1997年,卢丽安夫妇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安排,以“返国定居专家”身份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定居上海。卢丽安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任教,1997年至2001年2月为讲师;2001年3月至2013年12月为副教授;2013年12月被评为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二十世纪英国小说、性别研究、女性主义、文学社会学、生命书写、安徒生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按照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与英文系进修。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自2013年起,卢丽安任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同时继续担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7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台湾省籍党员代表会议上,卢丽安等10位台湾省籍人士当选台湾省出席中共十九大代表,卢丽安是其中唯一出生在台湾的代表。10月,卢丽安作为大会代表出席了中共十九大,并接受媒体访問,期間更以台湾话喊出「我們愛台灣,當然也可以愛大陸」,並宣稱「以身為台灣的女兒為榮,以身為中國人為傲」[5][3][4][6][7]。10月5日,陆委会主委张小月證實,卢丽安确實在台湾出生,目前已获陆籍。10月26日,陆委会副主委林正义在立法院證實,卢丽安夫妇的中華民國户籍已被取消。[8]
家庭
- 根據《台灣人士鑑》記載,盧老枝在就讀奈良縣立郡山中學校四年級時,校內發生火災,大家都忙著逃命,只有盧老枝衝入火場搶救出一幅天皇照片,到達安全地帶後獲得皇室讚揚[10]。
- 二戰期間東京街頭戰車、軍車大遊行,一支日本國旗掉進車底下,盧老枝攔住車輛,爬進車底下救出旗子,現場一陣掌聲,被媒體記者登在隔天日本各大報,並編進日本小學課本內。[11]
- 盧老枝返台後曾任旗山街協議會員、旗山信用組合理事、旗山農民學校組合議員,是日治時期很重要的台籍仕紳。
- 大正12年(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殿下(後來的裕仁天皇,當時的監國)來台行啟時,盧老枝因搶救天皇照片的事蹟受「恩賜財團台灣濟美會」會長內田嘉吉(後來的台灣總督)贈金一封表彰。
-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盧老枝加入中國國民黨,曾任旗山國中校長[12],但因向學生強捐款項20餘萬,被以瀆職罪嫌起訴[11]。1947-1948年间曾任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场长,从事水田耕作制度研究[13]。
著作
期刊论文
- 《四位十九大黨代表在研討會上的發言摘編》,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1期,2018年(與景海鵬、周宇、孟祥飛合著)。
- 《一堂難忘的黨課》,上海教育,第33期,2017年。[14]
- 《從〈孤寂深淵〉與〈奧蘭多〉淺探20世紀初期英國的性別空間創建》,社會科學研究,第1期,2014年( 與鮑英合著)。
- 《〈哈姆萊特〉的歷史問題:〈哈姆萊特〉與現代早期英格蘭的政治性別關聯》,外國文學評論,第3期,2013年。
- 《Revamping Canonical Novel: The Case of Robinson Crusoe》(英文發表,中文篇名:《翻新經典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及兩個當代重寫文本》),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1期,2007年。
- 《一個解構性的鑲嵌混成:〈仇敵〉與笛福小說》,當代外國文學,第4期,2004年(與段楓合著)。
- 《何謂「女性」?:從伍爾芙〈女性的職業〉談「家庭天使」形象的銘刻意義》(What Is a "Woman"?: Exploring Virginia Woolf's "Professions for Women" and the Social-histor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Angle in the House" Image),中山人文學報,第30期,頁217-234,2011年1月。
譯作
- 《陌生人的悲傷》 (The Grief of Strangers),原作者:與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上海文學,第9期,2007年。
- 《小說的藝術》(The Art of Fiction),原作者:大衛·洛奇(David John Lodge),出版者:上海譯文出版社,原著語言:英文,譯著出版年:2010,原著出版年:1992。
参考文献
-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7年10月27日 [2022年6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30日).
- .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凤凰网.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 . 复旦大学.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0).
- . 聯合報.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 . 大公网.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 . 中评网. 201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 . 自由時報.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 . 央视网. 2017-12-21 [2017-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 . dl.ndl.go.jp.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英语).
- . 新頭殼 Newtalk. 2017年10月19日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 . 东森新闻云.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 .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上海教育. 2017年, (第33期) [201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