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步道
臺灣
臺灣各都市公園常設有健康步道,為公共設施之一。使用石材通常為鵝卵石,並以每顆間隔三至五公分的方式舖設;台灣坊間又稱為「天堂路」,外觀來自於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結訓時,陸戰隊員需匍匐前進穿越的尖銳珊瑚礁岩地帶。另外,步道使用的鵝卵石通常將較尖銳一端豎立向上,而石頭較圓的一端則予以固定,並埋入水泥底座且整齊排列。除此,健康步道規格通常為寬度略寬於肩寬,長度則從數公尺至數十公尺不等。除公園外,游泳池、學校、自宅都有可能施作此種步道。
健康步道於1980年代風行台灣,與1978年由瑞士吳若石神父所引進的腳底按摩有絕對關係。也就是希望藉由赤足走行於鵝卵石健康步道來達到按摩腳底穴位,進而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近年因媒體報導並引述相關醫師意見認為:健康步道對健康毫無助益,反而更容易在使用不當時候對步道使用者產生筋膜炎等後遺症。各級地方政府已經大幅減少健康步道的舖設。臺北市政府更完全禁止於公園舖設新的健康步道,甚至拆除市區內如青年公園內既有的健康步道。
此類步道有可拆卸拼湊的塑膠製版本。
澳門
澳門在1990年代亦在很多公園舖設此類步道。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