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芝麻大酒店

石門芝麻大酒店,是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石門水庫風景區的飯店,1976年開始營運,為臺灣不動產投資信託的首例,曾繁華一時,因石門水庫旅遊衰退而經營不善、又遭泥水淹沒,最終關閉。

石門芝麻大酒店
代表人物張克東、蕭永豐
業務範圍石門水庫
产业旅館業
服務餐飲、住宿、宴會

歷史

籌建

1965年,行政院頒定「石門水庫觀光事業以鼓勵民間投資為原則」方針,山坡地租金以公告地價4%收取,開始帶動當地娛樂、觀光業[1]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准許由淹沒區民眾在水域經營遊湖事業、開放捕魚就地供應沿湖餐廳,連帶吸引等多家飯店相繼進駐後池堰上方,旅館建築與大壩相互輝映,吸引不少遊客光顧[2]。隨著台北、中壢間的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及桃園國際機場興建,石門水庫逐漸形成條件優厚的國際觀光勝地[3]。1974年,華美建設負責人張克東以「大眾集資,專家經營」的方式,宣傳在石門水庫旁投資興建石門芝麻大酒店[4][5]。張克東招待李亦海等榮民來石門遊玩時,說為答謝勞苦功高的退役榮民及分享利潤給大眾,特辦理「榮民同志優利存款」,除比照銀行利率外,加給紅利,以改善榮民生活,說服這群榮民把退伍金、撫卹金及積蓄都投進去[6]。此銷售模式為臺灣REITs的首創[7],集資新臺幣四億五千萬元[8]

1974年10月公開銷售,整座酒店分為六百個持分單位,每一單位售價為新臺幣四十萬元。訂購者除擁有持分產權之外,華美建設並保證其享有「累進收租」及「超額還本」之利。亦即投資者在五年期間,每一年所得到的租金,依序為四萬、五萬、六萬、七萬、七萬元,共計可得廿九萬元的租金。五年租賃合約期滿後,可續約五年或轉售,轉售時每一單位華美建設將以不低於六十萬元(即原價的150%)的價格收回。由於這種投資報酬率高,再加上華美建設之前實現華美大廈五年對本的諾言,石門芝麻大酒店的持分單位在二個半月內即銷售一空。[5]

1974年12月15日酒店破土興建,張克東主持,各機關首長、桃園縣各界人士、臺北市工商界人士、北部及中南部顧客等二千餘人應邀前往觀禮。華美建設改變以往一向採用鐵鏟破土的慣例,改用按鈕電動爆破方式進行,並施放高空煙火、空飄氣球。[3]

落成

1976年8月14日下午3點舉行落成開幕典禮,由張克東主持,並請何應欽啟鑰,政府首長、民意代表、旅遊業暨來賓五千餘人應邀觀禮[8]

建築八層樓高,全長二百五十七公尺,純白的外貌在青山翠林之間,極為醒目[9]。酒店前擺了一座木彫,圖案是載滿木材的牛車,題字取自孫中山名言「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必有可成之日……」,意味著做事業就要有牛馬精神,任重道遠[10]

裝潢採用中國風味,內有二百多間套房、一間總統套房。另外有許多附屬設備,如一樓的老爺酒廊、九鼎夜總會,二樓有各種賣店和翡翠咖啡廳,七樓為鐵板燒餐廳,八樓有九龍中餐廳、三溫暖、美容院。戶外休閒活動設施有游泳池、網球場、高爾夫練習場,電影院以及石門水庫遊艇服務等。最大的特色,即是三樓部份設有耗資千餘萬元的醫療中心。[9]

開幕之初盛況空前,吸引達官貴人和商業鉅子,在衣香鬢影間,此處頓時成了「高品味、高享受」的代名詞[11]。1977年,張克東表示芝麻酒店開業一年來,前往住宿的旅客,已超過十二萬人次,其中以國外觀光客居多[5]。1978年,他複製石門經驗到臺北市興建芝麻大廈(中興百貨),首創國內第一棟多目標綜合性大廈規畫,在房地產業界引起一陣話題[4]

1981年10月起,芝麻酒店資方拖欠員工薪資不發,到12月董事會改組,由香港益大財團託派黃嘉若接任張克東董事長之職,才發放10月上半月薪資,但10月下半月薪資到1982年1月14日才發放完畢,之後薪資張克東及益大財團台灣代理都不管,員工難以維生[12]。曾有員工向張克東反應,酒店前的木彫意味著把財載走,才會如此,不如掉頭靈換個方向,也許可以改觀,結果張克東不為所動[10]。1982年1月15日,員工代表向立法院請願呼籲立法委員主持公道,由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蔡友土接見受理[12]。同月20日,酒店停業,桃園縣觀光協會當日派岳喜淼前往協調,說發放一月員工薪資,以員工自助經營方式暫時維持營業,配合春節石門地區觀光熱季,但未獲具體結論[13]。次月3日,台北市婦女之家禮堂舉行華美債權人會場時,李亦海等榮民出現,毆打張克東[14]

芝麻酒店員工組成自救委員會,與該酒店持分委員會共同經營至1988年[15]。1980年代末報導,石門芝麻大酒店、稻香村大酒店、雲霄大飯店、龍珠灣樂園及阿姆坪湖濱大飯店等,是被記者推薦的石門水庫之旅可供食宿的所在[16]

接手

之後買下稻香村大酒店的醫界企業大亨蕭永豐,經常與一旁的芝麻酒店員工接觸,使他後來有機會買下了芝麻酒店四分之三股份[15]。該人出生於彰化縣社頭鄉,以在桃園縣龜山鄉經營醫院致富,後又接手高雄育英護校,並擔任董事長[17]。他曾以大明醫院院長身分,企圖在芝麻酒店附近蓋起土地面積五千坪、建地二千坪、地上七層、地下兩層,共二百一十間房的保健旅館,但遭醫師公會抗議[18]

芝蔴酒店套房重新裝潢後,1992年7月28日以「芝蔴稻香休閒世界」稱呼重新開幕[11]。蕭永豐同時經營的芝麻、稻香村酒店,成為當時桃園最大的觀光旅館[19]。隨著石門水庫風光逐漸褪色,附近觀光業日漸蕭條,從最高峰一年近三百萬人次,到1994年報導時已不到一百三十萬人次,遊樂區彼此惡性競爭[19]。1994年底,長期虧損的石門芝麻大酒店進行改組,由洪門總會長趙正明擔任董事長,蕭永豐因握有五分之三的股權仍為總裁[15]

1995年初蕭永豐創建圓明緣公司推廣芝麻大酒店的投資[20],兩酒店合併稱為「圓明緣國際酒店」[21]。日本親王六條有康曾在該年7月27日來此飯店用餐,下午前往石門水庫遊覽[22]

1998年,政府規定石門水庫集水區多限制開發,加上紅極一時的亞洲樂園因經營權問題停擺,降低當地觀光旅遊的經營[2]。同年7月1日,石門水庫觀光業者聯誼會,蕭永達等旅館業者抱怨觀光地區公告地價曾大幅調漲百倍,使得營運成本急遽增加,經營日益困難,石門地區觀光業虧損連連[23]。次年10月,蕭永豐以芝麻大酒店總裁的身分,主張要在復興鄉三民地區建立色情專業區,以帶動觀光,引起原住民抗議[24]。2000年7月14日,蕭永豐等等廿餘人被違反證交法、公司法、偽造文書等罪嫌將蕭永豐等廿餘人函送桃園地檢署偵辦,但蕭永豐喊冤[25]

之後蕭永豐繼續經營,但2004年10月13日晚,因石門水庫導水管工程大壩代班工人提早抽水,導致芝麻大酒店被黃泥覆蓋[26]

關閉

2008年,石門芝麻酒店關閉,荒廢許久[27]。2011年,通緝詐欺犯王棱斌假冒土地開發仲介達人,向郭姓電子公司老闆謊稱政商關係良好、可整合地主石門芝麻酒店開發案,詐財ㄧ億七千萬元[28][29]。今飯店土地為台商廖萬隆接手[27]

參考

  1. 沈榮昌. . 《工商時報》. 1997-03-17 (中文(臺灣)).
  2. 魏麒原. . 《中國時報》. 2000-11-05 (中文(臺灣)).
  3. . 《經濟日報》. 1974-12-16 (中文(臺灣)).
  4. 梁任瑋. . 《經濟日報》. 2006-10-12 (中文(臺灣)).
  5. . 《經濟日報》. 1977-08-13 (中文(臺灣)).
  6. 何凡. . 《聯合報》. 1982-01-21 (中文(臺灣)).
  7. 梁任瑋. . 《經濟日報》. 1996-07-07 (中文(臺灣)).
  8. . 《經濟日報》. 1976-08-15 (中文(臺灣)).
  9. . 《經濟日報》. 1976-07-04 (中文(臺灣)).
  10. 廖慶洲. . 《經濟日報》. 1991-09-01 (中文(臺灣)).
  11. 王韻齡. . 《聯合晚報》. 1992-07-29 (中文(臺灣)).
  12. . 《聯合報》. 1982-01-16 (中文(臺灣)).
  13. . 《聯合報》. 1982-01-21 (中文(臺灣)).
  14. 陳承中. . 《民生報》. 1982-02-04 (中文(臺灣)).
  15. 羅平. . 《中國時報》. 1995-08-01 (中文(臺灣)).
  16. 施再滿. . 《民生報》. 1987-06-13 (中文(臺灣)).
  17. 羅平. . 《中國時報》. 1995-08-23 (中文(臺灣)).
  18. . 《聯合報》. 1987-01-19 (中文(臺灣)).
  19. 龍益雲. . 《經濟日報》. 1994-06-09 (中文(臺灣)).
  20. 陶煥昌. . 《聯合晚報》. 2000-07-14 (中文(臺灣)).
  21. 宋宗信. . 《經濟日報》. 1995-07-06 (中文(臺灣)).
  22. 林惠家. . 《中國時報》. 1995-07-28 (中文(臺灣)).
  23. 許萬達. . 《中國時報》. 1998-07-02 (中文(臺灣)).
  24. 歐蜜‧偉浪. . 《自由時報》. 1999-11-27 (中文(臺灣)).
  25. 陳一雄、林玉文. . 《聯合報》. 2000-07-15 (中文(臺灣)).
  26. 余學俊. . 《聯合報》. 2004-10-15 (中文(臺灣)).
  27. 郭及天. . 《工商時報》. 2018-07-26 [2019-09-30] (中文(臺灣)).
  28. 張榮仁. . 《聯合報》. 2012-11-08 (中文(臺灣)).
  29. 邱俊福. . 《自由時報》. 2012-11-08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