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丘陵地带
碧绿丘陵地带(日语:,英语:,)是1991年Mega Drive游戏《索尼克》的第一关,由安原廣和设计,中村正人谱曲。碧绿丘陵地带被茂密植被覆盖,是无数丛林动物的家园,可供玩家熟悉游戏的基本操作。全关按游戏惯例分为三幕,在第三幕,索尼克将同大反派蛋头博士直接对决,之后会进入下一关「古迹地带」。
碧绿丘陵地带 | |
---|---|
《索尼克系列》中的地點 | |
初代游戏中的碧绿丘陵地带 | |
首次出現 | 《刺猬索尼克》(1991) |
作者 | 安原廣和[1] |
作品類型 | 平台游戏 |
知名角色 | 刺猬索尼克、蛋头博士 |
评论者大力称赞了碧绿丘陵地带的关卡设计和音乐效果,普遍认为是索尼克系列乃至电子游戏界的经典。《索尼克大冒险2》、《索尼克 世代》、《索尼克 狂热》和《音速小子 武力》中均含有模仿初代的同名关卡,系列中其他风格相近的关卡也备受评论者关注。
历史
碧绿丘陵地带位于南方小岛[2]:4 ,该处被茂密植被覆盖,又拥有特色景物,包括自然伸展的棕榈树[3]和不堪重压的悬崖[2]:7。作为游戏第一关,出现了斜坡[3] 、圆形轨道、隧道、跳板、跑鞋[2]:7及存档点[2]:5等游戏元素。森林里的小动物是碧绿丘陵地带的主人,但蛋头博士早在游戏开场前,就把小动物们关入其手下的机器人[註 1]体内,索尼克必须彻底销毁他们,来为小动物们带来自由[2]:2。该关卡由三幕组成,在第三幕最后会触发头目战[2]:10,击退蛋头博士之后,索尼克会进入第二关,即以熔岩为主题的古迹地带(Marble Zone)[2]:7。
世嘉当时曾计划组建新小组,用于创作一个能跟任天堂的马力欧相抗衡的角色,15人小组Sonic Team便应运而生,并在不久之后开发了初代游戏。安原广和负责关卡设计[4] ,DREAMS COME TRUE樂團的團長中村正人负责谱写关卡音乐[5]。关卡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加州,全游戏的色彩设计则受到了通俗艺术家铃木英人作品的影响[6]。在初代游戏中,碧绿丘陵地带是以2D横向卷轴形式呈现,但在2001年游戏《索尼克大冒险2》中则以全3D形式隐藏关的身份出现,玩家通过达成游戏目标,收集游戏全部的180个徽章才可解锁[7]。2011年发行的《索尼克世代》融入了之前系列游戏作品的元素,重新添入前作的知名关卡并以2D(“经典”)以及3D(“现代”)版本呈现,碧绿丘陵地带被收录其中。2017年,碧绿丘陵地带再度出现在《索尼克狂热》[8]和《索尼克:力量》中,但由于蛋头博士的资源开发,《索尼克:力量》中的碧绿丘陵地带已略显沙漠化[9]。
除此之外,在2.5D格斗游戏《索尼克大乱斗》[10],体育电子游戏《世嘉超级巨星网球》、《马里奥与索尼克在索契2014冬季奥运会》,手机游戏《索尼克向前冲》,跨角色冒险游戏《乐高:维度》,跨角色格斗游戏《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3DS版《任天堂明星大乱斗》、《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別版》以及《电击文库 格斗巅峰》中均存在风格的场景[11][12]。2020年索尼克真人电影的上映,令这一游戏场景在电影世界中得以呈现,剧本设定此处为索尼克的故乡[13];也被认为是蒙大拿州虚拟小镇绿丘镇的命名由来[註 2][14]。
反响
媒体评价
本关从初代推出以来就好评声不断,其配乐则更受青睐。MakeUseOf的克雷格·斯奈德(Craig Snyder)将碧绿丘陵地带列为游戏界中的五大关卡,称它是“供玩家小试牛刀的绝妙场所”[15]。Game Informer的提姆·图里(Tim Turi)发现关卡音乐很“悦耳”[16],Complex的凯文·王(Kevin Wong)将本关音乐列入“16位元主机时代游戏的十三大音乐”名单[17]。2010年,世嘉的社群主管艾伦·韦伯(Aaron Webber)从一次旅游中归来,发现自己的办公区已经让别人改装成了碧绿丘陵地带的风格;IGN的利维·布坎南(Levi Buchanan)对此断言“人人都想回归这游戏世界”[3],Kotaku的欧文·古德(Owen Good)感叹“我也要去碧绿丘陵地带工作![18]”卡尔·安卡在Sabotage Times刊文表示初代的音乐在所有电子游戏中表现最佳,极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关的音乐[19]。
评论者常将碧绿丘陵地带与续作的关卡相比较,其中对首关的比较最多。图里比较后认为《索尼克2》的翡翠山地带(Emerald Hill)、《索尼克与纳鲁克斯》的蘑菇山地带(Mushroom Hill)和《索尼克英雄》的海边小山地带(Seaside Hill)同碧绿丘陵地带大体一致,指出“游戏制作者事先在碧绿丘陵地带玩了很多很多次”,指责游戏关卡设计的重复性;但同时认为《索尼克大冒险》中的碧绿丘陵地带无论是2D还是3D版都可以“打败上述的关卡”[16]。Nintendo World Report的贾斯廷·贝克(Justin Baker)和《官方任天堂杂志》的乔·斯克拉夫斯(Joe Skrebels)均将碧绿丘陵地带和《索尼克失落世界》的风岭地带(Windy Hill)进行对比[20][21],同时克里斯·卡特(Chris Carter)发现风岭地带和《失落世界》中带有塞尔达传说风格的追加关卡类似[22]。至此之后,玩家开始对将碧绿丘陵地带纳入为游戏关卡的想法展开争论,他们认为世嘉把“碧绿丘陵地带”作为游戏关卡已让玩家颇感厌烦[23]。
影响和纪念
碧绿丘陵地带已经成为电子游戏界经典又知名的关卡。Polygon的萨米·萨卡尔(Samit Sarkar)、吉姆·絲特琳(Jim Sterling)以及Destructoid的称之为“经典”[22][24][25]。斯克拉夫斯则认为它“令人怀旧”[21],Joystiq的克里斯托弗·格兰特(Christopher Grant)认为碧绿丘陵地带“在怀旧游戏的神庙中央”占有一席之地[26]。凯文指出本关的知名度能达到“就算你家没有Genesis[註 3],也肯定是你和你父母去百货大楼购物时所玩的那个”[17]。《电脑与电子游戏》的(Andy Kelly)称本关音乐是“怀念世嘉的不朽一曲”[5]。GamesRadar的贾斯廷·托维尔(Justin Towell)也将本关奉为经典[27]。安卡总结称“凭借在流行音乐领域中极富辨识力的一曲,初代的碧绿丘陵地带足以为大众所铭记。[19]”
2006年,为纪念索尼克诞生15周年,世嘉于官网上传了碧绿丘陵地带的PDF版卡片模型[26]。2011年,正值新作《索尼克世代》发行,世嘉趁势举办了一场竞速比赛,鼓励玩家录制该作3D版碧绿丘陵地带的过关视频,如玩家在1分50秒之内成功过关并将视频上传至YouTube,即可获得索尼克的相关商品[28]。
注释
- 在英语中,蛋头博士手下的机器人统称为“Badniks”。
- 绿丘镇的英文名称是“Green Hills”。
- “Genesis”是Mega Drive在北美地区的命名。
参考来源
- Staff. . Game Informer. 2003年8月, 13 (124): 114–116.
- (manual booklet). 1991 (日语).
- Buchanan, Levi. . IGN. 2010-08-12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Kennedy, Sam. . 1UP.com.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4).
- Kelly, Andy. .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2-04-28 [2014-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 . Retro Gamer. 2012年2月, (100): 46–49.
- Sega Studio USA. . Sega. 2001-06-19. Green Hill.
Caption: Extra Stage: Green Hill
- Paget, Mat. . 2016-07-23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4).
- Sonic the Hedgehog. . 2017-04-25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YouTube.
- Sonic Team. . THQ. 2004-01-05. Stage select screen.
Description: MAP: GREEN HILL
- Sora, Ltd. . Nintendo. 2008-03-09. Stage select screen.
Description: SONIC THE HEDGEHOG: GREEN HILL ZONE
- Bandai Namco Games Inc. . Nintendo. 2014-10-03. Stage select screen.
Description: SONIC THE HEDGEHOG: GREEN HILL ZONE
- Tyler Fischer. . Comicbook. 2019-11-12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 Dalton Cooper. . Gamerant. 2018-08-04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 Snyder, Craig. . MakeUseOf. 2013-10-31 [201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Turi, Tim. . Game Informer. 2011-04-1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Wong, Kevin. . Complex. 2013-09-05 [2014-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4).
- Good, Owen. . Kotaku. 2010-08-12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 Sabotage Times. 2013-06-18 [201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7).
- Baker, Justin. . Nintendo World Report. 2013-05-2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Skrebels, Joe. .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13-09-0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3).
- Carter, Chris. . Destructoid. 2013-12-18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Frank, Allegra. . Polygon. [201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 Sarkar, Samit. . Polygon.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Sterling, Jim. . Destructoid. 2011-06-09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Grant, Christopher. . Joystiq. 2006-06-26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4).
- Towell, Justin. . GamesRadar. 2011-07-20 [201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Good, Owen. . Kotaku. 2011-11-02 [201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