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鱷屬

磷鱷屬學名Phosphatosaurus)是鱷形超目新鱷類森林鱷科的一,生存於古新世北非突尼西亞馬里。目前只有唯一種,模式種長吻磷鱷P. gavialoides[2]。一個發現於尼日的鱷形類標本,可能屬於磷鱷[3]

磷鳄属
化石时期:始新世,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Reptilia
科: 森林鳄科 Dyrosauridae
属: 磷鳄属 Phosphatosaurus
Bergounioux, 1955
模式種
長吻磷鱷
Phosphatosaurus gavialoides

Bergounioux, 1955

體徵

磷鱷是體型最大的森林鱷科動物,身長更可達9公尺,口鼻部較短、更寬、咬合力更大,牙齒較大、較鈍,而體型更壯碩。磷鱷的頜部不適合抓住易滑的獵物,顯示牠們採用抓住、壓碎的方式,獵食較大型的海生動物,例如海龜[1][2][4]。口鼻部的兩側較為凹陷,因此從上下側看,口鼻部呈湯匙狀。磷鱷是異型齒動物。根據齒槽位置,下頜的牙齒成對排列,每兩顆牙齒的間隔較窄,與前後其他牙齒的間隔較寬。其他森林鱷科並沒有這個特徵,而某些長口鼻的鱷形類具有種特徵,例如:長吻鱷超科始鱷[5]。這些每兩顆牙齒之間的較寬齒縫,是在咬合時接納較大的上頜牙齒[1]

分類

磷鱷的種系發生學位置

比弗托,1978年版本[6]
森林鱷科 

磷鱷

桿頜鱷

下伏鱷

森林鱷


Jouve,2005年版本[7]
森林鱷科 

索科托鱷

磷鱷

森林鱷

下伏鱷

桿頜鱷


Jouve等人,2005年版本[4]
森林鱷科 

徹納恩鱷

索科托鱷

磷鱷

森林鱷

阿朗布爾鱷

剛果鱷

下伏鱷

桿頜鱷

在1979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建立磷鱷亞科(Phosphatosaurinae),當時只包含磷鱷、與其最近親索科托鱷[8]。近年研究多認為磷鱷亞科是暫時性有效的分類單元,因為目前這兩個屬的化石材料、特徵研究有限[4]

磷鱷的最近親是索科托鱷,兩者的地理分布、與其他森林鱷科的演化關係,顯示該地區可能曾經存在一個森林鱷科小型演化支,從白堊紀末期存活到始新世,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存活下來[1]

種系發生學

磷鱷是種原始森林鱷科,常被歸類於森林鱷科的原始位置。埃瑞克·比弗托在1978年發表的分類研究,根據磷鱷的許多原始特徵,而將牠們歸類於森林鱷科的原始位置,但當時並沒有經過詳細的種系發生學分析[6]。近年的詳細種系發生學分析,也得出磷鱷是原始森林鱷科的結論[7]。在大部分研究裡,磷鱷、索科托鱷形成一個小型、原始演化支,兩者互為最近親。在2005年命名的徹納恩鱷,是種短口鼻部的森林鱷科,其演化位置比磷鱷、索科托鱷還要原始[9]

參考資料

  1. Hill, R. V.; McCartney, J. A.; Roberts, E. M.; Bouaré, M. L.; Sissoko, F.; O'Leary, M. A.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8, 3631: 15–17. doi:10.1206/598.1.
  2. (法文)Bergounioux, F. M. . Annales des Mines et de la Géologie. 1956, 15: 105.
  3. (法文)Buffetaut, E. . Palaeontologische Zeitschrift. 1979, 53: 323–333.
  4. (英文)Jouve, S.; Iarochène, M.; Bouya, B.; and Amaghzaz, M.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5, 50 (3): 581–594 [2012-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22).
  5. (英文)Brochu, C. A. .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2006, 80: 162–186.
  6. (法文)Buffetaut, E. . Géologie Méditerranéenne. 1978, 5: 237–256.
  7. (英文)Jouve, S. .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5, 42: 323–337. doi:10.1139/e05-008.
  8. (英文)Buffetaut, E. . The Nigerian Field Monograph. 1979, 1: 31–41.
  9. (英文)Jouve, S.; Bouya, B; and Amaghzaz, M. . Palaeontology. 2005, 48 (2): 359–36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