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中華民國)
福州市,通稱福州(郵政式拼音:;汉语拼音:),簡稱「榕」,是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所設置的福建省省轄市之一。是東南部地區交通樞紐中心,亦是閩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福州市 | |||||||||
---|---|---|---|---|---|---|---|---|---|
中華民國的市 省轄市(1946-1949) | |||||||||
1946年-1949年 | |||||||||
福建省的位置 | |||||||||
面积 | |||||||||
• | 16.89平方(6.52平方英里) | ||||||||
歷史 | |||||||||
• 《福州市暫行條例》 | 1946年1月1日 | ||||||||
• 解放軍進佔 | 1949年8月17日 | ||||||||
| |||||||||
今属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市 中華民國連江縣 |
歷史
國民政府/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民國十五年(1926年)底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初,中華民國政府在福建省建立统治,便有设立福州市的想法。但由于那时福州城区人口还达不到设市规定的30万人,所以动议被搁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福州城区人口超过30万,建市议题再次提上日程。因当时新任的福建省政府主席蒋光鼐不认同设市的必要,福州又一次未能设市。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福建省政府再次通过福州设市议案,并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历任处长(主任)有林有壬、段志坚、黄曾樾等,他们的职务相当于福州市长。可惜这时正值抗战时期,福州又遭日军佔領,一直无法实现正式建市。
經過多方的不懈努力,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福州正式設市,同時升為省轄市。轄區範圍東至東嶽廟(今福州第十中學)東端,西至洪山橋西端,南至倉山區跑馬場南端,北至屏山北端,比現在的福州城區要小得多,也並不管轄閩侯、長樂、福清等傳統福州十邑地區。[1]
参考文献
- . 福州史志. 2020-12-18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