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主席

福建省政府主席(通常簡稱為福建省主席、內部簡稱省府主席)是中華民國福建省最高行政首長,同時為福建省政府的主官,由行政院院長提請中華民國總統任命,負責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此官職起始於1927年7月3日,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统治整个福建的行政首脑,国府迁台后实际仅统辖金马地区。2018年7月1日,行政院啟動將省政府業務併入中央政府,該職位懸缺至今。2019年起正式歸入行政院業務預算中,省政府預算歸零[1]

 中華民國
福建省政府主席
尊称省主席
提名者行政院院長
任命者中華民國總統
任期無限制
设立1927年7月3日
首任楊樹莊
末任張景森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臨時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後,福建省於11月9日宣布獨立;11月13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孙道仁为都督。中華民國建立初期,各省都督兼管轄民政等。福建省於民國元年(1912年)11月16日設立民政長,為省最高行政長官。

北洋政府時期

民國6年(1917年)12月3日,廣州軍政府任命陳炯明為援閩粵軍總司令,揮兵入福建,於漳州建立護法區,並控制著福建南部及西部。民國7年(1918年)11月30日,廣州軍政府任命林葆懌為福建省督軍,陳炯明為省長。民國9年(1920年)6月29日,陳炯明李厚基達成協議,並於8月12日率部返回廣東。民國11年(1922年)10月2日,皖系军阀徐樹錚攜80萬元投靠王永泉,並在延平通電成立「建國軍政制置府」,自任「總領建國軍政制置事宜」。10月8日任王永泉為福建總撫,兼轄民政。「制置府」受各方反對,10月31日王永泉改稱總司令,公推林森任省長。民國15年(1926年)12月2日,周蔭人北逃浙江,薩鎮冰宣布歸順國民政府,並於4日向北京政府辭職。

軍政長官

福建省都督:
  • 第1任 孫道仁(1911年11月9日-1913年12月31日;孫道仁以清統制被推為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都督)
    • 兼領都督 劉冠雄(1912年12月5日-1913年12月31日;孫道仁12月5日去京,以中華民國海軍總長兼領福建都督,12月31日裁缺)
福建省護軍使
  • 第1任 黃培松(1913年7月24日-1913年11月29日;11月29日裁缺)
  • 第2任 李厚基(1914年7月18日-1916年3月21日;1914年7月復設)
福建省將軍
  • 第1任 李厚基(1916年3月21日-1916年7月6日;由省護軍使改)
福建省督軍
  • 第1任 李厚基(1916年7月6日-1923年1月12日;由省將軍改,1月12日裁缺)
    • 督軍 林葆懌(1918年11月30日-1918年12月12日;以廣州軍政府總裁兼海軍部部長兼任為省督軍,12月12日由陳炯明兼辦福建軍務)
    • 福建總撫 王永泉(1922年10月8日-1922年10月31日;由皖系军阀徐樹錚领导的建國軍政制置府任命,兼軍民兩政)
    • 福建總司令 王永泉(1922年10月31日-1923年1月12日;因王永泉对「建國軍政制置府」体制不满,徐樹錚改任命其为福建總司令,1月12日裁缺)
福建省督理
  • 第1任 孫傳芳(1923年3月20日-1924年5月13日)
  • 第2任 周蔭人(1924年5月13日-1925年1月16日)
福建省督辦
  • 第1任 周蔭人(1925年1月16日-1926年12月2日;由省督理改,周12月2日逃浙江)

民政長官

福建省民政長:
  • 第1任 張元奇(1912年11月16日-1913年11月20日)
    • 暫護民政長 江畬經(1913年5月9日-1913年8月21日;張批准請假,以省內務司長兼任為暫護民政長)
    • 暫護民政長 劉次源(1913年7月15日-1913年11月20日)
  • 第2任 汪聲玲(1913年11月20日-1914年5月3日)
  • 第3任 許世英(1914年5月3日-1914年5月23日)
福建省巡按使:
  • 第1任 許世英(1914年5月23日-1916年5月6日;由省民政長改)
    • 兼署巡按使 李厚基(1916年4月17日-1916年5月6日;許4月17日上京,以省督軍兼署巡按使)
福建省省長:
  • 第1任 胡瑞霖(1916年7月6日-1917年7月18日;由省巡按使改,署任)
  • 第2任 李厚基(1917年7月18日-1922年10月15日;以省督軍兼任為省長,兼署)
  • 第3任 薩鎮冰(1922年10月15日-1926年12月4日;1923年2月8日公推任,1926年12月4日離職)
    • 省長 林森(1922年10月31日-1923年3月3日;3月3日通電卸任)

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15年(1926年)11月,國民革命軍揮兵入福建,並先後設立6個政治監察署,負責各縣市的行政工作;12月3日,國民革命軍進入省會福州;12月25日,設立省政務委員會及省財政委員會,負責行政與財務工作。民國16年(1927年)1月3日設立省臨時政治會議,下轄省政務及財政兩委員會;4月27日,國民政府委任福建省政府官員,省政府於7月3日[2]由省政治委員會改設。

歷任行政首長列表(1)
職銜任別姓名任期備註
福建省政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
第1任戴任1926年12月25日-1927年4月3日戴長期不到職,由張代理,4月3日清黨,戴逃離福建
代理張貞1926年12月25日-1927年5月1日以福州留守司令兼省政務委員任為代理主任委員
福建省臨時政治會議
主席
第1任蔣中正1927年1月3日-1927年5月1日蔣兼任,但未到職,由何應欽及方聲濤代理
代理何應欽1927年1月3日-1927年1月28日以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兼會議委員兼任為代理會議主席
代理方聲濤1927年1月28日-1927年5月1日何率部北上浙江,以會議委員兼任為代理會議主席
福建省政府
主席
第1任楊樹莊1927年5月1日-1932年12月7日以國民政府海軍部部長兼任為省主席
代理陳乃元1929年2月5日-1930年1月6日楊長期因病不到職,以省民政廳長兼任為代理省主席
代理方聲濤1930年1月6日-1932年12月7日楊長期因病不到職,以省保安處長兼任為代理省主席
第2任蔣光鼐1932年12月7日-1933年12月20日
第3任陳儀1934年1月12日-1941年8月28日
第4任劉建緒1941年8月28日-1948年9月16日
第5任李良榮1948年9月16日-1949年1月20日
第6任朱紹良1949年1月20日-1949年10月4日
代理方治1949年8月18日-1949年9月30日朱8月16日離開福州,17日到達澎湖,方18日以國大代表於金門兼任為代理省主席
代理黃金濤1949年9月30日-1949年11月23日以省建設廳長兼任為代理省主席

政府遷臺至今

民國38年(1949年)8月17日,福建省會福州被解放軍佔領,金門自此成為省政府所在地;同年12月4日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民國85年(1996年)1月15日遷回福建省金門縣辦公,但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2019年1月1日起不再派任省主席。[3][4][5]

歷任行政首長列表(2)
職銜任別姓名任期備註
福建省政府
主席
第7任胡璉1949年12月4日-1955年2月1日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8任戴仲玉1955年2月1日-1986年5月21日任內逝世,任期最長的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9任吳金贊1986年6月20日[6]-1998年2月10日第一屆第四次增額立法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0任顏忠誠1998年2月10日-2007年5月21日
代理楊誠璽2007年5月21日-2007年11月28日福建省政府第一組組長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1任陳景峻2007年11月28日-2008年5月20日行政院秘書長兼福建省政府主席,首位民主進步黨籍
第12任薛香川2008年5月20日-2009年9月10日行政院秘書長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3任薛承泰2009年9月10日-2013年2月18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4任陳士魁2013年2月18日-2013年8月1日
第15任羅瑩雪2013年8月1日-2013年9月29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6任薛琦2013年9月30日-2014年3月25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第17任鄧振中2014年3月25日-2014年12月8日
第18任杜紫軍2014年12月8日-2016年2月1日
第19任林祖嘉2016年2月1日-2016年5月20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20任張景森2016年5月20日-2018年12月31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兼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主任委員

参考文献

  1. .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2. 《申報》民國十六年七月五日第四頁:「閩省政府成立盛況:……三日晨……省委員在省者全數就職……」。另七月六日第四頁:「閩政府成立後之會議:省委員三日午後第一次會議,舉楊樹莊、方聲濤、鄭寶菁、陳培錕、殷汝驪為常務委員……。三日晚各界均參加歡祝省政府成立,提燈遊行甚盛」。
  3. 省府人員將移撥金馬聯服中心服務 - 福建省政府 2018.07.07
  4. .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5. .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6. . [200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歷任福建省長(省主席)資料表

外部連結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