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港
海口港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全国主要港口之一和海南省最大的港口,目前有三个港区,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3.3万标准箱。[2]
海口港 | |
---|---|
位置 | |
国家与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位置 | 海口 |
经纬度 | 20.626539°N 112.064958°E |
港口代码 | CNHIG[1] |
細節 | |
啟用 | 1925 |
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 |
擁有者 | 公共 |
類型 | 深水港 |
數據 | |
年貨物噸位 | 1.01亿吨 |
年量 | 163.3万 TEU(2015) |
历史
早期历史
南宋时期白沙津由飓风海浪冲击自成一港,时称“神应港”。后又产生一片浦滩地,时称海口浦(亦称环海浦)。自明朝以来海口浦成为琼州客商往来的中心和货物集散地。清设“常关总局”,此时期港口对外贸易有较大发展。
1858年,天津条约辟琼州为通商口岸。1876年琼州海关(简称“琼海关”)在海口设立。同时成立琼海关税务公署,并在长堤建设码头。1925年海口所城城墙拆除,建长堤码头堤岸,连成今天的长堤路。1926年海口设市,始称海口市,长堤码头便因此成为海口港码头。1934年由商人集资在秀英湾西海滨兴建浅水码头1座,因其邻近书场村而称为书场码头,1935年投入使用。一年后,因港口离市区远,陆上交通不方便,改作驳船停泊码头,后因被台风海浪袭击毁坏而作废。
海南日占时期,日军于1940年在原书场码头东侧建1座长74.9米,宽16—20米的秀英栈桥码头,俗称秀英码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英美飞机轰炸。加之因国共内战等原因码头无法得到修复,几近荒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海口港分为长堤码头、秀英码头。
1952年底对秀英码头进行修复;原长堤岸的内港码头进行了航道和港池疏浚。
1956年海口港址迁至秀英,秀英码头改称为海口港,俗称秀英港;长堤港址称内港(后经扩建工程又称海口新港)。
新港
为海口港长堤码头,前称海口内港,1973年海口内港扩建工程开工。1976年3月竣工,扩建后年吞吐量可达40万吨。同年8月广东省政府将海口内港更名为“海口新港”,并成立海口新港港务局。1985年增建轮渡码头。1996年货物吞吐量达410万吨,进出口旅客327万人次,汽车通过量30.5万辆次。2011年已停止使用,全部功能转移至秀英港。
秀英港
为海口港秀英码头,1952年海口港秀英码头动工修复。1954年正式投产,年设计通过能力15万吨。1974年进行二次扩建,扩建后年设计通过能力35万吨。1983年动工兴建客运码头、东驳岸、西驳岸工程,1985年投产。1990年代建设万吨级泊位和新的国内轮渡客运大楼。1996年货物吞吐量达533.9吨。集装箱码头工程于2009年投产。
新海港
古称“烈楼港”,位于今秀英区新海村,隋唐期间为岛内货物运输主要港口,后因距离府城较远,岛内货物运输和仕商往来不便,因此,烈楼港逐渐衰落。后作为新海乡渔港使用。2013年,新海港轮渡码头一期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底建成投产。二期于2016年开工,2017年建成投产。
马村港
为解决海南岛内电力供应问题,1986年4月于马村兴建马村电厂,同时建马村港卸煤港口码头,1987年12月建成。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临时进出外籍油轮的口岸。同年9月验收合格投产。1989年海南裕环厂和中国石化各在马村港建成一座专用码头。2007年兴建散杂货码头。
港区分布
海口港现有秀英港,新海港,马村港三座港区。
港口设施
秀英港
分为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轮渡码头三种不同功能的码头,共有近30个生产泊位,最大可停泊5万吨级船舶,配备塔吊15座,其中轻型塔吊3座。集装箱吊7座,其中轻型集装箱吊1座。客运方面拥有5000吨级渡轮泊位7座,3000吨级渡轮泊位5座。建有5000平米客运大楼一座。另配备海警,后勤保障等专用码头。
新海港
为渡轮码头,共有16座轮渡泊位,其中5000吨级泊位14座,1万吨级泊位2座。拥有临时客运大楼一座,另配备货车检查站,交通征稽等设施。目前正在建设码头综合枢纽项目,计划于2022年建成。
马村港
为散货码头,生产泊位共计2座,均为4万吨级泊位。另有电厂专用码头3.5万吨级泊位1座,共配备14台塔吊及2台轻型塔吊。
参考文献
- . service.unece.org.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8-02-06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海南史志网. . 海南史志网.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 . 海口网. 2015-02-16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