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財

私有財英語:)是經濟學財貨的一種分類,相對於公共財,從需求方面的觀點上,具有「竞争性」;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排他性」。[1]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財貨都是私有財。

「Private good」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国大陸
臺灣
港澳
日本
韓國

特征

敵對性

競爭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財貨时,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財貨的效益。比如說,如果某人吃了蛋糕,另一個人就吃不了這個蛋糕,所以蛋糕就具有競爭性。

排他性

排他性指的是某人在付費消費一種財貨時,能排除其他沒有付費的人消費這一財貨。

私有財相對於公共財,較少會出現「搭便車問題」(英文:free-rider problem)。[3]


食物、汽车、衣物

漁業資源、水資源、煤炭

卫星电视信号、圖書館、電影、公共交通

国防、免费电视节目、知識

私有財和私有财产

「私有財」(英語:)的概念與「私有財產」(英語:)的概念不同。「私有財」是財物的類別概念,指具前述性質的財貨,而並不即涉及私有財產權。

私有財能有明確的產權劃分,因此可成為私有财产英語:)。在英美法系中,私有财产可能也被叫做“所有物”。有可转移性的私有财产则通常被称作“流动资产”(英語:)。这一用语,区别于“不动资产”(英語:) ,如土地和建筑物。

一些研究認為,私有財產普遍存在於所有的人類文化當中,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即便是小朋友也能輕易地了解私有財產的觀念,甚至在像是黑猩猩等一些非人類的動物身上,也可以觀察到私有財產的存在;而私有制,也就是對私有財產的保障,是一個數千年來受到認可且廣為接受的制度。[4]

参考文献

  1. 高鴻業.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8016.
  2.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臺灣)).
  3. Malkin, J.; Wildavasky, A. .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1, 3: 355–378. doi:10.1177/0951692891003004001.
  4. Peter Corning. .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 1, 2011: p.139 [May 13, 2019]. ISBN 0-22-611630-1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