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是藉由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對員工與工作任務之間的關係進行系統性的研究,以及透過標準化與客觀分析等方式,以使效率與生產量極大化。[1]

弗里德里克·温斯罗·泰勒(1856-1915)
19世紀末期,美国人弗里德里克·温斯罗·泰勒提出来的管理理论,因此又称為“泰勒制”,是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开创性肇端,在很多方面有所应用。 泰勒是第一位提出科學管理觀念的人,因此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詳細為記錄每個工作的步驟及所需時間,設計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並對每個工作制定一定的工作標準量,歸劃為一個標準的工作流程;將人的動作與時間,以最經濟的方式達成最高的生產量,因此又被稱為機械模式。
科學管理四原則
    
- 動作科學化
 - 科學選擇工人原則
 - 誠心合作原則
 - 責任劃分原則
 
學說主張
    
- 論件計酬
 - 工廠管理
 - 時間研究
 - 例外管理
 - 專業分工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基本假设
    
假設工人只有經濟及肉體上的需要, 其他如社交及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是不存在或可忽略的。
人的形象
    
员工作为技术工具意义上的生产要素 (工人是寻找最佳方案或者以最佳方案工作的机器)
主要目的
    
提高人的劳动效能
管理工具
    
- 在自然科学的方法协助下优化劳动执行
 - 完全彻底的劳动分工(劳动过程原子化)
 - 严格区分领导和执行职能活动
 - 通过古典组织理论进行补充,首先是强调给与任务的一致性原则
 - 发展和升级员工的特别的、特定职能活动的才能资格
 - 引入业绩相关的薪酬
 - 业绩来自才能资格和劳动条件
 
批评评论
    
- 把人分开的“两类模型”,把人分为“决策者或决定因素”和其他的“执行的可操纵的物件”,把后者放在与生产手段和原材料同一个层面上。
 - 人的社会特性和他的需求与期望可能有利于最高可能的劳动生产率,但是被忽略了。
 - 中心前提“工作任务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在新的生产和服务概念中不再符合了。
 
參考文獻
    
- 廖永凱·楊湘怡. . 智勝文化. : 29. ISBN 978-957-729-626-9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