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圖
說明
穆迪圖標示了在流體不同雷諾數、不同流動形態(層流或紊流)及不同相對粗糙度下的達西摩擦因子,其中相對粗糙度是以表面粗糙度的平均高度和管路直徑的比值。
穆迪圖可用來計算管路中的壓降,單位為Pa(或是水頭損失,單位為公尺)或是流率。水頭損失(head loss)可以用達西–威斯巴哈方程式計算:
而用下式可以計算壓降:
- 或其直接表示為
其中
- 為流體密度
- 為管路中平均速度
- 為由穆迪圖中求得的達西摩擦因子
- 為管路長度
- 為管路直徑
穆迪圖可分為層流及紊流二種流動形態。層流時達西摩擦因子的解析解由法國科學家讓·路易·馬利·普瓦澤伊所求得,為,此區域中相對粗糙度對摩擦因子沒有顯著影響。紊流時達西摩擦因子及雷諾數的關係較複雜,可以用包括摩擦因子的科爾布魯克方程(Colebrook equation)來描述:
1944年時路易斯·費理·穆迪繪製達西摩擦因子和雷諾數及相對粗糙度的之間的關係,即為今天所見的穆迪圖[1]。
不同摩擦因子的穆迪圖
摩擦因子除了達西摩擦因子外,還有一個是范寧摩擦因子,其數值是達西摩擦因子的四分之一。達西摩擦因子較常用在土木工程及機械工程的領域中,而范寧摩擦因子較常用在化學工程的領域中。
可以用下式由范寧摩擦因子計算水頭損失:
也有對應范寧摩擦因子的穆迪圖,其特點是層流區的解析解為。
相關條目
- 達西摩擦因子公式
參考資料
- Moody, L. F., ,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1944, 66 (8): 671–684 paper on mtu.edu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9-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