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種氣鳴樂器,屬自由簧,類似於,不過較之為大,到宋已失傳。亦有說法大笙叫做竽,小笙叫做和。竽以為苗,以為斗[1],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实物[2],流行於東周平民與貴族階層。[3][4]在合奏中調音和領奏。[5]

二十四簧竽小樣圖,出自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

参考

  1. 《周禮‧春官‧笙師》:笙師掌教吹竽、笙。鄭玄注引鄭司農: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
  2.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3-10-01. CSBN 7068·287.
  3.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
  4. 《管子‧任法》:鐘鼓竽瑟,宮中之樂,無禁圉也。
  5. 《韓非子‧解老》: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笙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