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簡稱七人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20年展开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根据2010年6月1日起实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4.4350亿人[1][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020年11月1日

基本
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构国家统计局
结果
總人口1,411,778,724 (5.38%)
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省
126,012,510
人口最少的省份西藏自治區
3,648,100
悬挂于江苏省苏州市一处小区门口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标语:“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本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为普查标准时间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为解决该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宣布进一步取消计划生育限制,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时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3]

概述

2019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19〕24号),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

本次人口普查首次采取完全电子化的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亦首次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信息[4]。电子化普查登记系统经公开采购,由腾讯依托腾讯云微信、企业微信平台提供[5]。虽然采用全电子化普查登记,但本次人口普查仍将设置长、短表,长表将用于对某些信息进行抽样调查。此外,对于因通信不便、身心障碍老人文盲或电子化普查登记系统故障等原因无法进行电子化登记的人员,仍然提供纸质普查表,待填写完毕后由普查员统一录入,再择时间再次入户,由被普查人签字确认。

普查时间节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6月29日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本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时间节点如下:

  • 普查標準时间是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日零时;入户工作时间是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6]
  • 10月11日至11月5日,有条件的普查对象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短表和死亡人口填报登记;
  • 11月6日至15日,普查员会对尚未完成短表和死亡人口填报登记的住户进行入户登记;
  • 11月16日至30日,普查员会入户进行长表(10%抽样)登记。

按照计划,2021年4月将公布普查初步结果,主要是标准时间点中国的人口总数,其中中國大陸的31省、市、自治区之人口数据由普查得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据则“由当地统计部门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计总处)。传统上,台湾人口数据系根据同年的台湾人口普查结果推算,能精确到人,而港澳的人口数据则根据特区政府的统计部门估算,精确到百人。

普查实施

在北京市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普查员

2020年10月11日起,中国大陆各地的700多万名普查员开始开展入户工作;各地居民在普查员的协助下,陆续通过电子化普查登记系统参与人口普查。

2020年11月2日下午,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中南海分别接受了人口普查登记[7]

填报内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有问题20个、长表有49个,普查问题如下:[8]

住户信息 住房情况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迁移流动情况 个人受教育情况
短表 长表 短表 长表 短表 长表 短表 长表 短表 长表
表头(至户编号) H5. 住所类型 D1(C1). 姓名 D7(C7). 现居住地 D11(C15). 受教育程度
H1. 户别 H6. 建筑面积 D2(C2). 与户主关系 D8(C8). 户口登记地 C16. 学业完成情况
H2. 本户应登记人数 H7. 间数 D3(C3). 公民身份号码 D9(C9). 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 D12(C17). 识字
H3. 过去一年出生人数 H8. 建筑层数 D4(C4). 性别 D10(C10). 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
H4. 过去一年死亡人数 H9. 承重类型 D5(C5). 出生年月 C11. 户口登记地类型
H10. 住房年代 D6(C6). 民族 C12. 是否有承包地
H11. 电梯 C13. 出生地
H12. 炊事燃料 C14. 五年前常住地
H13. 自来水
H14. 厨房
H15. 厕所
H16. 洗澡设施
H17. 住房来源
H18. 月租金
H19. 家用汽车价值
成年人工作情况
长表
成年人婚姻、育龄妇女生育情况
长表
老年人居住及健康情况
长表
港澳台外居民普查表 死亡人口调查表
C18. 上周工作情况 C24. 婚姻情况 C28. 居住状况 表头(至户编号) 表头(至户编号)
C19. 单位类型 C25. 初婚年月 C29. 身体健康状况 F1. 户别 S1. 姓名
C20. 行业 C26. 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 F2. 住所类型 S2. 公民身份号码
C21. 职业 C27. 过去一年生育状况 F3. 建筑面积 S3. 性别
C22. 未工作原因 F4. 间数 S4. 出生年月
C23. 主要生活来源 R1. 姓名 S5. 死亡时间
R2. 与户主关系 S6. 民族
R3. 性别 S7. 受教育程度
R4. 出生年月 S8. 婚姻情况
R5. 来中国大陆目的
R6. 在中国大陆居住时间
R7. 受教育程度
R8. 身份或国籍
R9. 工作情况
R10. 行业
R11. 职业
R12. 婚姻情况

普查結果

歷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速

主要數據

  • 总人口[1][註 1]:共计 1,443,497,378人,其中:
  • 人口增长:比2010年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 家庭户人口:中国大陆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09,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註 5]
  • 集体户人口:中国大陆共有集体户28,531,842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69,424人。
  • 民族构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长10.26%。

歷次人口普查城鄉人口
  • 城乡人口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億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億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11]

  • 人户分离人口:492762506人[註 6]
    •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5747人[註 7]
    • 流动人口为375816759人[註 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3715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0979606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加154390107人,增69.73%。

  • 登記誤差:人口漏登率為0.05%

省市区人口分布

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为山东省和广东省。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12][註 9]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註 1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区人口比较表
省份 常住人口[註 11] 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 受教育程度
人口比重(%)男性(%)女性(%)0—14岁(%)15—59岁(%)60岁以上(%)65岁以上(%)高校(%)高中(%)初中(%)小学(%)
北京市 21,893,0951.5551.1448.8611.8468.5319.6313.3041.9817.5923.2910.50
天津市 13,866,0090.9851.5348.4713.4764.8721.6614.7526.9417.7232.2916.12
河北省 74,610,2355.2850.5049.5020.2259.9219.8513.9212.4213.8639.9524.66
山西省 34,915,6162.4750.9949.0116.3564.7218.9212.9017.3616.4938.9519.51
内蒙古自治区 24,049,1551.7051.0448.9614.0466.1719.7813.0518.6914.8133.8623.63
辽宁省 42,591,4073.0249.9250.0811.1263.1625.7217.4218.2214.6742.8018.89
吉林省 24,073,4531.7149.9250.0811.7165.2323.0617.4216.7417.0838.2322.32
黑龙江省 31,850,0882.2650.0949.9110.3266.4623.2215.6114.7915.5342.7921.86
上海市 24,870,8951.7651.7748.239.8066.8223.3816.2833.8719.0228.9411.93
江苏省 84,748,0166.0050.7849.2215.2162.9521.8416.2018.6616.1933.3122.74
浙江省 64,567,5884.5752.1647.8413.4567.8618.7013.2716.9914.5632.7126.38
安徽省 61,027,1714.3250.9749.0319.2461.9618.7915.0113.2813.2933.7226.88
福建省 41,540,0862.9451.6848.3219.3264.7015.9811.1014.1514.2132.2228.03
江西省 45,188,6353.2051.6048.4021.9661.1716.8711.8911.9015.1535.5027.51
山东省 101,527,4537.1950.6649.3418.7860.3220.9015.1314.3814.3335.7823.69
河南省 99,365,5197.0450.1549.8523.1458.7918.0813.4911.7415.2437.5224.56
湖北省 57,752,5574.0951.4248.5816.3163.2620.4214.5915.5017.4334.2823.52
湖南省 66,444,8644.7151.1648.8419.5260.6019.8814.8112.2417.7835.6425.21
广东省 126,012,5108.9353.0746.9318.8568.8012.358.5815.7018.2235.4820.68
广西壮族自治区 50,126,8043.5551.7048.3023.6359.6916.6912.2010.8112.9636.3927.86
海南省 10,081,2320.7153.0246.9819.9765.3814.6510.4313.9215.5640.1719.70
重庆市 32,054,1592.2750.5549.4515.9162.2221.8717.0815.4115.9630.5829.89
四川省 83,674,8665.9350.5449.4616.1062.1921.7116.9313.2713.3031.4431.32
贵州省 38,562,1482.7351.1048.9023.9760.6515.3811.5610.959.9530.4631.92
云南省 47,209,2773.3451.7348.2719.5765.5214.9110.7511.6010.3429.2435.67
西藏自治區 3,648,1000.2652.4547.5524.5366.958.525.6711.027.0515.7632.11
陕西省 39,528,9992.8051.1748.8317.3363.4619.2013.3218.4015.5833.9821.69
甘肃省 25,019,8311.7750.7649.2419.4063.5717.0312.5814.5112.9427.4229.81
青海省 5,923,9570.4251.2148.7920.8167.0412.148.6814.8810.5724.3432.73
宁夏回族自治区 7,202,6540.5150.9449.0620.3866.0913.529.6217.3413.4329.7226.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5,852,3451.8351.6648.3422.4666.2611.287.7616.5413.2131.5628.41
中国大陆合计 1,411,778,72410051.2448.7617.9563.3518.7013.5015.4715.0934.5124.77

年龄构成

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13]

性别构成

歷次人口普查性別比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14]

民族构成

在民族人口方面,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1]

受教育程度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15]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省分 平均受教育年限[註 12]
北京市12.64
天津市11.29
河北省9.84
山西省10.45
内蒙古自治區10.08
辽宁省10.34
吉林省10.17
黑龙江省9.93
上海市11.81
江苏省10.21
浙江省9.79
安徽省9.35
福建省9.66
江西省9.7
山东省9.75
河南省9.79
湖北省10.02
湖南省9.88
广东省10.38
广西壮族自治区9.54
海南省10.1
重庆市9.8
四川省9.24
贵州省8.75
云南省8.82
西藏自治区6.75
陕西省10.26
甘肃省9.13
青海省8.85
宁夏回族自治区9.8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11
中国大陆9.91
15歲及以上人口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
人数 37,750,200240,245,240445,806,012210,548,966112,292,92994,153,18010,765,326
 % 3.2620.7438.4818.189.698.130.93
注:15歲及以上人口1,158,394,786人,以此为100%。

在華境外人員統計

此次人口普查也统计了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在中国大陆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不包括因出差旅游等原因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6]。在華境外人員當中,居住时间三个月以下的40659人;居住时间三个月至半年的56342人;居住时间半年至一年的166884人;居住时间一年至两年的248174人;居住时间两年至五年的 314954人;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603682人。以目的來看,以商务为目的77008人;以就业为目的444336人;以学习为目的219761人;以定居为目的419517人;以探亲为目的74735人;其他目的195338人。分布地區來看,前十的省分分別是:广东省418509人、云南省379281人、上海市163954人、福建省106248人、北京市62812人、江苏省58201人、浙江省4618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6043人、山东省21829人、辽宁省20562人。居住在其他省份的127067人。

境外人员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教育程度
男性女性0-14岁15-64岁65岁以上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合计1,430,695736,286694,409
香港居民371,380202,296169,084
澳门居民55,73229,06726,665
台湾居民157,886102,89754,989
外国人845,697402,026443,671

争议

房屋普查与房产税征收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范围包括住房情况。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阅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详细数据中皆有住房情况的有关数据。

2019年1月15日,深圳市统计局表示将主动承接“房屋普查”试点。2019年6月1日,国家统计局在上海市嘉定区开展人口普查试点,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房屋情况。[17]有群众及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国家即将开征房地产税的信号。《经济日报》于2019年6月4日下午发专文辟谣,称2010年人口普查亦进行了住房情况调查,而九年来房地产税未有推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经济日报》并援引《统计法》第30条指: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应当依法严格管理,除作为统计执法依据外,不得直接作为对统计调查对象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完成统计任务以外的目的。[18]

公佈時間爭議

本次普查结果原本“初步计划在四月上旬”公布[19],但是期限过宣布因增加发布更多更细信息及大量增加普查公报而推迟,未给出明确期限[20]。2021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关注“人口转型”,批评此前的人口政策只顾享受人口红利,认为人口红利是要还的,该文还谈及许多其他观点,引发讨论[21]。2021年4月27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中国大陆人口不足14亿,这也是自大跃进以来中国首次人口下降”,然而在该报道发表时,中国官方仍未公布七普结果[22][23]。2021年4月28日,据美国彭博新闻社引用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的评论称,“2020年人口普查中总人口不太可能下降,但是中国的人口可能在2022年达到顶峰,这比之前的估计要早得多[24]。”

2021年4月2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称2020年中国人口仍保持增长,具体数据将在七普公告中公布[25]。5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将定于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26]。2021年5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至第八号,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27][28]

結果準確性

據香港眾新聞報道,如果完全按照國家統計局數字,中国大陆2020年死亡人數將是27萬人(2020年人口14億1178萬人-2019年人口14億5萬人=2020年淨人口增長1173萬人、2020年出生人口1200萬-2020年淨人口增長1173萬人=2020年死亡人數27萬人),遠低於2019年近1000萬的死亡人數[29]

中国人民大学多个研究人员所撰写并刊载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指出,根据2019年抽样调查与202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推算,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死亡率为10.07‰,出生率为18.38‰,二者均比2019年上涨2.93‰和7.9‰,与中国大陆地区呈日益下降趋势的出生率、死亡率严重不符;中国大陆地区流动人口规模为3.76亿人,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流动人口规模大幅上升,足足多出1.4亿人。但同时也指出可能是由于七普数据收集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上述严重偏差[30]

2021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答记者问时称,人口普查数据与往年数据矛盾是统计口径差异导致的。原先公布的2016年出生人口是1786万人,普查修订为1883万人,增加97万人;原先公布的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万人,普查修订为1765万人,增加42万人。“两次普查间对应的相关年份出生人口平均每年要修订增加大概100万人左右。”[31]

注释

  1. 该数据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中华民国政府实际管辖的台、澎、金、马等岛屿。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拥有主权,印度实际管辖的藏南地区人口数据没有在普查公报中提及。
  2. 原文附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20年底的数据。”,另附数据来源:[9]
  3. 原文附注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20年底的数据。
  4. 原文附注为“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2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另附数据来源:[10]
  5.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户口簿中标注为家庭户口)。
  6. 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7.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8. 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9. 地方人口不含現役軍人200萬人。
  10. 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中部地区是指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區、广西壯族自治區、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东北地区是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11.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12.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為6年,初中為9年,高中為12年,大专及以上為16年。

参考文献

  1.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2. 国务院. . 中国政府网.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3. . 新华社. 2021-05-31 [202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4. 澎湃新闻. . 国家统计局.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 北京晚报. . 新浪科技. 2020-08-04 [202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6. . 上海發佈.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7.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中国大陆)).
  8. . 国家统计局. 2020-08-13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9. . 香港政府统计处.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10.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2018-05-0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11.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12.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中文(简体)).
  13.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14.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15.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中文(简体)).
  16.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17. 证券日报. . 新浪财经. 2019-06-04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18. . 新京报.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19. 吴佳潼. . 中国网. 2021-03-15 [202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20. . 第一财经. [202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21. 黄佐春. . news.cctv.com. [202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22. . FT.com.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3. . 中央社.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中文(臺灣)).
  24. Hancock, Tom. . Bloomberg News. April 28, 2021 [April 29,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25. 国家统计局. . 2021-04-29. 国家统计局. [202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2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7.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28.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中文(简体)).
  29. 眾新聞中國組. . 眾新聞. 2021-05-11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中文(香港)).
  30. . pdsc.ruc.edu.cn. [2021-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2021-05-17.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 . 国家统计局. 2021-05-11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7) (中文(简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