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廬
歷史
筱廬建於1942年,名字有「優雅、精細」的意思,由印尼客家歸僑陳慕青擁有。陳慕青祖籍廣東梅縣,早年在印尼泗水經營雜貨貿易生意發跡,於元朗新墟亦有店鋪,奔走港印兩地。1930年代末,印尼政局不穩,陳慕青一家回港,在大旗嶺向鄧氏購入一間舊屋居住,定名為愚廬。1937年,他購入旁邊一塊農地,於1940年開始建立新家園。1939年,陳氏同鄉、畫家林風眠曾寄居愚廬創作畫作,並將作品《鳥》送贈予陳慕青。[1]
在香港日治時期,陳慕青一家回到家鄉避難,讓在港親屬代為打理大宅,而大宅亦曾作為東江游擊隊的基地之一。陳家直至和平後才回港搬進大宅,陳慕青曾計劃在筱廬旁興建多一座更大的居所,但因戰後物資短缺而作罷,他於1953年逝世。陳慕青女兒陳桂珍曾是基愛小學和拔萃小學的校長。陳氏家族一家30口共80多人一直居於大宅內,在菜田種業、在沙地養雞,家族直至1970年代末遷走,有人移民美加,有人居於元朗市,大宅租出予外人居住至1990年代末。[2][3]
自2000年代初起,大宅荒廢至今。家族後人一直對保育大宅的意欲不大,曾計畫與發展商合作重建。2013年曾傳出大宅將被清拆的消息,大宅外被圍上鐵板,原建有的圍牆被拆卸,大宅對出的範圍被用作停車場。[4][5]2016年,陳慕青後人將大宅業權以6,300萬轉售鄧成波家族,2021年地皮再易手予嘉濤(香港)控股。[6][7][8]
建築
筱廬用混凝土建成,是一座兩層高、中西合壁的別墅,副翼有一座單層的平房建築,用作廚房、廁所、工人房和儲物室。主樓正面建有用八角形柱支撐的門廊和騎樓,大宅外牆兩側用斜角作裝飾,有不同植物攀附在主樓外牆上。
未來發展
2019年,業主向城規會申請將地皮的南面部份發展一座六層高的安老院,並將保留筱廬大宅作保育用途。[9]由於安老院部份建築將會建於大宅副翼之上,有保育人士批評此設計將破壞古蹟的完整性。[10]
參考來源
- . www.christies.com. LIN FENGMIAN.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中文).
-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05).
- (PDF).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31).
- . 聞庫. 2013-08-14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 . 聞庫. 2013-08-25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 蘋果動新聞, , [201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中文(中国大陆))
- . 聞庫. 2016-12-01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 【中環人語】波叔炒古宅有水位. 壹周刊. 2016-12-06.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蔡偉南. . 香港01. 2022-01-21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中文(香港)).
- 本土研究社.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2-07-15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