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分裂
在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奇幻小說裡,精靈可分作多支。精靈在中土大陸的庫維因恩 (Cuiviénen)甦醒後,他們分做三個部落:米恩雅(Minyar,第一)、塔特雅(Tatyar,第二)及尼爾雅(Nelyar,第三)。後來,他們被歐羅米(Oromë)召喚,前往阿門洲(Aman)與維拉(Valar)一起居住。在接著的大遠行(Great Journey)中,精靈主要分裂成兩群,從此再也沒有聚合。
昆第(Quendi,會用聲音說話的)是所有精靈的泛稱。
艾爾達
艾爾達(Eldar,意為「星光的子民」)原指所有精靈,稍後單純指接受召喚前往阿門洲的精靈,這是歐羅米給他們取的名字。
阿曼雅
阿曼雅(Amanyar,意為「阿門洲的」),又稱卡拉昆第(Calaquendi,光明精靈),泛指所有到達維林諾(Valinor)的精靈,因為他們曾經見過雙聖樹之光。他們的語言是昆雅語。
阿曼雅下分的族系:
烏曼雅
烏曼雅(Úmanyar,意為「非阿門洲的」),指並未拒絕西行,但又沒能抵達阿門洲的精靈。近義詞為摩瑞昆第(Moriquendi,意為「黑暗精靈」),泛指所有未至阿門洲的精靈。亞維瑞(Avari)、南多族(Nandor)及辛達族(Sindar)均合稱為摩瑞昆第,因為他們沒有看到雙聖樹(Two Trees)之光。
只有埃盧·庭葛(Elu Thingol)既屬摩瑞昆第,又是卡拉昆第,因為他曾代表帖勒瑞族來到阿門洲,卻又因為與邁雅美麗安(Melian)的愛情而留在貝爾蘭。
辛達族
- 部分帖勒瑞族精靈抵達中土世界西北方的貝爾蘭(Beleriand),卻沒有渡海到達阿門洲,這群精靈即是辛達族(Sindar,意為「灰精靈」)。他們的語言是辛達林,尊庭葛為最高君王。
- 伊葛拉斯(Eglath,意為「被遺棄的子民」):大部份辛達族留在貝爾蘭,尋找在大遠行期間失蹤的埃盧·庭葛,伊葛拉斯是他們的自稱。他們後來重遇庭葛,在他和美麗安的領導下,建立多瑞亞斯(Doriath)王國。
- 法拉斯瑞姆(Falathrim,意為「海岸邊的居民」):多瑞亞斯建國後,由「造船者」瑟丹(Círdan)領導的部分帖勒瑞族決定留在貝爾蘭海岸,他們便稱為法拉斯瑞姆,他們在中土世界遊蕩,在第四紀元開始時揚帆前往阿門洲。
- 米斯林(Mithrim,意為「灰色的子民」Grey People):留在貝爾蘭西北米斯林湖附近的部分帖勒瑞族,大部分米斯林精靈後來和貢多林(Gondolin)的諾多族精靈融合。因此米斯林後來改用作地名,稱呼米斯林精靈的原居地。
亞維瑞
亞維瑞(Avari)是指那些拒絕接受歐羅米召喚前往阿門洲的精靈,亞維瑞意思是「不情願的」(The Unwilling)。大部分的亞維瑞來自精靈數目最龐大的尼爾雅,其餘的亞維瑞則原是塔特雅。亞維瑞熱愛星光及廣饒的中土大陸,勝過雙聖樹的傳聞。也許部分亞維瑞害怕維拉們的威勢,故而拒絕離開庫維因恩。
大遠行開始後不久,天空仍因維拉與魔苟斯的戰爭而被烏雲遮掩,很多精靈在看不到星光下開始害怕,後悔前進而調頭返回庫維因恩,自此被其他精靈遺忘。這群離去的精靈沒有一個特別名字,大概也被視為亞維瑞。
第四紀元初,所有艾爾達(Eldar)都離開中土大陸,但大部分的亞維瑞依然留在中土大陸。
昆第族系圖
參考資料
- 《中土世界的歷史》
- 《精靈寶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