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廍
糖廍[註 1],又稱為蔗廍,是製糖的場所,也是臺灣早期的製糖工廠,由壓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構成[1]。其所產的糖為赤糖,即黑糖,這些糖有部分會再經由「糖間」加工成白糖[2]。
糖廍 | |
糖廍 | |
表記 | |
---|---|
漢字 | |
白話字 | |
臺羅拼音 |
日本時代新式糖廠出現後,舊式糖廍與改良糖廍皆逐漸沒落、消失。2018年在臺南市善化區溪美里出土150-160年前糖廍,是目前唯一尚存的完整遺址[3]。
形式
衍伸地名
糖廍(蔗廍)演變成地名,遍布臺灣中南部各地,成為歷史見證。包括:
附註
- 「廍」(臺灣閩南語:phōo)指台灣早期的製糖所,非中文古有用字,而是閩粵移民來到台灣後發展出的語詞。[lower-alpha 1]由於大五碼中未收錄「廍」字,因此常誤作「部」與「廓」。
參考
- 見糖廍文化園區內的「廍」字簡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