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鸚鵡
紅尾鸚鵡(Amazona brasiliensis),又名紅尾亞馬遜鸚鵡或紅尾亞馬遜鸚哥,是一種鸚鵡。牠們是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及巴拉那州海岸區的特有種。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及被捕獵作寵物等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1]於1991年至1992年,估計牠們只有少於2000隻。隨著不同的保育計劃,牠們的數量已回升至約6600隻。[2]
紅尾鸚鵡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鹦形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Psittacidae |
属: | 亚马逊鹦鹉属 Amazona |
种: | 紅尾鸚鵡 A. brasiliensis |
二名法 | |
Amazona brasiliensis (Linnaeus, 1758) | |
特徵
紅尾鸚鵡重約425克及長35厘米。牠們的尾巴上有一紅色的闊帶,但只有在下看或張開尾巴時才能看到,末端亦有黃色的闊帶。外飛羽底呈深紫藍色,尖端深藍色。身體羽毛主要是綠色,而喉嚨、兩頰及耳部都是紫藍色的,前冠紅色。喙呈黃灰色,尖端黑色,眼睛周圍呈淡灰色,瞳孔橙色。雛鳥的顏色較沉,而瞳孔則是褐色的。
行為
紅尾鸚鵡一般是成對或以群落生活,數量可達幾百隻。牠們主要是在近岸的島嶼上棲息及繁殖,但會在附近的大陸覓食。牠們主要吃果實、種子、花朵、花蜜及昆蟲。
紅尾鸚鵡在紅樹林及近岸的森林繁殖。繁殖季節介乎9月至2月,每次會生3-4隻蛋。牠們會在樹穴中築巢。孵化期為27-28日,雛鳥50-55日大就會換羽。
威脅
巴西的工業化,並經濟及人口增長,都是紅尾鸚鵡數量減少的原因。每年大量的伐林都令紅尾鸚鵡失去了家園,其棲息地受到破壞而出現食物短缺。就大西洋森林就已經消失了93%,餘下的7%都被公路等劃分。被細分的地區限制了食物的供應,牠們為此而遷往邊緣地區,受到人類及掠食者的侵害。[2]
紅尾鸚鵡色彩鮮艷,很易成為捕獵的對象。於1990年至1994年所監察的47個巢穴,就有41個被人類洗劫。當地人捕獵紅尾鸚鵡出售[3],作為寵物及研究之用。另外,運送途中亦令大部份紅尾鸚鵡死亡。故此其數量不斷下降。
保育
為保護紅尾鸚鵡,自1997年就開始了一些教育計劃。[2]這些教育計劃主要提高對紅尾鸚鵡瀕危的關注,藉以減少伐林及捕獵的行為。[3]
另外亦設立了一些保育設施來飼養紅尾鸚鵡,歐盟及巴西在這方面已獲得成功。[4][5]於1989年,在巴西成立了蘇波拉圭國家公園(Superagüi National Park)對紅尾鸚鵡的保育最為有效。雖然這個公園並非為保育紅尾鸚鵡而設立,但它卻提供了安全的棲息環境,讓紅尾鸚鵡的生存得以延續。[6]
紅尾鸚鵡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其貿易受到限制。
參考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 January 2009].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200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3).
- The Problems. .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9).
- The Parrot Society UK. .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 Chester Zoo. .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 ParksWatch. .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 Alexandre B. Sampaio, Karen D. Holl, and Aldicir Scariot. 2007. Regeneration of Seasonal Deciduous Forest Tree Species in Long-Used Pastures in Central Brazil. Biotropica 39(5): 655-659.
- Martuscelli, P. 2006.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Red-tailed Amazon (Amazona brasiliensis Psittaciformes) Assessed by DNA fingerprinting. Revista Brasileria de Ornitologia 14 (1)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