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脖子

红脖子英語:),是一個美國俗語,原指因为長時期從事農活导致颈部皮肤被慢性晒伤以至于肤色发红的南部白人农民,後來影射一些思想保守、迷信頑固、受過很少教育的乡镇基层人,因为认知水平和見識不多而眼界狭窄、保守反智,不願接受新事物和进步思想。“红脖子”原本是美国北方人對曾依赖种植园经济的南方人的稱呼,多少有蔑視的含意[1][2],与“白垃圾”意思相似,但時至今日已經成了美國南方代表乡镇中产人口的一種典型文化象徵,并且延伸包括其他英语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的乡镇白人。

晒伤的后颈皮肤因为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发红

到1970年代,這個詞已經成為冒犯性的俚語,其含義擴大到包括種族主義、懶惰和反對現代生活方式。

近义词

与“redneck”意思相近的词还有“cracker”,源自莎士比亚名剧《约翰王》中对喜欢大声喧哗自我吹嘘的市侩之人的形容,最早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其自传和信件中用来形容弗吉尼亚州各地“和印第安人一样野蛮”的“英国囚犯后裔”流民[3],后来泛指南方的底层白种穷人。

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是“hillbilly”,泛指因居住在偏远山区而教育落后、思想闭封、甚至伦理混乱的山民,原先只指阿巴拉契亚南部和奥沙克山区的居民,后来还包括密西西比河以西(比如落基山)的山民[4]

另外与“redneck”相关的词是“bible-thumper”或“bible-basher”,通常用来形容美国中部南部圣经带喜欢传福音、自认有力撑腰、经常高调敲着圣经异见人士辩论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在人口学上与农业区的“红脖子”人群有很大的重合度。

特征

另见

參考資料

  1. Harold Wentworth, and Stuart Berg Flexner,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 (1975) p. 424.
  2. . Merriam Webster. [January 2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3. Franklin, Benjamin. . London: A. Grant. 1790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Google Book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editor unknown.
  4. Lambert, H. . Xlibris US. 2011: 116 [April 16, 2020]. ISBN 978-1-4771-804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外部連結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