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綞鰤
紡綞鰤(学名:Elagatis bipinnulata)又稱雙帶鰺,俗名西班牙鲹、虹𫚕、夏威夷鲑、海草、拉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個種。
紡綞鰤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綱 Actinopteri |
目: |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
科: | 鲹科 Carangidae |
属: | 纺缍鰤属 Elagatis |
种: | 紡綞鰤 E. bipinnulata |
二名法 | |
Elagatis bipinnulata Quoy & Gaimard, 1825 | |
異名 | |
|
分類及命名
1825年,法國動物學家JeanRenéConstantQuoy和Joseph Paul Gaimard根據從印度洋收集的類型標本(馬來群島某處)對該物種進行了科學描述。[1]他們將物種命名為Seriola bipinnulata,後來,Bleeker將其修改為Seriolichthys屬,然後才發現該物種需要新屬。Micropteryx屬是最初創建,但已在鱗翅目中使用。[2]1840年,弗雷德里克·戴貝爾·貝內特(Frederick Debell Bennett)創造了Elagatis屬,取自一個在捕鯨航行回憶錄中發表的名字,[3]他與特定名稱「bipinnulatus」結合使用,這被認為是不正確。從系統發展的角度來看,該物種與Seriola屬關係最為密切。
分布
本魚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洋的暖水域。
深度
水深0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成紡錘形狀;體背藍黑色,腹面銀白帶淺藍色調,體側面有2條平行的淺藍色縱帶。胸鰭與腹鰭約略等長;尾鰭分叉極深;臀鰭及第二背鰭後方均有1枚帶著2枚軟條的離鰭。上下頷具有絨毛狀齒,口腔和舌頭上也有微小的牙齒。第一背鰭有硬棘6枚;第二背鰭有硬棘1枚、軟條24至27枚;臀鰭有硬棘1枚、軟條15至16枚。體長可達110公分,體重可達46.2公斤。
生態
本魚屬於外洋性魚類,絕少到沿岸水域,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
肉硬可食,無腥味,適合各種料理。英文稱作Rain bow runner是因為當上鉤時,會躍出水面,水花映出彩虹般的光芒,故名,具有雪卡魚毒的紀錄。
参考文献
- Hosese, D.F.; Bray, D.J.; Paxton, J.R.; Alen, G.R. . Sydney: CSIRO. 2007: 1150. ISBN 978-0-643-09334-8.
- Gray, John Edward. . London: Brit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852: 24–25.
- Meek, Seth E.; Bollman, Charles H. .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1889, 41: 42–4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