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 Vittorio Veneto class | |
---|---|
利托里奥号,1937年第一次試航 | |
概觀 | |
艦種 | 戰艦 |
擁有國 | 義大利王國 |
前型 | 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戰列艦(計畫) 安德烈亚·多里亚级(實際) |
次型 | 最高級別 |
同型 | 维托里奥·维内托、利托里奥、罗马、帝國 |
完成 | 1940年4月28日(维托里奥·维内托) 1940年5月6日(利托里奥) 1942年6月14日(羅馬) |
結局 | 维内托号及利托里奥号拆解退役 罗马号沉没 |
技术数据 | |
標準排水量 | 41,177噸 41,650吨(改进型) |
滿載排水量 | 45,963噸 46,215吨(改进型) |
全長 | 237.8米 240.7米(改进型) 水线232.4米 |
全寬 | 32.43-32.9米 |
吃水 | 10.44米(標準) |
动力 | 8座雅羅型水管式鍋爐 4軸推進 |
功率 | 140,000匹馬力 |
最高速度 | 29節(穩定) 31.5節(極速) |
續航距離 | 3,920浬/20節 |
乘員 | 1872-1960人 |
武器裝備 | 3座三联装381毫米50倍口径艦炮M1934/L50 4座三联裝152毫米副炮炮/L55 12座單管90毫米高射炮高射炮/L53 20座双联裝37毫米高射炮/L54 24-32门布雷達M35機炮/L65 |
裝甲 | 主装甲带(最大)350毫米 甲板162.5毫米 主炮塔(正面)350毫米 司令塔260毫米 装甲总重13545吨 |
艦載機 | 3架偵察機 (配有一座飛機彈射器) |
設計
维内托级战列舰充分体现了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的作战意图,其突出特点是续航力相对较小,安装大功率动力装置使航速达到30节。舰体舷侧主装甲带采用倾斜布置,特别设计了水下舷侧防护系统—“普列塞系统”(一种圆筒型的防鱼雷系统)。該級主砲配置為三座三聯裝381毫米50倍口径艦炮M1934,在舰体前部呈背负式安装两座,舰体后部安装一座。装备50倍口径15英寸主炮具有射程远和威力大的特点,但是主炮身管磨损严重寿命比较低。
首舰维内托号于1934年開始建造,1940年建成服役。当2艘维内托级在建时,1936年意大利退出伦敦召开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意大利海军认为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对抗英国、法国在地中海的联盟,决定再建造2艘维内托号的改进型。该级战列舰以砲管寿命短的代价(其內膛的使用壽命僅為110-130發),获得了同期所有国家15英寸主炮中穿甲能力最强的优势。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時,在1940年11月11日由英国海军發動,光辉号航空母艦執行的空袭塔兰托之下,二號艦利托里奥号遭重创搁浅。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旗艦维内托号被可畏号航空母舰空投的艦載鱼雷击伤。1942年之后由于燃油危机,维内托号及其姊妹舰一直待在港口里,直到意大利投降。
意大利投降以后,利托里奥号改名为意大利号,被西方盟軍接收,1943年9月9日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岛的途中,被德国空军使用弗里茨 X无线电制导炸弹击伤。同行的罗马号也被弗里茨 X命中,弹药库发生爆炸沉没。幸存的维内托级战列舰战后被拆毁。
同級艦
本級一共四艘艦船,分別是:旗艦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二號艦利托里奥号(Littorio)、三號艦罗马号(Roma)、四號艦帝國号(Impero)(未完工),羅馬號為改進型,帝國號雖也為改進型,但她後來被改造成航母[1]。
艦名 | 名稱由來 | 建造廠 建造地 |
開工日 | 下水日 | 服役日 | 結局 |
---|---|---|---|---|---|---|
维托里奥 ·维内托 |
維內托戰役 | 亞得里亞聯合造船廠 的里雅斯特[2] |
1934年10月28日[2] | 1937年7月25日[2] | 1940年5月15日[3] | 1951到1954年, 在拉斯佩齊亞拆除[2]。 |
利托里奥 | 法西斯標誌(義) | 安薩爾多公司 热那亚[2] |
1934年10月28日[4] | 1937年8月22日[2] | 1940年5月6日[2] | 1952到1954年, 在拉斯佩齊亞拆除[2]。 |
罗马 | 羅馬 | 亞得里亞聯合造船廠 的里雅斯特[2] |
1938年9月18日[5] | 1940年6月9日[5] | 1942年6月14日[6] | 1943年9月9日被炸沉[5]。 |
帝國 | 義大利殖民帝國 | 安薩爾多公司 熱那亞[6] |
1938年5月14日[6] | 1939年11月15日[6] | N/A | 1948到1950年, 在威尼斯拆除[7]。 |
參考資料
- Jabes, Davide.
- Bagnasco & de Toro,第46頁.
- Whitley,第172頁.
- Bagnasco & de Toro,第34頁.
- Garzke & Dulin 1985,第404, 428頁.
- Whitley,第169頁.
- Whitley,第178頁.
參考文獻
- Bagnasco, Erminio & de Toro, Augusto. .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59114-445-8.
- Campbell, John.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5. ISBN 0-87021-459-4.
- Fraccaroli, Aldo. . London: Ian Allan. 1968. OCLC 461351.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编).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 Garzke, William H. & Dulin, Robert O., Jr.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101-0.
- Garzke, William H. Jr. & Dulin, Robert O., Jr. . London: Jane's. 1980. ISBN 0-7106-0078-X.
- Noot, Lt. Jurrien S. . Warship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Nav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1980, 3: 242–273. ISSN 0043-0374.
- Rohwer, Jürgen.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59114-119-2.
- Stille, Mark. .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84908-831-2.
- Whitley, M. J.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8. ISBN 978-1-55750-184-4.
- Jabes, Davide; Sappino, Stefano. . USA: Fonthill Media. 2018-07-31. ISBN 978-1781556771.
延伸閱讀
- Breyer, Siegfried. . Doubleday. 1973. ISBN 0-385-07247-3.
- Mallett, Robert. . Frank Cass. 1998. ISBN 0-7146-4878-7.
- O'Hara, Vincent. . Nimble Books. 2009. ISBN 978-1-934840-91-7.
- Sturton, Ian (编).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7. ISBN 0-85177-448-2. OCLC 24654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