緞厝寮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緞厝寮地區為一街庄(舊制),稱為「緞厝藔庄」,隸屬於大目根堡。該庄西北與大草埔庄為鄰,北及東北與大坪庄為鄰,東南邊及南邊東段隔一小段陸界及牛稠溪支流科底溪與金獅藔庄為界,南邊西段隔牛稠溪與瓦厝埔庄為界,西邊為覆鐤金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設置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嘉義廳。[5]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2月15日,該庄編入「竹頭崎區」,隸屬於嘉義廳。[6]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整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仍隸屬於嘉義廳。[7]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月18日,該庄改編入「鹿蔴產區」,仍隸屬於嘉義廳。[8]
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緞厝寮」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嘉義郡竹崎庄(新制街庄)。[9]
交通
![](../I/%E8%87%AA%E9%98%BF%E9%87%8C%E5%B1%B1%E6%9E%97%E6%A5%AD%E9%90%B5%E8%B7%AF%E7%AC%AC%E4%B8%89%E8%A7%80%E6%99%AF%E5%B9%B3%E5%8F%B0%E7%9C%BA%E6%9C%9B%E6%A8%9F%E8%85%A6%E5%AF%AE%E8%BB%8A%E7%AB%99%E5%8F%8A%E8%81%9A%E8%90%BD%EF%BC%88%E7%B7%9E%E7%B9%BB%E6%9D%91%EF%BC%89.jpg.webp)
眺望樟腦寮車站及緞繻村
阿里山林業鐵路又稱「阿里山森林鐵路」,主線由嘉義通往阿里山,在本地區設有樟腦寮車站與獨立山車站[2]。該鐵路主線因部分路段損毀,目前僅營運嘉義至十字路區間,兩座車站均位於此區間內。[10]
學校
- 文光國小(已廢校)
參考文獻
- . 臺灣總督府. 1904年.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0月.
- .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01-11-11, 第1054號: 16–17.
- . 明治三十七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04-02-15: 0013.
- .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09-10-25, 第2819號: 69–83.
- .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10-01-18, 第2873號: 21–46.
-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日新報社合編 (编). .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