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翎毛翅燕

學名,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註 1]雀形目燕科毛翅燕屬下的一種鳥類。[2]這是一種中小型的燕子,主要分佈於中美洲南美洲的開闊或半開闊的水域附近,以會飛的昆蟲為食。[3][4][5][6]牠們與北方紅翎粗翅燕相當類似而曾被認為是同一物種,但自其地理分佈有所不同而被另立為一新物種。[7]:662

南方紅翎粗翅燕
指名亞種,攝於巴西潘塔納爾濕地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燕科 Hirundinidae
属: Stelgidopteryx
种:
南方紅翎粗翅燕 S. ruficollis
二名法
Stelgidopteryx ruficollis
(Vieillot, 1817)[2]
亚种
  • S. r. ruficollis (Vieillot, 1817)
  • S. r. aequalis Bangs, 1901
  • S. r. uropygialis (Lawrence, 1863)
  • S. r. decolor Griscom, 1929
分佈範圍
  留鳥
  繁殖區
異名
  • Hirundo ruficollis Vieillot, 1817
  • Cotyle uropygialis Lawrence, 1863

這種鳥類具有紅棕色的喉部,上半身偏黑褐色,下半身的腹部和尾部的羽毛呈白或黃色,並有深褐色的方形短尾。[3][4][7]:662繁殖時一次產3—6枚白色的卵,約15—18天後孵化;18—21天後離巢。[5][6][7]:662[8]由於其族群趨勢穩定,且普遍分佈而未合易危物種的標準,故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評為無危物種[1][9]

物種命名與分類

這個物種在1817年由法國鳥類學家路易·皮埃尔·维埃约首次正式描述,當時以命名,歸類於燕屬下。[10]1858年,美國鳥類學家斯賓塞·富勒頓·貝爾德在粗翅燕的最外側初級飛羽上觀察到了特殊的鋸齒邊緣,故將其獨立為一新屬毛翅燕屬[11]模式產地位於巴西[10]南方紅翎粗翅燕在過去也曾被視為是北方紅翎粗翅燕的亞種,但因為後來發現其海拔分佈有所不同因而被獨立為一物種。[7]:662

其屬名合成詞,由兩個希臘語單詞組成:(轉寫:stlengis ,指的是刮身板,一種用以清潔身體用的工具)及 (轉寫:pterux,指「翅膀」)。[12]:364而種小名則是由拉丁語(指「紅色或赤紅色」)及新拉丁語(指「頸部的」)組成。[12]:341

亞種

目前南方紅翎粗翅燕被承認的亞種一共有四個。[2]主要的差別在其羽毛顏色的分佈,但亞種之間因具有漸變的過渡特徵,有時會被視作為沒有亞種的單型種。[7]:662各亞種的顏色由北向南和東向西的方向漸深。[13]奧特蘭·邦斯曾在蘇里南命名了另一亞種,但被認為是指名亞種的遷徙種而被認定無效。[6]

  • 指名亞種):分佈於哥倫比亞東側、委內瑞拉東側至阿根廷北部之間。是體色最深的亞種。[6]
  • :分佈於哥倫比亞北部、委內瑞拉西側和千里達島上。模式產地位於哥倫比亞的[6]喉部呈黃褐色,上半身呈淺褐色,臀部較淡。[13]亞種名是拉丁語,意義為「相似的」。[12]:33體色為次深的亞種。[6]
  • :分佈於洪都拉斯東側到巴拿馬東側,經哥倫比亞西側和厄瓜多西側至秘魯西北部。模式產地位於巴拿馬地峽[6]顏色次淺,臀部為明顯的白色。[13]亞種名中世紀拉丁語,意義為「臀部」。[12]:397
  • :分佈於哥斯大黎加西側及巴拿馬西側。模式產地位於巴拿馬奇里基省迪瓦拉[6]其體色是四個亞種內最淡的,具有深色的縱紋。[13]亞種名是拉丁語,意義為「蒼白的、身體不適的」。[12]:131這個亞種變化較大,與及北方紅翎粗翅燕的指名亞種之間,有著疑似為兩者雜交種的爭議。[6]

形態描述

南方紅翎粗翅燕的體長平均約14公分,體重約平均13.5—16.1公克。[3][14]鳥喙寬平均4.5公釐、深平均2.9公釐;翼長平均10.4公分(雄性10.9公分、雌性10.0公分);跗蹠平均長11.0公釐;尾長平均50.8公釐。[5][14]是一種中小型的燕子。[3][6]

指名亞種成鳥的眼睛呈深褐色,鳥喙黑色。[5]紅棕色的喉部,胸部、頭側和整個上半部呈黑褐色,其中頭部顏色會更深一些。[3][7]:662腹部和尾下覆羽呈淡黃色,尾上覆羽呈白色,並有深褐色的方形短尾巴。[3][4]三級飛羽、內側的次級飛羽和大覆羽有淡色的羽緣。[6]臀部淡灰色,尾巴呈黑色。[8]成鳥在每次繁殖季節之後會換羽,雌雄外觀相似,但雌性體型有可能略小於雄性。[6]

雄性成鳥外側初級飛羽的最外層上擁有硬化的短羽枝向後彎曲,這種構造導致了羽毛的鋸齒狀外緣且觸感粗糙,因此在英文中得名「粗翅(Rough-winged)」。[3]:609[5][7]其功能尚不明確,但目前最可能的解釋是能在飛行中產生微弱的高音,以在空中作展示行為[3][8]亞成鳥雄性在換羽後才有擁有該特殊初級飛羽。[3]

幼鳥的喉部跟背部羽毛邊緣較成鳥黯淡。[7]:662

這個鳥類可能會跟棕頭燕及其近親北方紅翎粗翅燕相似,但棕頭燕並沒有白色的上半尾部覆羽,而有著更為深色的頭冠。[4][6]而與北方紅翎粗翅燕相比,南方紅翎粗翅燕的喉部較亮、尾部較黯淡。[6][7]:662

分佈及遷徙

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含中美洲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及太平洋側的海岸地區,包含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玻利維亞圭亞那地區、洪都拉斯至烏拉圭一帶。[3][4][8][15][16]千里達及托巴哥是相當常見的鳥類。[8]在巴西南部的個體(主要是指名亞種)會在冬季(約2—8月中旬)於向北遷徙而難以在冬季時於當地發現,至哥倫比亞等較北南美洲國家。[3][5][6]而北方的其他個體則成定居性。[6]福克蘭群島有迷鳥記錄。[7]:662

主要棲於有水的開闊和半開闊的地形上,鄰近河流、濕地和湖泊附近。[4]例如在大草原、森林空地上,並也沿著陡峭的河岸和山路的水道分佈。[4]在秘魯通贝斯地區也分佈在濕潤和半落葉森林中。[16]

最高可在哥倫比亞見於海拔高3600公尺處,但通常僅分佈於1000—2000公尺以下的地區。[6][7]:662在與北方紅翎粗翅燕的亞種分佈重疊的哥斯達黎加,南方亞種的分佈地區通常接近平地地區,而北部的則多在山區活動。[6][7]:662

習性

這種燕子通常是不群居而偏向幾隻形成的個體活動,但在特定時段會成群結隊地停棲在低矮的樹枝或電線上。[4][5][8]其飛行緩慢而謹慎,鼓翼緩慢似蝙蝠。[5][8]通常會貼近地面直線飛行,具有相當的定居性。[7]:662[8]

食性

南方紅翎粗翅燕的食物為小型飛行昆蟲,包括臭蟲(異翅亞目)、蒼蠅(雙翅目)、甲蟲(鞘翅目)和其他膜翅目昆蟲如螞蟻及蜜蜂。[8][13]主要在白天時捕食那些飛翔於空中的昆蟲。[5]

繁殖

亞成鳥

其繁殖季在哥倫比亞是在2—7月;在巴拿馬約在3—6月之間;在蘇里南、千里達及托巴哥等地則在4—6月。[5][6][7]:662在巴西甚至有10月才交配的記錄。[6]通常在繁殖季初期時,雄鳥會表現出一定的領域性,會爭鬥領地或驅逐其他個體。[5]通常一次繁殖季內只會育有一巢,但若第一巢失敗後會嘗試第二巢。[5]

在土堤、牆壁或峭壁的洞穴中築巢。[4][8]通常內部鋪有乾枯的草、葉子和羽毛。[8][13]這些鳥類有可能會自己挖掘巢穴隧道,但也會利用翠鳥鶲鴷或者翠鴗已棄用的洞穴。[8][13]群體之間可能會聚集在一起築巢,但彼此之間會相隔數公尺。[5]

每窩會每隔數天產一枚白色的卵,總計3—6枚,大小為長18.1—21.6公釐、寬12.3—14.7公釐。[5][6][8]雌鳥會獨自孵卵約15—18天;幼鳥由雙親共同餵養,孵化後13天時羽毛大致長齊,但成鳥會育雛至第18—21天左右,最長25天。[5][7]:662[8]通常幼鳥不會待在巢穴中,而是跟成鳥分別去不同的休息地與其他同類群聚。[6]

叫聲

南方紅翎粗翅燕的叫聲被描述為一種不悅耳的吱吱聲。[8]與北方的粗翅燕相比,其音調較低而不尖銳。[7]:662音調在結尾會上升,如輕柔的「jlid-jlid」、「schree-schree」的尖銳叫聲及「viveeek... eeveeek...eeooeeek」。[3][8][15]在將其他個體逐出領域時也會有不同叫聲。[6]

數量與保護情況

其數量估計約有5000萬隻,並散布於1770萬平方公里上的地區。[9]牠們被發現聚有適應人類改造後的環境中的生存能力,但並不太使用人工巢穴。[5]:662[7]由於其族群趨勢穩定,且普遍分佈而未合易危物種的標準,故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評為無危物種[1][9]

註釋

  1. 「翎」,拼音:,注音

參考資料

  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22712162A137675816. [2023-08-11]. doi:10.2305/IUCN.UK.2020-3.RLTS.T22712162A137675816.en可免费查阅.
  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 [2023-08-10]. doi:10.14344/IOC.ML.13.1 (英语).
  3. Sick, Helmut. 需要免费注册.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528 [2023-07-31]. ISBN 978-0-691-08569-2 (英语).
  4. de Schauensee, Rodolphe Meyer. 需要免费注册.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286 [2023-08-01]. ISBN 978-0-691-08188-5 (英语).
  5. Hailey, Adrian. (PDF). The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St. Augustine, Trinidad and Tobago.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09) (英语).
  6. Turner, Angela K. 需要免费注册. Houghton Mifflin. 1989: 91–93 [2023-08-12]. ISBN 978-0-395-51174-9 (英语).
  7.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Christie, David A. (编). 需要免费注册 9.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2004 [2023-08-11]. ISBN 978-84-87334-69-6 (英语).
  8. Ffrench, Richard. 需要免费注册 2.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1992: 314–315 [2023-07-31]. ISBN 978-0-7136-6759-2 (英语).
  9. . datazone.birdlife.org.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英语).
  10. Vieillot, Louis Jean Pierre. [New Dictionary of Natural History, new edition] 14. 1817: 523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法语).
  11. Baird, Spencer Fullerton (编). . A.O.P. Nicholson, Printer [etc.] 1858: 312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英语).
  12. Jobling, James A. .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1-4081-2501-4 (英语).
  13. Turner, Angela. 需要付费订阅. Birds of the World. 2020 [2023-08-11]. doi:10.2173/bow.srwswa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英语).
  14. Tobias, Joseph A.; Sheard, Catherine; Pigot, Alex L.; Devenish, Adam J. M.; Yang, Jingyi; et al. . Ecology Letters. 2022-03, 25 (3): 581–597 [2023-07-22]. doi:10.1111/ele.138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英语).
  15. Peña, Martín Rodolfo de la. 需要免费注册. London: HarperCollins. 1998: 178 [2023-07-31]. ISBN 978-0-00-220077-6 (英语).
  16. Begazo, A. (编). . Peru Aves. Lima, Peru: CORBIDI. 2023-04-23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