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包括三部分:“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由于其有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必须以师带徒或以父带子相传,历史悠久,古朴典雅,用背诵工尺谱口传心授,所以一直流存至今。是中国最重要的的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目前只有许多高寿的老艺人会演奏,应用十面云锣、芦管和曲颈琵琶等许多已经在中國失传的古老民族乐器,正在进行传承抢救。其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共同被誉为稀世“三宝”。1962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云南省歌舞团及丽江地县音乐工作者发掘整理了总谱,被称为“活的音乐化石”。

纳西古乐演奏

白沙细乐是由纳西族聚居的中国云南丽江以北的重镇白沙而得名,由于乐队中不用音响强烈的打击乐器管乐器,所以又名“细乐”。

白沙细乐据说是在13世纪时蒙古大军南征云南,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和纳西族土司木天王结盟,留赠他一个乐队和乐谱,其音乐几百年一直流传下来。现在老人们在演奏时仍然身着元代乐工的服装。现在只保留下七个乐章,名为《安魂曲》,各个乐章音调联系密切,结构严谨,可单独演奏,也可连奏成一大型套曲,表现了凄凉、怀念、悲痛的情感。

洞经音乐是明代清代早期在中国内地流行的道教音乐,当年土司将其引入丽江,又结合了当地的纳西族传统音乐的风格,这种道教音乐从19世纪后在内地已经绝迹,在丽江被保留下来,既具有古朴典雅的江南丝竹风格,又揉进了纳西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现在保留的曲目有《到春来》、《吉祥》等20余首。

皇经音乐现在已经失传。

纳西古乐应用的乐器有苏古笃(胡拨)、延长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来自古代筚篥),还有横竖笛、二簧(二弦拉弦乐器形同汉族京二胡)、大提胡、纳西族胡琴、中胡、小叫胡、三弦、筝、扬琴等打击乐器是音响较轻的五音(十面)云锣、中锣、、大、大板鼓、提手、木鱼等。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