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巴文

絨巴文英語:)是絨巴人使用的元音附标文字。和其他元音附標文字不同,绒巴文的尾位辅音字母写作变音符号。

绒巴文
类型
使用时期
c. 1700 到 現在
书写方向從左至右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绒巴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婆罗米文
子体系林布文
姊妹体系八思巴字
ISO 15924
ISO 15924Lepc (335), Lepcha (Róng)
Unicode
别名Lepcha
范围U+1C00–U+1C4F
绒巴文手稿

历史

絨巴文来自藏文,也可能有一些来自缅文的影响。傳統认为,該文字始於18世紀早期的錫金王國,由查多南嘉锡金语ཕྱག་དོར་རྣམ་རྒྱལ་威利phyag dor rnam rgyalTHLChakdor Namgyal)设计。早期絨巴文以直排书写。絨巴文後來轉變成橫排文字时,字母的方向沒有發生改变,和藏文字母相比旋轉了90°。这导致尾位辅音必須以特殊的方式書寫。

類型學

在原来的方向的絨巴文辅音(称为Lazóng)
Unicode所收录的絨巴文字母

絨巴文目前以横排書寫,但是因为書寫方向改变了,八個尾位輔音從類似於藏文字母的合字變形为變音符號

婆羅米系文字的一个主要特點是短元音/-a/不书写;其他的元音字母則以變音符號的形式,出現与首位辅音的左方、右方或下方。長元音和其他尾位子音變音號會標在字母之上,会与/-o/和/-u/融合(融合为/-ō/时则寫在尾位辅音之下)。首位元音没有单独字母,但会以有元音变音符号的“&”形零聲母字母的形式书写.

/-y-/和/-r-/使用后置变音符号,可以合并 (krya)。至于中间位/l-/,有七个专用的合字。换言之,/kla/有一个特别的字母,字形与字母/ka/不同。(只有/gla/有简单的变音符号。)

有一个尾位字母/-ŋ/不遵循这个规则。第一,与其他最後字母不同,尾位/-ŋ/写在首位辅音的左方,而不是上方,即使有前置元音也是如此。因此,/kiŋ/写作“ngki”。第二,/-ŋ/之前没有固有的元音,连短/-a-/都要书写。在这个情况下需要使用一个特殊的变音符号。因此,/kaŋ/写作“ngka”,而不是普通规则所规定的“ngk”。

Unicode

絨巴文于2008年的版本5.1收录于Unicode

Unicode的绒巴文区块为U+1C00–U+1C4F:

絨巴文
Lepcha[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1C0x
U+1C1x
U+1C2x
U+1C3x ᰿
U+1C4x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4.0
2.^ 灰色區域表示未分配的碼位

参考文献

  • Leonard van der Kuijp, The Tibetan Script and Derivatives, in Daniels and Bright,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199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