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寺
罗睺寺,原名落佛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杨林村,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显通寺和塔院寺东侧一路之隔,藏传佛教寺庙,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风格。与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菩萨顶合称五台山五大禅处。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罗睺寺 | |
---|---|
临街牌坊,2011年7月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至清 |
编号 | 7-0874-3-172 |
登录 | 2013年3月5日 |
羅睺寺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羅睺寺 | ||||||||||
简化字 | |||||||||||
字面意思 | 羅睺羅尊者顯靈處 | ||||||||||
| |||||||||||
藏语名称 | |||||||||||
藏語 | སྒྲ་གཅན་དགོན། | ||||||||||
| |||||||||||
蒙古语名称 | |||||||||||
傳統蒙文 | ᠷᠠᠬᠣ ᠶᠢᠨ ᠰᠥᠮᠡ᠂ | ||||||||||
西里尔蒙文 | |||||||||||
| |||||||||||
梵语名称 | |||||||||||
梵语 | |||||||||||
英语名称 | |||||||||||
英语 |
历史
该寺始建于唐代,原为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叫善住阁院。明成化年间,赵惠王重建善住阁院及罗睺罗殿,并把它从大华严寺独立出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五年(1492年)重修。明隆庆年间,李贵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施巨款重修扩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青庙改为黄庙(黄教格鲁派寺庙),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改名“罗睺寺”。1983年被国务院列入为汉族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建筑
罗睺寺坐北朝南,占地15725平方米,东西共有三进院落,牌楼位于东南侧,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过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阁和文殊塔[1],此外还有钟鼓楼、禅房、配殿、廊房等建筑。寺内建有殿堂118间,均为明清建筑。
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弥勒菩萨,两壁塑有四大天王。殿前月台上一对石狮,是五台山最大的石狮,唐代遗物,长1.6米,高1.66米。
殿前寺内东南角有文殊塔,藏式砖塔,高7.5米,塔上雕有文殊像。
文殊殿面阔三间,17.6米,进深13.5米,单檐歇山顶,四面出廊。前檐下悬木匾“八正门”。门联“寺号罗睺因有佛子行迹处,殿称文殊原为大士说法场。”殿内的文殊菩萨骑狮像卧于莲台上,面部由金色改为乳白色,体现黄教风格[2]。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16.3米,庑殿顶,前出重檐抱厦,门联“鹫岭云开空界自成清净地,龙潭月浩圆光常现妙明心”。殿内供奉“横三世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世佛及八大供养菩萨,三佛之前,供奉宗喀巴大师及其两位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殿内悬挂乾隆御匾“慧灯静照”、“意蕊生香”。[3]
后殿藏经阁面阔五间,进深12.8米。重檐硬山顶,对联“八面开金莲庄严清凉世界,四方瞻宝相引发菩萨心华”。殿内有著名的“开花见佛”活动机关装置,为寺庙特色[4][5][6],莲台边长3.6米,高1米,圆盘中置巨大的木雕莲花,高丈余,在地下操纵机关,八片莲瓣张开,显露出莲中四尊相背而坐的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7]。
图集
參考文獻
- 赵寿堂等.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年: 491–492页. ISBN 978-7-302-57109-4.
- . [200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3).
- .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资讯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五台山罗睺寺
- 罗睺寺
- . [200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 连达.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年: 358–360页. ISBN 978-7-302-54762-4.
- . 山西政报. 1986, (9): 21-42.
- 《忻州文物荟萃》
- (PDF). 国务院. 2013-03-05 [2013-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03-05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罗睺寺 |
[2][3]broken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