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熱線
美俄热线,又称为「莫斯科-华盛顿热线」,前称「美苏热线」,始建于1963年,是连接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使得美苏两国领袖可以直接沟通的通讯系统。这条热线在流行文化中常常称为“红色电话”,但它并不是一条电话线路,也从未使用过红色电话。热线最初使用的是电传打字机,1986年改进为传真设备。2008年之后,热线是被加密过的计算机连线,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早期實施
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美國需要花上12小時去接受和解讀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的3000字初步和解訊息,這麼長的時間在核野心時期尤其危險。當美國起草了回覆時,他們已經收到來自莫斯科要求他們從土耳其撤除導彈的更強硬訊息。白宮顧問相信,倘若溝通更加迅速,這次危機就可以更快解決和更容易避免。這系統是以一次性密碼本作加密的[1]。導彈危機使美國和蘇聯意識到,必須在兩大核武強國之間設立一個可靠的直接溝通途徑。1963年6月20日,蘇聯和美國駐十八國裁軍委員會代表於瑞士日內瓦簽署《關於設立直接通訊線路備忘錄》,設立了這個後來被稱為「熱線」的系統。
第二代實施方式
1971年9月,美蘇兩國決定以較佳技術升級熱線,也首次商議了甚麼時候應該使用熱線。當牽涉核武的意料之外、未授權、無解釋的事件發生,導致爆發核子戰爭的風險提升時,兩國立即會通知對方[5][6][7]。
熱線安裝了電話,而主要電話線由兩條新的衛星通訊線路補助,一條由美國Intelsat兩個人造衛星組成,另一條由蘇聯兩個Молния人造衛星組成。這次升級在1971至1978年間進行,過程中取消了華盛頓─丹吉爾─莫斯科無線電線。
美蘇最後的實施方式
熱線於冷戰期間最近一次升級是在1986年。蘇聯以地球同步衛星Горизонт代替МолнияII衛星,且使用高速傳真。這次升級使兩國領袖除了使用電傳和聲音來通訊外,還可以快速分享文化和其他資訊。
蘇聯解體後,繼任者美俄熱線則繼續營運。
其他類似熱線
参考文献
引用
- David Kahn, The Codebreakers, pp. 715-716
- Kennedy, Bruce. . 1998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3).
- . BBC News. 2003-06-07 [200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 Stone, Webster. . The New York Times. 1988-09-18 [201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Jozef Goldblat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 Sage. 2002: 301–302 [2011-11-20]. ISBN 07619401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Coit D. Blacker, Gloria Duffy (Stanford Arms Control Group). .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011-11-20]. ISBN 0804712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Mayall, James; Navari, Cornelia (编).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10-16: 135–137 [2011-11-20]. ISBN 05212269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 獨立報. 2004-06-21 [201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4).
- .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 美国之音.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 中国政府网. 中国网. 2017-04-12 [2022-06-20].
期刊文章
- Kislyakov, Andrei. Hotline: 40 Years of Building Up Trust in CDI Russia Weekly, #12 - RW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