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本浓

美加本浓[1]印尼語IPA讀音:/məˈga mənˈdʊŋ/精確拼音)是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友聯影業於1942年初推出的一部黑白劇情片,由文金南(Boen Kin Nam)執導,翁福林監製,由拉登·蘇卡諾、烏江(Oedjang)、本·索菲亞蒂(Boen Sofiati[lower-alpha 1])和蘇哈娜(Soehaena)主演,故事講述一對情侶被謊言拆散,之後在茂物(今屬西爪哇省)附近的美加本浓村重逢。這是友聯第七部,也是最後一部作品,與《惡毒的聲音》同時拍攝,製作過程前後歷時3個月。本片於1942年初上映,至少上映到同年7月,但如今很可能已經佚失

美加本浓
Mega Mendoeng
電影廣告
基本资料
导演文金南
监制翁福林
主演
  • 拉登·蘇卡諾
  • 烏江
  • 本·索菲亞蒂
  • 蘇哈娜
制片商友聯影業
产地 荷屬東印度
语言印尼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42年 (1942)(荷屬東印度)

劇情

拉登·庫蘇馬()告訴兒子威南塔(),他應該和妻子蕾特娜寧西()離婚,改與堂妹法蒂瑪()結婚,還威脅他說,要不然就和他斷絕關係。為了避免丈夫遭到這種厄運,蕾特娜寧西決定離棄丈夫,從萬隆(今屬西爪哇省)搬到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從此過着貧困的生活。她不知道的是,她公公這樣做是為了證明她並不可信。威南塔很是沮喪,不過還是跟法蒂瑪結了婚。

18年後,威南塔和法蒂瑪的女兒古斯蒂妮(,本·索菲亞蒂飾)已經長大,在巴達維亞讀書。她有教養,優雅美麗,很受年輕男性歡迎,不過只有彬彬有禮的年輕藥士蘇佐諾(,拉登·蘇卡諾飾)能夠贏得她的芳心。蘇卡瑪()也追過古斯蒂妮,但被拒絕,於是決定把古斯蒂妮和蘇佐諾拆散。他告訴威南塔,古斯蒂妮一天到晚只顧着追男生,荒廢學業。威南塔信以為真,便要求古斯蒂妮返回萬隆。

後來,古斯蒂妮生病了,外面也開始流傳她的死訊。蘇佐諾一聽到死訊就發了瘋,開始漫無目的地遊蕩。之後他就像受到一股不可見的力量牽引一般,來到了茂物(今屬西爪哇省)附近的美加本浓村。他在村子裏一發現古斯蒂妮仍然活着,便恢復了意識,他們兩個人也就能夠幸福快樂地一起生活下去[lower-alpha 2]

製作

拉登·蘇卡諾和本·索菲亞蒂在電影裏相依相偎的情景

《美加本浓》由文金南執導,由翁福林監製。製片商友聯影業是一家位於巴達維亞的電影公司,翁福林負責提供資金,蔡馬俊()負責日常運作。文金南的專業是錄音師,是友聯第六部作品《惡毒的聲音》的助理導演,《美加本浓》是唯一一部由他擔任主導演的作品[3][4]。友聯在1941年9月宣布開拍本片,至同年12月完成拍攝,晚於同時拍攝的《惡毒的聲音》完成[5]

這部黑白電影由拉登·蘇卡諾、烏江、本·索菲亞蒂和蘇哈娜主演,其他演員還包括拉特納·朱維達()、拉特娜西()、加馬里·法查爾()和穆薩()。烏江在1940年參演友聯第一部作品《微笑的面具》,之後一直為友聯效力[6],拉登·蘇加諾和蘇哈娜則憑《惡毒的聲音》出道[7]。索菲亞蒂是電影界新丁,她本來是一名舞台劇演員,經營自己的歌舞團[2][8]。除了舞台劇演員,本片的參演人員還包括貴族子弟;總括而言,在社會和經濟層面上,本片演員的出身背景各不相同。雖然友聯標榜本片採用了現實主義風格,對象是受過教育的觀眾[4],但是印尼電影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因為舞台劇演員娛樂的觀眾通常來自低下階層[9]

發行及後續

《美加本浓》在1942年初上映,是友聯影業第七部,也是最後一部電影。電影雜誌《世界舞台與電影》()於1942年2月號的報導中指出,在日軍侵略前夕,當地部分製片商計劃遷離殖民地首府巴達維亞,另一些則計劃停產。當時友聯已經開始拍攝一部題為《达玛尔·乌兰》(),以滿者伯夷時期為背景的電影,最後卻被迫停產[10],之後也沒有復業[11]。蘇卡諾在1950年代重返電影業,一直活躍到1970年代;在這段時期,他主要以倫德拉·卡諾的名義參與電影製作[12]

《美加本浓》至少放映到了1942年7月[13],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國家電影製片廠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毀於一旦,後來為了消除火災隱患,所有存放老電影的硝化纖維膠片都被銷毀[14]。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15]。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來。米斯巴赫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16]

備註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美加本浓
  1. 或拼作「Boon Sofiati」[2]
  2. 故事大綱根據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1941, Mega MendoengFilmindonesia.or.id, Mega Mendoeng改寫。

腳註

參考資料

  • Biran, Misbach Yusa (编). . Jakarta: Sinematek Indonesia. 1979. OCLC 6655859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 V.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2: 268–93. ISBN 978-979-9226-97-6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需要免费注册.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ISBN 978-0-8248-1367-3.
  • . Pembangoen (Jakarta). 1942-07-08: 5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印度尼西亚语).
  • .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12, 1 (7): 19 (印度尼西亚语).
  •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印度尼西亚语).
  •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0) (印度尼西亚语).
  • .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10, 1 (5): 29 (印度尼西亚语).
  • .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9, 1 (4): 26–28 (印度尼西亚语).
  • .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2-02, 1 (9): 18–20 (印度尼西亚语).
  • .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2-02, 1 (9): 25 (印度尼西亚语).
  • .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12, 1 (7): 28–29 (印度尼西亚语).
  • 翁锡辉.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北京市: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1993, (4): 77–79. ISSN 1002-516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