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佔領多明尼加 (1916年—1924年)

美國佔領多明尼加共和國從1916年持續到1924年,這是美國對多明尼加的第一次佔領行動,也是20世紀美國軍隊在拉丁美洲進行的眾多干預行動之一。美國海軍少將威廉·班克斯·卡普頓 (William Banks Caperton)威脅用海軍轟炸多明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迫使總統胡安·伊西德羅·希門尼斯·佩雷拉 (Juan Isidro Jimenes Pereyra)放棄權力及離開國家,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胡安辭職後三天登陸,並在兩個月內有效控制了該國。[3]

美國佔領多米尼加共和國(1916–1924)
香蕉戰爭的一部分

佔領多米尼加期間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日期1916年5月5日 – 1924年12月27日
地点
结果

美國勝利

  • 佔領多米尼加共和國。
  • 將國家名稱更改為「聖多明各」。
  • 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建立一個由美國控制的傀儡政府。
参战方
 美國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國民警衛隊(1917)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反抗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 美國 威廉·班克斯·卡普頓
  • 美國 哈里·謝潑德·納普
  • 美國 約瑟夫·亨利·彭德爾頓
  • 美國 歐內斯特·卡爾文·威廉斯
  • 美國 霍蘭·史密斯
多明尼加 德西德里奧·阿里亞斯
兵力
18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
1艘裝甲巡洋艦
2艘防護巡洋艦
1艘輔助巡洋艦
1艘砲艇
1,000民兵
伤亡与损失
7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死亡
15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受傷
40名船員遇難[1]
33 sailors missing
1艘裝甲巡洋艦沉沒
(1916)

144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死亡br>67名以上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受傷
(1916–24)[2]
100-300人傷亡
(1916)

950人死亡或受傷 (1916–24)

入侵經過

1916年5月5日,兩個連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乘坐USS Prairie在多明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登陸。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保護當地的美國領事館及佔領聖杰羅尼莫堡。[4]5月6日,另一艘軍艦USS Castine登陸多明尼加,為當地的海地大使館提供保護。當時海地正處於美國的佔領,因此海地大使館實際上也是由美國控制。美軍入侵的兩天后,總統胡安·伊西德羅·希門尼斯·佩雷拉被逼宣佈辭職。[5]

卡珀頓海軍上將的部隊於1916年5月15日占領了首都聖多明各,約瑟夫·H·彭德爾頓上校(Joseph H. Pendleton)帶領海軍陸戰隊於6月1日占領了主要港口城市普拉塔港蒙特克里斯蒂,並實施了海上封鎖。[6]海軍陸戰隊在攻占蒙特克里斯蒂時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勢力,但在攻佔普拉塔港時遭遇到由德西德里奧·阿里亞斯 (Desiderio Arias)領導的反抗軍的強大火力反擊。在這戰中海軍陸戰隊數人傷亡,赫伯特·J·赫辛格上尉(Captain Herbert J. Hirshinger)成為在入侵中首位死亡的陸戰隊員。[7]

在向內陸前進約二十四小時後,海軍陸戰隊遇上在這裡防守的多明尼加反抗軍,雙方展開激烈交火。多明尼加人利用地利優勢,在兩座山丘前挖了戰壕,擋住了通往聖地亞哥的道路。最終海軍陸戰隊以1人死亡及4人受傷的代價,佔領了反抗軍的陣地。多明尼加士兵撤退到第二座山上的戰壕。這次接觸令海軍陸戰隊明白到反抗軍的作戰思路,他們以火力上的巨大優勢及小部隊機動模式攻擊反抗軍,反抗軍節節敗退。[8]

1916年7月1日,250名多明尼加革命者襲擊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造成27名多明尼加人死亡,而美國海軍陸戰隊下士喬治·弗拉維(George Fravee)傷重不治。[9]

瓜亞卡納斯戰役的兩天後,海軍陸戰隊於7月3日攻進反抗軍重要據點聖地牙哥[10]在這時反抗軍與美軍達成協議,反抗軍首領阿里亞斯被放遂離開多明尼加,避了進一步的死傷。[11]美軍在他離開3天后佔領並控制了該國的其餘地區。11月29日,美國在多明尼加建立了一個軍政府。[12][13]

佔領

1922年,美國國旗在多明尼加的軍事堡壘上空飄揚。

海軍陸戰隊聲稱除東部地區外,多明尼加大部分地區己恢復秩序,但各地的抵抗活動仍然廣泛存在。[14]不過,美國占領當局也成功使國家預算平衡及外債也逐漸減少。[15]美國在佔領間成立了多明尼加警察衛隊,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直接控制,借此剝奪了地方精英的權力,讓士兵更忠於中央政府。[16][17]警察衛隊後來改稱為多明尼加國民警衛隊,他們經常迫害和折磨那些反對美國占領的人士。[17]由於美國也佔領了海地,因此整個伊斯帕尼奧拉島都落入美國的控制之下。[17]

與海地一樣,多明尼加共和國的財政由紐約國家城市銀行(花旗銀行)控制,美國企業因此大量收購多明尼加的土地來種植庶糖。[17]然後,美國公司將迫使海地人遷移到多尼尼加,在條件惡劣的甘蔗種植園裡工作。[18]美國文化也影響了多明尼加人,一些當地的宗教因此被禁止。海軍陸戰隊也把美國本土的吉姆克勞法用到該國裡。[17]

大多數多明尼加人對失去主權感到非常不滿,控制該國的外國人中只有很少會說西班牙語或者是真正關心國家。因此拉蒙·納特拉(Ramón Natera)將軍領導的反抗活動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東部地區。他們在1917年到1921年活躍常與美軍展開游擊戰。後來美國國會調查發現,被捕的游擊隊員也遭到美軍的虐待。[19]

撒出多明尼加

美國的非法佔領引起拉丁美洲各國的強烈不滿,在古巴的多明尼加移民展開了一場譴責美國占領的運動,許多拉丁美洲政府也提出抗議。美國參議院的調查認定美國政府的行為違反國際法、十四點和平原則及佔領軍虐待俘虜。[2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輿論開始反對占領行為。接替威爾遜的沃倫·蓋瑪利爾·哈定總統反對占領海地及多明尼加。1921年6月,有國會議員提出了一項名為哈丁計劃(Harding Plan)的撒出議案,要求多明尼加人接受軍政府的所有行為、批准250萬美元用於公共工程和其他費用的貸款、接受美國官員擔任該國警備力量及在美國監督下舉行選舉。民眾對該計劃的反應絕大多數是負面的。[3]不過,溫和派的多明尼加領導人視該計劃為進一步談判的基礎,最終在1922年6月30日達成協議,允許選擇臨時總統執政,直到選舉可以舉行。[21][3]

在美國高級專員薩姆納·威爾斯監督下,胡安·包蒂斯塔·比奇尼·布爾戈斯(Juan Bautista Vicini Burgos)於 1922年10月21日就任臨時總統。其後在1924年3月15日舉行正式總統大選,親美的霍拉西奧·巴斯克斯·拉哈拉(Horacio Vásquez Lajara)勝出大選,其政黨也贏得了國會兩院的多數席位。隨著他在7月13日就職,共和國的控制權回到了多明尼加人的手中。[22]

後果

美國的佔領行為加劇多明尼加內部的不平等,而且由於新制度是以美國公司受益為目的,導致許多明尼加人陷入貧困。[17]儘管美軍已撒出,但依然對多明尼加的關稅收入有着控制權。美國和多明尼加政府的代表於1924年12月27日在一次會議上簽署了一項條約,該條約賦予美國對該國關稅收入的控制權。1941年,該條約被正式廢除,這時多明尼加政府才終於可以控制自己國家的關稅收入。[23]

美國對多明尼加的長期剝削引起人民的強烈反感,而且美國支持曾是多明尼加國民警衛隊的斐爾·特魯希略掌握權力。他統治多明尼加長達30年,被稱為特魯希略時期(La Era de Trujillo),也是多明尼加共和國最血腥的時代。[24][25]

另見

參考資料

  1. Boot, Max. . 2014: 169 [2022-01-03]. ISBN 97804650649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3).
  2. Ayres. . 2008 [2022-01-03]. ISBN 97803074882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3. . The Dupuy Institute. December 16, 2000 [June 2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4.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 Annapolis, Md: U.S. Naval Institute. 1879: 239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1).
  5. Atkins, G. Pope; Larman Curtis Wilson. . Athens, Ga.: Univ. of Georgia Press. 1998: 49. ISBN 978-0820319308.
  6. Musicant, Ivan.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90. ISBN 978-0025882102.
  7. Musicant, Ivan. . 美國: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90. ISBN 978-0025882102.
  8. Fuller, Stephen M.; Cosmas, Graham A. (PDF). US Marine Corps History and Museums Division: 16. 1974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9-23). 公有领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领域的内容。
  9. Tulsa Daily World, July 7, 1916,第1頁.
  10. Musicant. . : 253–263.
  11. Atkins and Wilson. . 1998: 49.
  12. . The Dupuy Institute. December 16, 2000 [June 2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13. Domingo,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enate Selected Committee on Haiti and Santo.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2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3) (英语).
  14. Franks, Julie. . 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June 1995, 8 (2): 158–181. doi:10.1111/j.1467-6443.1995.tb00085.x.
  15. Emmer, P. C., Bridget Brereton, B. W. Higman. . Paris, London: UNESCO. 2004: 609 [2022-01-04]. ISBN 978-0-333-7245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16. Haggerty, Richard A. . . Library of Congress. 1989 [June 2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3).
  17. García Peña, Lorgia. . North American Congress on Latin America. 25 May 2016 [2022-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英语).
  18. Joos, Vincent. .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21. ISBN 9781978815742.
  19. . The Dupuy Institute. December 16, 2000 [June 2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20.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8-08-20 [2022-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英语).
  21. Calder, Bruce J. .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1984: 223 [September 22, 2011]. ISBN 978-1-55876-38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22. . The Dupuy Institute. December 16, 2000 [June 2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23.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42, 36 (4): 209–213. JSTOR 2213777. doi:10.2307/2213777.
  24.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a history. Since 1895, Volume 2, pg. 163
  25. Roorda, Eric. .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82232123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