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巴
胆巴(1230年—1303年)[1],一名“功嘉葛剌思”,又名“庆喜称”,尊称“阿尼胆巴”,藏族,西番突甘斯旦麻(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人,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元朝国师,后追封元朝帝师。[2][3]
生平
胆巴的事迹,《元史》、《佛祖历代通载》、《神僧传》、《释氏稽古录》等汉文古籍均有记载。赵孟頫书写的《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又名《胆巴碑》)记述了胆巴在佛教上的功德。[3]
胆巴幼年丧父,依靠叔父生活,可能在幼年时便出家为僧。9岁时,胆巴便可流利地背诵一些符咒。12岁时,师从萨迦法王贡噶坚赞,通晓经咒坛法,取名为“胆巴”。法王曾试其以梵咒,其诵如流,法王遂预言“此子宿积聪惠异,日后当与众生作大饶益”。24岁时,胆巴为家乡的佛教徒演讲“大喜乐本续”,使听讲者悦服。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蒙哥汗二年),胆巴奉师命赴天竺,参拜高僧古达麻室利学习梵秘经典。赵孟頫《胆巴碑》载:“其童子出家,事圣师绰里瓦为弟子,受名胆巴。梵言胆巴,华言微妙。先受密秘戒法,继游西天竺国,编参高僧,受经律论,由是深入法海,博采道要显密,两融空实兼照,独立三界示众标的。”胆巴学成之后,回到藏区收徒传教。曾任元朝宰相的桑哥,便是胆巴的学生。[3]
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大元帝师八思巴返回西藏时,结识了胆巴。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再赴元朝朝廷时,携来许多吐蕃僧人,其中包括胆巴。胆巴来到朝廷后,获忽必烈封为“金刚上师”,并奉忽必烈之命居于五台山寿宁寺。五台山设立藏传佛教寺院由胆巴开始。胆巴来到五台山后,便“建立道场,行秘密咒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伽刺,持戒甚严,昼夜不懈。屡彰神异赫然流间,自是德业隆盛,人天敬归。”胆巴苦心经营,使寿宁寺日盛,成为闻名的大寺。元英宗硕德八刺朝礼五台山时,便驻跸于该寺。[3]
至元九年(1272年),胆巴应邀赴大都,为一批蒙古王公授戒,成为他们的老师。[3]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帝师八思巴由皇太子真金护送回藏区。《胆巴碑》载:“帝师(指八思巴)告归西蕃,以教门之事属之于师(指胆巴)”。此时,元军南下进攻江南,胆巴降笔祈祷称:有大黑神领兵西北方来,吾亦当避。“于是列城望风款附,兵不血刃。至于破常州,多见黑神出入其家,民罔知故,实乃摩诃葛刺神也,此云大黑天,盖师祖父七世事神甚谨,随祷而应,此助国之验也。乙亥(至元十二年),师具以闻,有旨建神庙于涿之阴,结构横丽,神像威严,凡水旱蝗疫,民祷响应。”此处所述涿州建庙之事,藏文史籍《汉藏史集》称:“上帝遣尼波罗工匠阿尼哥建寺于涿州,内塑保法麻葛刺主从像,由上师(指胆巴)来开光,此依怙像之脸面朝东南方蛮子地方,并命阿阇黎胆巴贡噶在此护法处修法。”[3]
至元十八年(1281年),胆巴参加佛、道争正统的辩证会。当时,道教徒以《老子化胡经》等贬诋佛教,称老子曾到西天竺教化释迦,所以佛祖是老子的学生。佛教徒则仗着多次辩败道教徒的气势,力辩其伪。同年夏,佛道两教奉命在长春宫考辩道藏诸经之真伪,丹巴作为佛教徒代表,奉忽必烈之旨参加辩论。经过数月辩论,道教徒最终失败。同年秋十月,忽必烈下旨毁道藏经书以及石碑画著。此次佛道辩论后,撰有《至元辩伪录》一书,从中可以看出丹巴在辩论中的重要作用。[3]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丹巴提出西归,忽必烈多次挽留,丹巴仍坚持西归。胆巴先赴云中,经西夏至临洮,途中讲经传法,最后回到了家乡玉树地区,在当地从事了六年的佛教活动,留下许多故事。[3]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胆巴奉诏再到大都,驻锡圣安寺。不久,忽必烈命其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传法。胆巴于四月出发,八月抵达潮州,驻锡开元寺。胆巴在潮州城南的净乐寺故址建寺,“殿宇既完,师手塑梵像,齐万僧以庆赞之。”当时,潮州的地方长官为枢密副使月的迷失,据传其妻患有怪病,医药无效,胆巴应月的迷失之邀前去其家中医治,尽取巫觋绘像焚毁,并用所持的佛珠加于其妻之身,其妻之病当即痊愈。[3]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将胆巴召回大都。次年五月,忽必烈患病,胆巴在内殿建立观音狮子吼道场祈祷,其病七日而愈,乃赐胆巴白金五十锭。忽必烈准在五台山专为胆巴兴建一座寺院,但尚未开工,忽必烈便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逝世。同年四月,元成宗铁木儿继位,胆巴来朝庆祝。[3]
元成宗在位时,对胆巴仍很崇信。胆巴上朝庆贺新帝登基后,便奏请蠲免僧道税粮,当即获得成宗许可。元贞元年(1295年)四月,胆巴奉命移驻大都的大护国仁王寺。移居时,成宗命内府将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给胆巴使用,并派出百官护送。不久,海都侵犯西番边界,胆巴奉旨在瓮山(今颐和园万寿山)兴建摩诃葛刺庙祈祷,数日之后捷报传来,称海都已经被击退。随后,胆巴奉命为成宗祷疾,病立愈。成宗赏赐胆巴许多币帛,并下诏自御前校尉中派出10人保护胆巴。实际上,上述记录都是当时佛教徒的渲染,而元朝皇帝借佛事笼络西僧,则是元朝朝廷的一贯政策。[3]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二月,成宗北巡,命令胆巴伴驾,到柳林(今北京附近)时突然患病,乃派人召胆巴前来探视。数日后病愈,成宗乃下诏令天下僧人普阅藏经,并大赦天下,还赐给胆巴丰厚礼品。三月,成宗继续出巡,命胆巴乘坐象舆作为前导。途经云州龙门时,胆巴对众弟子称:“此地龙物所都,或兴风雨,恐惊乘舆,汝等密持神咒以待之。”果然在当夜雷电大作,四下震怖,唯皇帝车舆安然无恙。成宗对胆巴更加崇信。[3]
大德七年(1303年)五月十八日午时,胆巴在上都圆寂,享年74岁。成宗得知后悲悼,赐沈檀众香就上都庆安寺建塔安葬胆巴的遗骨,其舍利则被迎回大都,葬于大护国仁王寺庆安塔。皇庆二年(1313年),元仁宗下诏追赠胆巴为“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3]
胆巴生前仅任过元朝国师,是与八思巴同一时期的番僧,又是经八思巴举荐而成为国师。当时,胆巴威望很高,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八思巴返回西藏时,胆巴未能出任帝师,主要原因可能是胆巴不是萨迦款氏家族之人,而是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人。[2]